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卖女人的人生观

2009-07-05 07:31
37°女人 2009年11期
关键词:早市盒饭衣裳

安 顿

王春玲是为了“躲超生”来北京的。她和那些为了多生孩子四处转移的“超生游击队员”正相反。

在婆家那个村,生了女儿的应该自己觉得见不得人、对不住婆家,应该主动请缨尽快生儿子出来。可王春玲不愿意,为此她宁肯忍受婆婆随时随地辱骂了她3年多。她有个念头与众不同,那就是她认为母爱专一,即便再生下一个,俩都是自己的孩子,她也接受不了。普通人认为,母亲给每个孩子的爱都是100%,王春玲却反对说:“这种算法不对,当妈的感情,俩孩子,一人一半,3个孩子,一人就剩下1/3了……”

王春玲从没给孩子穿过别的孩子剩下的衣裳,没给孩子吃过一顿剩饭菜,不管她在干什么、走到哪儿,孩子总在她的视线之内,伸出胳膊就能够着。

女儿3岁那年,老公回来过年,给她和闺女买了新衣裳,而自己穿的羽绒服、军裤、大头鞋却都很旧。王春玲关上门问他,衣裳哪儿来的?他笑着说是买的,他们那儿专门有人收购城里人的旧衣裳、旧鞋卖给他们。老公的二手衣裳、二手鞋让王春玲终于下决心举家进京。到了北京,她也去逛早市,手里的钱计算着花。花20块钱,买一条裤子、一双凉鞋、两个圆领大背心,打扮起来就能过夏天。但王春玲给老公和孩子买的都是新的。

到北京后,老公一个人干活儿支撑不了全家的开销。于是,王春玲挨家挨户去找工作,她会蒸馒头,她蒸的戗面馒头,好吃但是很累人。她还会炒菜,以前老家有办喜事的,她上手给人炒过。她们住的这边有个小饭馆,她去问需不需要人。人家说,来饭馆吃饭没人吃馒头。让她炒个鱼香肉丝尝尝。她一听傻了,肉丝还能炒出鱼味儿来?老板娘看她实在,让她留下择菜打杂,一个月400块钱,管一顿饭。她说她还有闺女,不能一个人搁家,老板娘说。那就带来,自己看着,别出来捣乱就行,也在这儿吃饭。

这是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400块钱一个月足足干了两年半,她不图别的,就图能自己带孩子,孩子上學就好了,小时候还是要跟着妈。

有一回王春玲去垂杨柳,看见邮局门口有个小铺排大队,一看是卖馒头的,还有花卷、豆包和糖三角。她过去看看,一问原来是天天如此。于是她脑子就寻思上这个了,要是有这么个小铺,她蒸的馒头,没人不爱吃。

于是她去找堂妹说这个事儿,堂妹夫说,容易,找个早市,交钱开摊位就行。她就回家跟老公商量,说也不需要什么本钱。几屉馒头。卖不出去分给大伙儿吃了。试试吧!老公这时当小工头儿了,想想也是。没啥大投入,万一成了,上午卖馒头,下午回家伺候孩子,比在饭馆干杂活熬时间强。

她没敢跟老板娘说要走,赶上休息,先到潘家园早市试了一回,一上午,5屉馒头,125个都卖了,就一个多钟头。她越做胆子越大,最好那阵子,一上午卖30斤,都是自己做。

虽然很累,但她特带劲儿,因为是自己的差事,不用看人眼色,挣了钱都搁自己兜里。后来要扩大时,她犹豫了。她不想开馒头作坊。说实话,买馒头的都是老人,要不就是家里不讲究的人,吃得不讲究,钱就不多。所以她的市场有限。

正好这时她老公的活儿也挪到朝阳区的繁华地带,建筑公司给租房子,让她们两家合住一个单元。她没法带着馒头蹬三轮车去早市摆摊,卖馒头的事儿就黄了。

王春玲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又开始卖外卖盒饭。她们住的楼附近,全是高级写字楼,里面全是漂亮女孩。她慢慢发现,中午这些人不怎么吃饭,她问她们饿不饿,人家告诉她,不饿是胡说,谁不吃饭都饿,她们是为难。写字楼的白领,吃便宜了怕人笑话,贵的又不能天天吃。她就研究,不贵又体面的饭是什么?最后明白了,是外卖盒饭,盒子不能难看。饭菜不能太多汤水,首先要好看。好吃是其次。

于是她就在租的房子里做盒饭给她们送,买菜、做饭、送餐,就她一个人。她不贪,能送30份就行。这买卖一直做。都是回头客。

王春玲勤快。人有闲死的,没有累死的,闲着就生事儿,忙起来日子就简单。人,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盛不下的福气,要懂得知足,这是王春玲的理论。有个总买她馒头的老先生说:“你是人生哲学家,你离禅最近。”“禅是什么?”她问。老先生说:“是当下。”“什么又是当下?”老先生摇摇头:“就是眼前。”王春玲不好意思再问,低下头看眼前。眼前是把她累得腰酸腿疼蒸出来的大白馒头,装进口袋给人家,换回来钱。馒头,当下,眼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好干了,就对。她明白了,大概这就是禅。老先生的禅告诉她,眼前的一个个馒头都不能怠慢,这里面有她一家的前程。

(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早市盒饭衣裳
夏天的早市
早市
动物穿了粉衣裳
一份盒饭
早市上的歌手
漂亮的七彩衣裳
热闹的早市 等
吃了自家人的黑盒饭!
弯弯的旧衣裳
好吃的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