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人的小儿夏季热

2009-07-04 05:03陆维巧
健康生活 2009年6期
关键词:舌质口渴文文

陆维巧

文文连续发烧一个多月了,曾经去医院看过多次,吃过不少药,也打过针,但就是不退热,加上胃口差,人一天比一天消瘦。文文的妈妈因为工作去了外地,文文的爸爸眼看着儿子消瘦和无精打采的样子。对着妈妈的长途电话只能报喜不报忧,就别提心里有多烦了。有一天文文的爸爸来找我:“替我想想办法,看看能否用中药治疗?”我详细地了解病史、体检和翻查文文在医院做的各项检查结果后,我心中对文文的病情有了一些眉目:“看来你儿子得的是小儿夏季热,这倒是一种适合用中药治疗的疾病。”接着我便给文文开了一张处方。在用中药加减治疗三周后,文文的发热终于彻底退了下来,文文一家人也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乐。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其以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为主要特征。因其好发于夏季7、8、9月份,而立秋后患儿的症状常常能自行消退,因此称为夏季热,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年。有的家长为小儿夏季热烦恼不已,几经治疗均未奏效。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夏季热的病因可能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则认为,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若加上先天秉赋不足或病后体虚,夏季暑气当令之时,就可导致暑气乘虚侵袭人体而发病。因患儿体质、年龄等的差异,临床常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症候表现:

暑伤肺胃型多见于体质偏阴虚的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外,患儿精神烦躁明显,睡眠不宁。唇红干燥,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数,指纹紫。治疗上应以清署益气、养阴生津为主。用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鲜西瓜皮、麦冬、淡竹叶、知母、黄连、石斛、荷梗、粳米)加减。

脾阳不振型体质属脾胃素虚或久病不愈的患儿多见。发热或高或低,患儿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厌食口渴,或经常伴腹泻,舌质淡润,脉细弱。指纹淡。治疗上宜补脾益气,甘温除热。可片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加减。

下虚上盛型本型多见于体质属脾肾两虚的患儿。除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外,多见精神萎靡不振,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频数、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微细数,指纹淡红。治疗上应温下清上,滋阴潜阳。可用温下清上汤(附子、黄连、磁石、天花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白莲须、益智仁、哈粉)。

临床上,以上三种证型常常可以是相互兼夹的,因此,治疗上须仔细辨证,加减及灵活用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用药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家长不应该擅自乱用中成药,以免适得其反。

夏季热发热体温通常是低热(即腋下温度在37.4~38摄氏度之间),一般并不需要特别处理,但亦可见到高热(39摄氏度以上)的情形,此时在家中可给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如可用浸过冷水的湿毛巾或冰袋敷前额,使患儿的头部温度降低;或以温水或75%酒精(若没有也可用60度白酒代替)加温水一倍用棉球擦拭四肢和胸背,尤其是腋下、肘部、颈部、大腿根部以及腘窝等大血管所经过的部位,并注意适当的保暖。体质较好的患儿尚可按说明试用少量的十滴水或人丹,但若仍不见效则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在食疗方面,独脚金鲫鱼煲粥是一道十分适合治疗小儿夏季热的药膳,方法是:独脚金10~15克,鲫鱼一条(250克左右),去鳞和内脏,用纱布包住(以防止鱼骨刺伤喉咙),加米适量,煮粥服食。可每周服食2~3次,该法对消除患儿的烦躁低热、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日渐消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家长不妨一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儿夏季热是一种功能性的低热,而能引起小儿低热的原因是很多的,必须在完全排除了其他的器质性疾病(如结核病、泌尿系感染、肠伤寒等)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后,才能明确诊断,以免因误诊而延误了其他疾病的治疗。

猜你喜欢
舌质口渴文文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李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