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2009-07-01 02:42王敬美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准则课程设置职业素养

王敬美

摘要:会计是一门非常传统的学科,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也相当广泛,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因此,会计专业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颁布后,新会计准则的体系变化涉及整个会计理念、方法体系的变化,给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式的需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成为各高等院校热切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新准则;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素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160-02】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来各高校热切讨论的一个话题,但对于他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通俗地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人的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会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接轨的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与社会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很多,就业存在困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又奇缺,用人单位感到寻才难。

1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内容滞后。会计是时效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我国会计改革步伐也在加快,2006年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其内容变化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新准则覆盖了企业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的或原准则虽然有但规定不详细、不明确的内容,如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在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方面也引入了多项新的概念,如:公允价值、资金时间价值的应用。新准则在内容上有了很大创新,但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上并没有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他们选用的教材虽然是新准则颁布后出版的新教材,但很多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变更。

②课程设置不配套。会计专业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他的课程设置与一些新兴学科相比显得比较落后。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高校的扩招又造成师资紧缺,一些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受自身客观条件和经验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开设课程,并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专业课的设置上,与新准则相配套的课程开设很少,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③思想观念落后。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国际趋同,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原则为导向,新准则的发布,使会计人员由遵循制度变为了遵循准则,新准则很多地方体现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准则本身简化、灵活了,但确认、判断复杂了。传统的会计教学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开设的选修课数较少,局限于会计专业范围内,学生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

2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式发展

①改革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目标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专门化,只重视传授知识,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下。据有关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本科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前10个专业中,会计学专业位居第三;然而在另一项统计数据—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会计学专业赫然位居其中,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工作专业相关率排名也不靠前,由此可见,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能力水平并不能达到工作要求,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现阶段,我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范围开始扩大到国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经济越来越走向世界的形势下,我们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建立多样化的会计人才培养模,由单一型的专才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目标转变,培养出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复合型会计人才。

②课程设置方面。近几年来,会计准则不断向国际趋同,会计特殊业务不断涌现,要求会计人员去判断并作出决定的问题越来越多,新会计准则对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但是很多高校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高校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科间渗透、协作,应大量增设专业选修课,如开设像银行会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金融保险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课程,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加,我们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走向世界,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走进来,中国公司走出去,我国的会计服务也随着资本流动走向世界,把外语和国际会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注重学生学习有关国际会计理论和国际商务知识,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国际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促进会计课程改革的深化。熟悉国际经济法规,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

重视会计职业技能的教育。人才市场的调查结果反映,60%以上的企业在招聘高级会计人才如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时都要求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这说明职称是高级会计人才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会计专业高层次人次仍然很缺乏,社会亟需大量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指出,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3000名会计领军人才,并发挥这些人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国家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很多招聘单位还提到有注册会计师证优先考虑,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妨考虑增设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③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与创新能力。企业会计准则的建立与完善,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受制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两个方面。

传统的会计教育重视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技术性太强,过分重视会计核算,忽视相关知识的渗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新准则的实施,会计单一型人才应变能力差、职业判断能力弱的缺陷已经显露出来。会计教育的重点应该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具有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加快更新会计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会计教学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导向,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会计理论的精髓, 而不是具体的会计规章,树立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有较高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才。

会计职业判断是技术和理念并重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旧的会计准则下,会计核算工作受会计制度的约束,操作空间小,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只作了原则性要求,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无法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报告,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德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文化氛围。举办各种会计知识竞赛如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作为目标,密切关注会计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与国际接轨,熟悉国际会计规则,不断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岳岷.关于财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税务

与经济,2005,(4).

[2] 涂晓凤.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人才培养[J].科协论坛,

2008,(7).

猜你喜欢
新准则课程设置职业素养
新会计准则下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和而不同:职工薪酬新准则的财税差异透视
浅谈《职工薪酬》准则的变化
浅议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