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寨”为榜样 如今“转型”争先锋

2009-06-28 03:34剧玉海
关键词:龙沟大寨

剧玉海

196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以《南滚龙沟大队——又一面大寨式的旗帜》为题,报道了平山县南滚龙沟村人民十年治山治水建成稳产高产梯田的重大成就。不时,又以《治山为革命,种田为革命——学习南滚龙沟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革命精神》为题发表社论,将该村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精神迅速推向全国。南滚龙沟被誉为“河北大寨”“,成为河北省学“大寨”的一面先进旗帜。据不完全统计,到七十年代末,全国各地赴南滚龙沟参观学习的人达500多万人次。一时间,南滚龙沟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红遍大江南北。

时光荏苒,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和这里的人,把弘扬“圣地”文化和革命传统作为己任,从已干枯的农田里走出来,尝试着“由农业经济转为旅游经济”给老区人们带来的实惠。

地理位置的优越 历史文化的悠久 让南滚垄沟闻名于世

南滚龙沟村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由4个自然村组成,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距革命圣地西柏坡15公里。村属地为山区,森林覆盖率在76%以上,年平均气温12℃。特殊的自然条件,给这里的人们提供生存所依赖的耕地只有337亩,人均0.5亩。所以,许多人这样说:“南滚龙沟的人们多靠‘精神生存”。

的确,“精神”为这个村撑起了一片蓝天;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又为这个村铸塑了鉄一样的脊梁。有一个老早年的故事这样说,东汉末年,刘秀在此村南山十里寨安营扎宿,操练兵卒,为夺回汉室江山做准备。一日,刘秀不慎落马滚下山坡,被山下感吾寺和尚救起,日后刘秀做了皇帝赐封这个村庄为滚龙沟,于是村名便沿用至今。

“当年《晋察冀日报》社就设在俺村这个院子里,邓拓和俺爷爷还照过像呢”,老支书李树明告诉记者这是后来的故事。1939年冬天,是聂荣臻元帅率领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邓拓率领的《晋察冀日报》社陆续进驻滚龙沟村,建立了坚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该村90高龄的张三妮老人告诉记者:“到1940年底,全村共住进了四五百穿灰布军装的人,占了200多间房子,那时只有村干部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后来,晋察冀边区中央银行也住进了该村。现任村长李三兵介绍说:“邓拓当时是报社社长,住在史风瑞家,报社编辑部住在李福林家,院里还放着乒乓球案子。电台设在李俊元家,当时电台发送情报的番号为“北梁”。那个时候,整个南滚龙沟成了“兵”世界。全村男女老少整天为“兵”忙活,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青壮年人配合报社武装梯队在四面山头监视敌人;老年人帮助运粮砍柴;妇救会组织妇女做军鞋,为部队拆洗被褥、磨米、磨面,整个村庄呈现出军民一家的欢乐气分。就是那时军民共同写下了“轿顶反合击”“白龙堂反围剿”“、“““铧子尖‘七进七出”“八匹骡子办报纸”等壮丽诗篇。毛泽东同志妻子杨开慧亲侄女杨展同志就牺牲在这里,至今还长眠在滚龙沟西山脚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原型闫富华)也捐躯于此。还有19名《晋察冀日报》社记者和200位五团战士长眠于滚龙沟的土地上。

1958年12月周总理为南滚龙沟新建大石桥题名“五洲桥”。之后,李先念、薄一波、陈永贵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到这里视察过工作。

学习“大寨”改坡造田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南滚龙沟打起旅游品牌

解放后,南滚龙沟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生产条件,改造生存环境,治山治水,植树造林,发展农业生产,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村造“大寨田”时,全村老少齐上阵,曾在这里实施定向爆破,试想建造“百亩平原”,但由于工程浩大,资金短缺,条件落后,最终形成了一个残留多年,成为南滚龙人为之遗憾的“半拉子”工程。时过境迁,这个“半拉子”工程反到为土地开发和果树栽培提供了良好的施工条件。村长李三兵对记者介绍:“去年两委班子改选后,对现有的土地进行了科学规划,拟将现有的30多亩岗坡地变为800亩水梯田,这项工程完成后,人均增加良田近两亩。另外,这里地势优越,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又是果树栽培的理想之地。2002年,南滚龙沟被确定为平山县绿色食品基地,2008年,出自这里的核桃、板栗、柿子等又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拟建一个纯天然的采摘园,栽植中华寿桃2.8万棵,一年成活,三年挂果,五年就可进入盛果期,年产寿桃56万斤,能满足1.5万游客的采摘需要,年收入预计可达到500万元。”据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南滚龙沟曾接待过来自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美国农业考察团、坦桑尼亚军事考察团、加拿大农业考察团、美国妇女代表团、挪威卡尔松和贝格、夏亨利记者代表团、阿尔巴尼亚、日本、越南等国的友好使团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尤其是近两年,前来该村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去年已达到1.5万人次。

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让村干部兴奋不已,他们看到了新的经济发展亮点——发展旅游产业。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村民绿化荒山,兴修水利,硬化道路,千方百计改变环境,使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富民工程初见成效。村支书李树明告诉记者,截止到去年5月份已对外开放旅游景点6处,其中有南滚龙沟村展览馆、五洲桥、千年古栗、憋麻树、天然跳水台、龙头峡瀑布等,倍受游客之喜爱。

通过一天的采访,给记者总的感觉是,南滚龙沟拥有别地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期待着他们确定的“坚持科学规划,立足因地制宜,突出生态特色,把旅游观光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的既定目标能够早日实现,让这个革命老区、昔日“河北大寨”44年后重放异彩,再次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对南滚龙沟给予关注,期望企业或有志之士考察投资,共谋发展。更希望能得到上级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确保红色景区资源不流失,真正成为红色旅游地西柏坡的辅景区。■

猜你喜欢
龙沟大寨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青海金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皖北煤电集团与黑龙沟矿业公司举行煤矿托管签字仪式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二集 红色滚龙沟
草莓园里的笑声
过去的苹果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甘肃省夏河县加木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
大寨精神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