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域类综合题应对策略探讨

2009-06-29 09:10李慎中
新校园·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淤积

李慎中

综合题是地理高考的瓶颈,综合题虽然形式多样,但分值比重最大的当数区域类综合题。了解区域类综合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探讨切实高效的应对策略无疑是提高地理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经典重温——考什么?怎么考?

(2008年山东文综26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格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地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评述】该题以一图一表为载体,从自然、人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问题,素材和设问都似曾相识却又不尽一致,看似简单要得高分并不容易。该题对信息获取解读、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层次清晰、层级分明,避免了机械搬用结论、注重思维方法运用,从而更有效地检测学习能力。

【解析】第(1)先找出气压梯度力,再按照近地面风北半球右偏的规律,确定甲地风向;根据图中的“冷锋”符号,注意“过境后”的限定,从气温、湿度、气压、天气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第(2)题长江中上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东北粮食产区相比,最大优势是水热充足;由表格数据简单估算,可得出东北所占比重上升,长江中上游地区所占下降;然后根据表格中“播种面积和单产”信息可对此变化做出解释;第(3)题只有对所学知识(高速公路的优势、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输需求)进行有效整合,答案才能全面;第(4)题强调“地理过程思想”,要根据治理思路追根溯源建立思维线索: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洪涝频发,然后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对问题做出说明与阐释。

【答案】(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4)泥沙淤积造成的潮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依据地球环境的整体性说明)该问题主要与人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人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误区】从答题分析,主要的失分点有:审题不清,没有抓住“过境后、据表说明”的限定,致使答案相去甚远;不会从图获取有用信息,如“冷锋、等压线”,信息处理能力差,不能将表格数据转化为文字;基本原理缺失,如近地面风向的判定;不熟悉区域特征,将湖区生态问题答成“荒漠化、石漠化、伏旱”等;答题思维定势、思路狭窄,不能从比较的角度答出高速公路的优势;对湖区生态问题成因的表述没有前因后果的关联,只是投机取巧堆砌要点;错别字多,特别是关键词出问题,如“温”“湿”不分、淤积、萎缩等。

二、解答策略——怎样答?

对区域类综合题要做到“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第一步审清题意,建立联系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圈点关键词、限定词,揣摸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确定问题指向(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找出关键信息,重视隐性信息,建立起信息与问题间的联系。

第二步思维建模,列出思路围绕新情景,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将获取的信息、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解答问题思维模型,排列要点。

第三步规范表达,形成答案正确运用术语(特别是关键词)完整表达,层次分明,语言简炼。组织答案要注意试题信息的转换:文字材料---直接用、概括用;图示材料---看图说话,揭示联系;数字材料---把数字变文字,重在比较。

有一点要注意:扣点答题不是摒弃具体阐释,用语规范并不是反对活学活用、个性感悟,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拿到基础性分数的同时,争取获得拓展性得分。

三、备考策略——如何准备?

1.以区域图为载体,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区域分析要按照“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四步分析法、主线人地协调。其基本思路是:只要我们运用了空间定位原理确定了某个区域或国家,然后就可以联系我们所掌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去逻辑推理,得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人地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是应对区域类综合题必由之路。

2.完善知识结构,建构原理模型库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立意所在,亦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尽管问题千变万化、推陈出新,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中原生态、可再生的地理原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思维模型,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偏差。

如某区域一旦有了纬度位置与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我们就能根据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热量带以及控制这个地区的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其海陆位置,知道该地区的水分状况,也就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而根据逻辑推理就能够得知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土壤状况,还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与畜牧业等。

高中地理中主要的原理模型有:光照图判读(四定法:一定南北与自转,二定晨昏线,三定日期与季节,四定太阳直射点)、气候类型的判断(以温型定半球,以温值定气候带,以气温降水配置定具体类型三步分析法)、气候成因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区位分析方法(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地形为基础、气候最活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科技、经济基础、交通、政策、劳动力等,关键在于把握区位因素与区域的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优势、劣势——发展特征——问题及对策)、区域环境问题(危害——成因——治理)、资源跨区域调配(为何调?——怎样调?——何影响?)。

原理模型是经典的、抽象的简化形式。在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和具体区域结合起来,因地、因时制宜,使解答与命题意图相吻合。

3.掌握读图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图表,要从“读会图”向“会读图”转变。首先要根据图名确定图表反映的主题、利用图例从图表中的线条、符号、数据中找出“有什么”;其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认识图中各要素的特征,明确“怎么样”;最后分析揭示图中各要素反映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为什么”。

不同的图表有其相应的判读分析方法,比如:等值线图很多,但基础是等高线图,其他等值线都是由其演化来的。在判读时都要注意等值线的走向、弯曲形态、递变、疏密状况、局部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读统计图表须按步: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坐标(或图例)反映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现象发展演变过程及规律的图形。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等都属此类。分析此类图要注意地理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

对于图表阅读的能力要求可用一句话来概括:穷尽一切图中信息,论(答案)从图出。

4.熟悉试题指导用语,掌握表述要领

高考综合题的设问是通过各种行为动词来表达的,了解这些行为动词所蕴含的能力要求、答题规范,可以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掌握答题技巧。如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归纳要点;简述(综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总体特征)扼要叙述,不要求分析原因,须把握要点;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分析(简析)——剖析、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说明地理事象间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对比(比较)——从不同角度找出地理事象异同点;评价——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四、读河西走廊地区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④四个地形部位最易形成绿洲的是________,影响绿洲面积大小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目前图示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制种基地,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啤酒花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该地区发展制种业、啤酒花生产的优势条件。

(3)图示地区正成为风电开发的热土,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风电产业带之一。简述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近年来,图示河流下游的尾闾湖迅速萎缩或基本消失。你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③ 水资源多少。(2)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冰雪融水,灌溉便利。(3)河西走廊地处狭长山口位置,狭管效应显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气温变化剧烈;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且历时长。(4)人口增长过快,中上游地区毁林毁草、植被破坏严重,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水源枯竭,入湖水量减少。(5)祁连山冰雪融水滋养了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的河西走廊;祁连山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等现象将导致河西走廊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绿洲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猜你喜欢
淤积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灌区渠道淤积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泥沙淤积规律及运行方式探讨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
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初探
桃曲坡灌区红星水库清淤治理的探索
浅析水库淤积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种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