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呵护灵魂

2009-06-24 09:21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24期
关键词:读诗儿童诗小雨

金 波

更多的时候,读诗是一种潜心于宁静中的感情体验,在冥思默想中与大自然歆合,与思绪神驰,与情趣共愉,与语感谐美。读诗是在字里行间的一次寻胜探幽。

读儿童诗,除了上述的一些感情体验外,又引导我们进入了另一种佳境,即全身心地回归童年。回归不是让我们变小、变幼稚,而是重新认知人类童年的想像、纯真和智慧。

孩子从来不会自觉藐小。他们的心很大,他们幻想的世界很大,乘着想像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儿童诗的诗美,在于儿童内心世界的完美。

张晓楠的儿童诗集《和田鼠一块回家》(明天出版社出版),凭借的是他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贴近孩子的心灵,把他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孩子的情感,因而他能够轻捷娴熟地抵达童心的胜境。

在那个胜境里,动物和植物都是异样的:鱼儿/是长在棵子上的/像小青椒/像小红椒/等着我们去采/想跑也跑不掉//辣椒/是生在池塘里的/像小鲤鱼/像小鲫鱼/在秋天的水域/游来游去//(《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诗人的想像力不受理念和知识的羁绊,它听凭童年梦想的调遣,把现实生活变成童话世界。

在诗人的性情中,便多了一些诗的气质、诗的意蕴。那是“一种血液/被置换的感觉/一种视线/被诱发的异样”(《驻足麦田的感觉》)于是,诗人便有了一种孩子们所特有的温婉性格和赡蔚才华,二者的结合,血管里流淌的是柔情和慈爱,目光里闪烁的是欣喜和期许。

一个为儿童写作的人,绝不会以施惠者自居,他永远是孩子的朋友,他悉心听命于自己的童心和天然的秉赋。在张晓楠的这本诗集里,没有哪一首、哪一节、哪一行诗,是让孩子顺从诗人的教化,倒是诗人顺从了孩子的想像和心智:真想/快乐成一阵小雨/悄悄漂到/你的住所去/你的书房去//让所有的梦儿/生动起来/蘑菇,不经意/冒满书架/鸟儿,从童话里/跑出来/淋雨……//让小椅子/生根/让小桌子/发芽/拔节的笔杆/在筒里/颤声不已//你坐在桌前/一夜之间/就成了白胡子的/童话老人了(《快乐成一阵小雨》)

尽管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在一年年老去,但我相信一个儿童诗诗人,他永远会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碧野和晴空,他永远会有澄澈而明朗的记忆。张晓楠可以“快乐成一阵小雨” ,也可以“绽放花朵的笑容”,甚至于可以驰骋“铅笔的梦想”:溜出教室,“在山坡上/萌出嫩绿的芽/头顶,开着/漂亮的花儿”,或者是“跑到荷塘里去/为小鱼虾/撑起阴凉的伞/伞上,趴着/大眼睛青蛙”……还有“谁也想不到/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像播进稿纸的文字/萌多少芽/开多少花/结多少童话”。

读张晓楠这些美丽的诗篇,我常常在这样思考:诗人面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对于那些童年的故事和奇思妙想,都可随兴所之,自由抒发,诗人凭借的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还是对于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凭借的是全身心活在那个年代。

还有不可缺失的,就是童心对灵魂的呵护。

猜你喜欢
读诗儿童诗小雨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读诗的窗口
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