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览

2009-06-29 09:10
商学院 2009年3期
关键词:乔布斯苹果公司英特尔

由乔布斯的离开想到的

在1月的电子消费展览的晚宴上,英特尔的CEO保罗 · 欧德宁曾经提到,安迪·格鲁夫建立了英特尔的“强权政治”,并于1998年将这个顶峰职位顺利交接给卡瑞格 ·贝瑞特。

欧德宁于2004年接受英特尔CEO一职,他坦言自己每隔六周都会和格鲁夫吃晚餐,而这个老前辈建议说英特尔应该开发电动车电池,欧德宁对此表示反对。脾气乖戾的格鲁夫只好开玩笑说英特尔做得足够好了,以至于都忽略了他的存在。

这次宴会后,格鲁夫讽刺地询问记者,在与欧德宁的谈话中,“他是否告诉过你他曾经采纳了我多少建议?”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苹果公司,乔布斯担任了两任CEO,历经10年。没有了他的苹果公司只要正常运行,就不会发生诸如英特尔所有的尴尬。

在1月,乔布斯因健康问题而缺席成为讨论热点。无论乔布斯是否按照计划回来工作,与英特尔相比,苹果公司似乎并没有立刻抛弃创始人、把这个权力之位迅速转交他人的意思。

在《基业长青》一书中,伟大公司的建立者或者使之成为一定规模的人被称为“时钟创立人”,而继承者则称为“时间讲述者”。

“时钟创立人”创立一个系统可以让其持续掌控。沃尔玛公司的萨姆 · 沃尔顿、GE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 · 科芬和英特尔的格鲁夫,甚至美国的创立者都是如此。

“时间讲述者”往往就是CEO,他们都在试图寻找一致的答案:怎样能讲述得最好、空前绝后。而当CEO做得足够好却没有接班人的时候,一旦他们离开,公司随即陷入混乱的状态。

这也包括了那些聪慧而重要的商业领袖:创立泛美世界航空公司的胡安 · 特立普,控制美国的航空贸易近40年;沃特·迪斯尼建立的家族娱乐王国等等。当特立普在1968年离任后,这个航空王国在上世纪80年代被分拆售卖。沃特于1966年去世,随后的15年,这个辉煌的娱乐王国一直没有生产出好看的电影。如果沃特没有在当年为公司注入可以使之长青的基因—即迈克尔 · 艾斯纳—能够在沃特死后的20年使其重震雄威,这个王国或许早已不复存在了。

乔布斯的业绩足以证明其商业天赋,而苹果也可以为乔布斯的复出等待一些日子。但在乔布斯真正退居幕后的时候,他并没有为苹果真正培养出一个接班人,或者把他的成功秘诀传之他人。如果苹果公司期望成为一个长青不败的企业,是时候培养他的继任者了。

联合主宰者:分道扬镳意味着陨落?

自1981年英特尔和微软的联姻给个人电脑带来革命到现在,这两个巨人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冲突和矛盾。近日,糟糕的经济环境使两家公司的冲突日渐加剧。在过去,格鲁夫、盖茨及公司高管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依然可以完全控制公司的运营。而且尽管有少许异议,人们还是在依靠被称为微软-英特尔垄断的软硬件系统操作计算机。但是现在,由于个人电脑销售的下降,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来代替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和技术不需要英特尔的支持。

现实正在改变合作。英特尔也在推出为小型、低成本计算机所适用的芯片,而且这些计算机不需要Windows系统。同时,微软也在开发新的Windows 7 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英国AMR公司—英特尔的竞争对手—所设计的芯片上运行,这将有助于这些公司在新兴市场更有竞争力。事实表明,在计算机市场变化的赌局中,这两家公司必须两边下注,不可能只是互相依靠。英特尔执行副总裁马宏升说:“这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排外的合作模式,而且我认为过去几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去年3亿台的销售量足以证明个人电脑依然是科技领域的中流砥柱。但是,根据IDC的研究,这个市场的增长在未来三年预计以每年9%的速度放缓。同时,具有连接网络和电子邮件功能的智能手机的销售将增长18%,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将增加50%。

这种转变为企业不再需要克服由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联盟阵营创造了机会。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苹果公司,iPod或iPhone从不使用英特尔的CPU或者微软的操作系统。其启动系统也在电脑世界里更具影响力,特别是与Windows抗衡的Linux操作系统。谷歌参与研发的Android软件也将率先出现在智能手机中。多样化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情。

