浅析如何加强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

2009-06-22 02:55付春锋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5期
关键词:师范生校园文化毕业生

付春锋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教育日益重要,虽然高师院校在就业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而校园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就业教育对于解决当前师范院校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师范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高师院校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用人单位对师范院校的“品牌”、毕业生的人才规格、毕业生质量以及专业对路等许多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非师范类毕业生、研究生也加入到中学教师岗位的应聘队伍中,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师范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造成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教师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随高师院校连续扩招,毕业人数猛增,同时国家允许社会各界参与教育职业竞争,地区公立学校的师资饱和、教育用人制度的变化以及部分地区明确规定每年教育师资中引进一定比例的非师范生,造成严重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师范生就业。

(二)自身综合素质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能人”,更不愿花经费和精力去培训动手能力差的毕业生。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许多学生“三字一话”、备课、讲课等基本师范技能水平过低,导致他们毕业后很难就业。

(三)就业观念不当,目标方向不明确

目前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部分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心理预期居高不下,择行业、选地区、挑单位、讲待遇,就业时犹犹豫豫,挑三拣四,等待观望的心态较浓,有业不就已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师范生缺乏对自己了解,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气质,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面对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时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单位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是展示自己的平台。

(四)学科、专业设置滞后、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师院校存在着专业设置偏窄、偏细,专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如有些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得较好,而对稍跨专业的知识则知之甚少,很难适应目前中小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另外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不少师范类毕业生当教师或许能胜任,但一旦改行从事其他工作时,能力则显得比较弱,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师范生的就业。

师范院校在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就需要学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

二、以就业为导向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他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都将有着深刻影响,对培养他们具备高素质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高师院校扩招之后,供需矛盾加剧,用人单位由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毕业生的质量,包括学历层次、师德修养、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毕业生择业的竞争,最终源于实力的竞争,因此,师范生要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让学生处于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对于促使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就业制度

就业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品牌形象。学校要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年级主任、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就业指导队伍和机构,推进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高校内部要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以人为本,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架起双向选择的桥梁。

(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就业教育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高素质、高品质的优秀人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确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理想观念、道德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价值观念创新观念、成才观念等。使学生把开展活动、学习知识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

1.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由于教师在学识修养、社会阅历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以及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职责,教师对引领和主导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只有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把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治学精神辐射给学生,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能够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文化修养对学生的应聘求职、工作过程中的协调能力、责任心、交际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都起着十(下转第296页)(上接第294页)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面试,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师范高校所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尊师重道、为人师表”的道德风尚,浓厚的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环境,使整个校园渗透着传统的人文气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这种文化氛围,使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

3.开拓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加强两个课堂在内容上的联系,使第二课堂服从、服务于第一课堂,使思想性与知识性、专业性与娱乐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结合高师院校校园文化中原有“教师技能大赛”、教育实习等活动,进一步开拓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大力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致力创建明星社团、优秀社团和特色社团,并针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开展诸如体育比赛、大型文艺晚会、书画摄影作品展、模拟招聘会、英语演讲赛和各种新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搞好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等各种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4.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文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成才氛围,使大学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助推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为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学会自我规划和学会适应;开展就业心理教育,消除学生就业过程中焦虑自卑心理、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盲目求高、依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自立自强、以平常心求职,正确完善自我的心态,良好的容纳社会的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

5.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高师院校要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知名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报告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传授基本的就业技巧和经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向在校生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指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就业:从教,考取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或应聘到其他事业单位,自己创业,还是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寻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6.开展创业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今后必然面临的多次择业需要,高师院校应从功利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型,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结合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意识地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有所作为。

随着教师职业岗位竞争的日趋激烈,高师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师范生,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才能增加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校园文化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