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河干流生态治理的必要性研究

2009-06-25 11:07朱记伟雒望余刘建林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文化生态治理必要性

朱记伟 雒望余 刘建林

[摘要]本文研究西安沣河流域近年来污染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及规划。西安城市总体发展以及旅游事业、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迫切要求对沣河干流地区进行资源综合开发、科学统一规划和生态综合治理。可以通过挖掘沣河流域西周历史文化资源,并结合民俗文化对其进行整合打造,使其成为传承彰显沿岸历史文化,山水辉映、人水和谐、自然人文融合的河流生态格局。

[关键词]沣河;生态治理;必要性;水文化

灃河是渭河的一大支流,长安八水之一。它发源于长安县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km,流域面积1460km2,主要包括长安县、户县以及咸阳部分地区的24个乡镇。2005年流域总人口66.70万,其中城镇人口9.78万,城镇化率14.66%。目前,沣河处于西安城市建设西边缘区域,流域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新的时期,西安城市总体发展以及旅游事业、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对沣河地区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全面建设,对沣河干流进行统一科学规划和生态综合治理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配合城市总体规划,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根据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西安主城区范围以唐长安城为中心,绕城高速为基本轮廓,东至灞河,西到绕城高速路,南至长安(潏河),北到渭河。从河流分布上看,城市主城北临渭河,东依浐灞,南有潏河,西为沣河。根据当前治理情况看,城北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的启动实施,改善了西安北部的生态及投资环境,为西安城市重心北移及西咸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东郊浐灞河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重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生态区水环境治理为中心,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改善了城市东北部自然生态环境,拉动了浐灞生态区的经济发展;南郊潏河作为长安经济的金腰带,其综合治理的逐步实施,改善了长安韦曲的生态环境,对于两岸老百姓安居乐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开发旅游资源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唯独城市西部的沣河目前还未得到有效治理。可以通过对沣河干流进行生态综合治理,改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投资环境,以生态建设带动相关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业贸易、人居休闲等产业的发展,为建设城西新区、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品位创造有利条件。

二、推进大水大绿工程,建设生态化新西安

从2002年开始,西安市政府决定2003~2020年期间,在全市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切实改善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大水”工程计划通过实施蓄水工程、供水工程等六大工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加强渭、泾、灞、沣等“八水”的综合规划治理工作,着力打造一个更加靓丽的生态化新西安。根据“大水”工程规划布局,目前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新增1.5万亩生态水面、4.5万亩湿地,北郊大明宫遗址保护、周边城市改造项目规划及太液池水面240亩;东面浐灞生态区治理最终形成2万亩绿地、2万亩水面及湿地;南有曲江池遗址人工湖和大唐芙蓉园人工湖形成水面420.05亩;中有兴庆公园、护城河及团结水库形成水面775.58亩。而城市西部缺少水面。因此,沣河干流治理可以通过规划河流水面、人造湖泊、湿地水面。同时,开展大规模水土保持林、经济林、人工种草建设。通过沣河治理及“大水大绿”工程建设,以弥补西安城市规划西边的水面和绿地规划,同时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及生态投资环境。

三、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古城历史文脉

西安是久负盛名的世界文化古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当前城市历史文化古迹总体布局,西北部以开发汉文化为主;东部为兵马俑为主的秦文化展示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则是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唐大明宫遗址为主的唐文化展示区;城中心以明城墙为展示区;而奠定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周文化却分布于西安市西郊的沣河流域,其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尚待整合与挖掘。沣河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周文化的发祥地,在历经夏、商、周、汉、唐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沣河流域一直都是京畿重地,文化底蕴深厚。可以通过挖掘沣河流域古文化资源,并结合文化对其进行整合打造,使其成为传承彰显沿岸历史文化,山水辉映、人水和谐、自然人文融合的河流生态格局。综合治理的重点结合“周文化”对沣河进行挖掘和保护,把西安打造具有“周秦汉唐”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使人们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历史时期审视古都西安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此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延续古城历史文脉。

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持西部强省建设

在《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构想中,西部沣涝地区将作为一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位于沣河下游的西咸共建区是实现西咸一体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控制用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将主要发展商务办公、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休闲、居住等功能,其建设和发展需要沣河的全面综合规划;同时,实施沣河治理可以改善沿山河流周边目前已造成和正在建造的各种花园小区、大学校园的周边环境;再者,高新区要实现二次创业,向西南方向发展,需要沣河综合治理的配合。沣河治理可以依托周、汉文化资源及汉昆明池等生态资源,未来把西高新区建设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高新产业、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西部新区。同时以生态建设带动相关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商贸、居住等产业的发展,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从而带动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实施建成的沣河生态新区与东郊浐灞生态区、曲江文化区、西高新开发区,北经济开发区遥相呼应,构筑西安城市发展新格局。

五、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沣河干流生态治理综合考虑生态效益、防洪工程、水污染治理、文物遗址保护、生态景观建设、西咸一体化、西高新区发展规划要求等多重因素,对本区域的城市发展用地作出相应调整。据初步统计,实施后大堤内新增建设用地8000多亩,大堤外1km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10万余亩,预测土地可增值800余亿元。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并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合理配置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城市交通、供水、排水、环保、防洪等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综合部署。从区域长远考虑,合理确定设施容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提高综合防洪能力,加强城市安全保障

目前,沣河两岸现有堤防仅可防御10年一遇洪水,且未进行整体规划整治,险工、险段及堤防缺口较多。干流段由于冲刷及大量采沙活动,引发跨塌毁堤,险工险段增多,并且存在较多的堤防缺口;因堤防标准低,工程潜在隐患多。部分河段河床下切严重,年久失修,造成堤基暴露,堤防工程损毁严重,水毁工程逐年增加,已基本丧失抗洪能力。加之,沿河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跨河铁路、公路桥梁众多,这些重点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要以沣河的综合治理得以实现。因此,沣河的防洪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次规划沣河两岸堤线基本沿现状老堤线不变,对个别硬折弯段进行平顺连接。两岸堤防总长度71.7km,其中左岸河堤长35.4km,右岸河堤长36.3km。通过规划堤防建设,有效提高防洪建设标准,为流域内城市和乡镇的人口生命安全、基础设施及文物古迹提供安全保障。

七、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是继渭河、灞河、浐河之后另一具有浓郁自然特色的河流、拥有丰富历史的生态景观区、广阔发展空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沣河沿岸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流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陕西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提升陕西省旅游文化的层次,构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要从侧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到依托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上。沣河综合治理可以通过创建滨水绿色空间,利用沣河河道较宽的优势,建设物种丰富的绿色生态走廊,并且对湿地进行保护和建设;利用流域内峪口、环山公路周围自然景观、水面及人工湖生态水面及湿地景观等;开发以水为主题的各类文化工程,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娱乐、养生以及参与各种农事活动;举办各种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可以想象,在青山、绿树、碧水的环抱下,看户县农民画、品长安小吃,听秦腔秦韵,欣赏和品味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别具一番沣河流域个性化韵味。

[参考文献]

[1]汪恕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J].今日国土,2004(5):6-9.

[2]西安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沣河干流生态治理文化支持体系研究[R].2009.

猜你喜欢
水文化生态治理必要性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南阳城市水文化品质提升建议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