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出现中国式次贷危机

2009-06-30 16:01
环球时报 2009-06-30
关键词:次贷套房楼市

沈建真

在宽松经济政策和4万亿刺激资金等引导下,今年1-5月,中国累计新增信贷5.84万亿元,而这一数字已超过年初预计的全年新增信贷总额。事实上今年前半年的新增贷款总额,已超过新中国建立以来任何一年的全年总额,这固然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抗击经济衰退的需要,但如此巨大且集中的投放量,却不能不让人有“过犹不及”的担心。

人们最大的担心,是如此巨量资金中的相当部分,并非投向急需资金周转的实体经济,以维持外贸出口并刺激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而是投向楼市、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据审计署最新调查,去年6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违规房贷逾300亿元,其中215亿元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据统计,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楼价已经实现连续三个月环比上涨,其中部分城市的某些楼盘,涨幅已超过30%,本已销声匿迹的自我哄抬、虚假抢购等恶意炒作现象重又出现。

为了刺激楼市,有关方面放松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本金比例,降低了房贷利率和门槛,更有甚者,在个别地方传来“一成首付”的惊人新闻,一些人甚至言之凿凿地预言,“零首付”的出现,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看来,将信贷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是“保增长”最立竿见影的捷径。然而放松自由资本金比例固然减轻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却也让他们不再担心资金链断裂,可以有恃无恐地捂盘惜售,变着花样地从容推高楼价;降低房贷、尤其“二套房”房贷利率和门槛,固然可以刺激市场需求,却也让投机性、赢利性购房意愿重新抬头;“一成首付”和“零首付”如果真实现,则后果更难控制——这意味着那些投机性买家可以用本来只够买一套房的钱,去投机、炒作10套房,甚至更多。

一些忧心忡忡的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任凭这种现象持续,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将会出现,并给中国经济带来灭顶之灾。

“次贷”不仅仅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和投机,更是将房地产一级、二级市场的各个环节证券化、衍生工具化,将原本风险就很大的风险进一步放大,在金融领域远落后于美国的中国,其房地产市场的证券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次贷”本身并未出现,“次贷”危机也自然谈不上。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泡沫经济”的风险,恰相反,风险已经很大。

由于商品房价格和国民家庭收入的比值早已高居世界前列,买不起、供不起房,已成为中国都市民众心中共有的痛,正因如此,前年底、去年初,有关方面才一步步加强房地产市场条款,力图让房价降下来,如今开发商利用政府急于刺激经济和“保八”的心理,再次将本已很高的房价炒高,在经济复苏尚未见到曙光,广大民众后顾有忧的情形下,将注定压迫楼市的刚性需求,加速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化、泡沫化。

国家实行宽松信贷和执行经济刺激计划的初衷,是恢复实体经济活力,刺激内需,确保经济增长,倘大量新增资金“避实就虚”,流入房地产市场,势必造成实体经济、尤其最需要流动资金的企业“失血”,影响广大职工的就业和收入,从而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构成隐忧。

资金大量集中于火爆的楼市,而这个火爆楼市的繁荣又主要依托于逐利者的炒作哄抬,这种缺乏真实需求的购销两旺,最终必将导致食物链的断裂,并造成金融系统的大量坏账、死账。很显然,尽管中国无“次贷”,但“次贷式泡沫”和泡沫破裂的危险,却分明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且越来越严重。本轮全球经济衰落的根源,正是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如今全球经济尚未复苏,可谓伤疤犹在,我们又怎能就此忘了痛呢?(作者曾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经济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次贷套房楼市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算账:买500万房子假离婚可省30多万
读者观点
济南:公积金买二套房首付可付三成
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