英特尔和微软自然也明白这个发展趋势。过去,他们联合起来抵御任何可能的竞争威胁。但现在,英特尔推出了低价格的、适用于任何操作系统的Atom系列,并在1月将其公布于众,起名Moblin,用于网络和新型的超小型产品。

自然,二者的联合产品依然在分享这个新兴市场。但是,基于ARM芯片和Linux软件的电脑的价格仅是英特尔和Windows联合产品的三分之一。如果英特尔不尽快缩小价格差距,在2012年前,近50%的网络笔记本和手机上网装置将使用ARM芯片;同理,如果微软无法把软件的价格控制在低于20美元的基础上,也将面临Linux的有力竞争。

机器人应该有人权吗?

玩具巨头费雪公司不久前发布了一项新产品—艾尔莫机器人。它比以往的任何产品都更像人类:讲故事时嘴巴会应声而动,害怕时会瑟瑟发抖,打喷嚏时还会发脾气。

这款售价仅为60美元的产品迅速进入了各家各户,并正式成为家庭成员之一。但很多人发现,不少人并没有把这个可爱的机器人当成“人”来看待。他们摔打它、虐待它,甚至还把折磨它的录像传到网络上。

机器人究竟应不应该有人权?

首先,这些科学成果的坚硬的脑壳因为装置了各种软件而在某些方面与真正的人类很相似。在2003年一项对12个月大的婴儿观看橄榄球形状像什么的研究中发现,研究者必须在婴儿面前不断地移动橄榄球,婴儿似乎才能发现它的存在,而后会随着它的位置移动而转动眼珠,和动物有相似之处。

在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定律中,正如艾萨克 · 艾司莫夫所讲,“机器人不许违反命令或伤害人类”。而在这样的关系之中,人类应该遵守的定律又是什么?

“关于机器人该不该像动物一样得到保护的争论变得越来越激烈。”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克利福德 · 纳斯说。他正在进行一项名为“人类与互动媒体实验之间的沟通”的项目。“人们常说生命是特别的。不管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含义,我们难道应该像破坏法律一样虐待动物、进而随意虐待这些机器生命吗?”

这个思想同样也被其他国家认可。2007年,韩国一位政治家宣布韩国将是第一个制订如何对待机器人法律条例的国家。英国显然也愿意加盟,虽然它还没有在随后有任何跟进行为。“我们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具有人类意识,因此有时候你或许不应该虐待这些机器人。”著名机器人玩具厂商Ugobe的CTO约翰 · 索索卡说,“关键的争论点不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制造的这些机器人,而是它们会在未来如何对待我们。” 约翰 · 索索卡是和机器人一样具有生命力的机器恐龙普里奥的制造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经济危机、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现在,我们同样要担心我们自己制造的玩具,它们正在强迫我们在人性与同情之间划分界限。艾尔莫的制造者希望人们明白,尽可能不要做这样的反思,应该意识到,你购买的只是一个产品,纯粹而简单。“这是一个玩具,不应该有任何法律去限制你如何玩自己的玩具。”尽情享受艾尔莫吧!

尽情闹腾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看似孩子气的行为也逐渐被成人所排斥。但在美国,貌似禁忌的行为却会带来新的商机。Pump It Up(PIU),这个在全美最大的游戏场内的游戏装置,使成人能够像孩子一样发狂、玩耍,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一种商业教育项目。

“团队活动”被认为是再教育的好时机,能够带人们走出已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并进行换位思考,PIU恰好给这种内部交流提供了机会。团队可以在配合下蒙眼爬到20英尺左右的高度(约6米),并且用充气球棒猛击对手以阻止他们的爬升。虽然PIU企业项目计划在去年12月才正式出台,但实际在此之前,坐落在俄亥俄州的PIU经销商乔迪华莱士为宝洁、通用 、黄皮书和莱安家居等公司举办过活动,以让大人们在孩子般的玩乐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社团的培训与发展的报告指出,户外团队教育的费用呈上升趋势,而一套2000美元的PIU项目,相对一天的高尔夫等奢侈活动要便宜许多。这种培训安全性高,为公司减少不少培训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乔布斯苹果公司英特尔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乔布斯的追问
苹果公司收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Drive.ai
新Pad
英特尔宣布发售英特尔Stratix?誖10 TX FPGA
英特尔召回
不一样的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