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武国强

2009-07-06 03:54张振中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榆林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榆林要可持续发展,搞好水的战略储备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搞好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发展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储备;生态经济;榆林市

榆林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人口353万。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此交接,北部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境内有53条河流,200多个湖泊。榆林物华天宝。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其潜在经济价值逾46万亿元,占陕西全省的95%,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3。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未来重要能源及其重化工基地。

榆林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面对以下四个课题:

一、搞好水的战略储备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榆林属半干旱气候,地处沙漠向绿洲过度地带,生态十分脆弱。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这块富饶的土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但缺水是这里发展的瓶颈。只要有充足的水,榆林就可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化工和硅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的特大型城市。水是生命之源,榆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水的战略储备。一是向黄河调水,二是多筑拦河坝,截断塞上风雨。

1、黄河调水是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榆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水资源存量逐年减少,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已超量开采,缺水问题日益凸现。榆林发展能源重化工业最好不要使用现有的水资源,把它留给农业和生态用水。而黄河纵贯榆林全境。每年晚秋、冬初、早春和汛期数百亿方水白白流过榆林大地。为了确保榆林的生态良性发展和重化工基地的大规模、高标准建设,我们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尽早启动黄河调水工程。把黄河水调到红碱淖、王圪坨等洼地或水库,做好水的战略储备。

(1)黄河调水问题分析。一是黄河水量问题。黄河调水会遇到黄委会的制约,黄委会可能以黄河总水量小、全流域调度困难为理由来拒绝榆林调水,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在每年晚秋、冬初、早春或雨季的时候适当调水的准备;另一方面,要给黄委会反复申请。从整体来看,补充地下水的部分,会保证这里的生态,能够调节黄河中游的气候;蒸发部分会变成降水,降到黄河流域;生活和工业废水会被处理再利用。所以,从长远考虑不会给黄河流域带来新的用水压力。

二是黄河调水的工程问题。黄河流经晋陕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其地可以筑坝提高黄河水位,让黄河水倒灌,实现自流调水,也可以筑拱水坝高抽调水。

三是黄河调水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晋陕蒙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可以争取国家总体安排调水筑坝的工程费用;另一方面,晋陕蒙交界处各地方财力都比较充足,也可以协调晋陕蒙三家共同修建大坝,分头调水。

2、多筑拦河坝,截断塞上风雨是战略储备水的重要补充

榆林市内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2.29亿m3。其中自产地表径流25.13亿m3,地下水资源量21.4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14.31亿m3。全市按自产水资源总量计算,每平方公里综合产水量为7.4万m3,每亩耕地拥有水量344m3,人均占有水量979m3,占全国人均占有水量2270m3的43%。因此水资源量紧缺已成为制约榆林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榆林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常以阵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形成地表径流携裹大量泥沙瞬间注入黄河,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白白流走,且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榆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多筑拦河坝,截断外流河,搞好水的战略储备。这既可以减少向黄河输沙,缓解下游的防沙防洪压力,也可以调节降水的季节分布的不均问题,达到雨季蓄水旱季用水的效果,还可以形成库坝蒸发调节局部气候,有效增加降水,形成水的良性循环,更可以有效补充榆林市日益减少的地下水,又可以帮助下游地区旱季抗旱。总之,只有多筑拦河坝,搞好水的战略储备,才能保证榆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搞好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是榆林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停止煤炭出口,储备战略资源。榆林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660亿吨。榆林地处内陆,煤炭外运出口弊大于利。煤炭资源不仅是能源,更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我们目前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都充斥着煤油气能源产品。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油气又可以互代。在能源紧张,能源的战略储备十分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应该立即停止煤炭出口。况且煤炭就地深加工,可以延伸产业链,可以扩大就业,可以节约运输费用,缓解陕北东出铁路的运输压力和沿途的煤灰污染,也可以节约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也是在节能减排,为环保做贡献。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加紧储备战略资源,日本八成稀土和钨从中国进口,进口中国煤炭填海。美国多年限制国内资源的开发,美国一半石油资源被限制开采。除中国、俄罗斯钨精矿开采较多外,美、日均对钨精矿实行战略储备。

中国的一些矿产资源被慷慨且廉价地卖到国际市场上,不仅造成国内环境污染、损害职工健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某些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乎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况且,一些品种中国自身储量也并不充足。

从海外不远万里把石油高价买回,却把煤炭以低价远距离外卖,造成运输紧张,燃料浪费,环境污染。凸显了决策的偏差和失误。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两万亿美元,一方面承受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另一方面却在廉价出口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我们要紧跟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随机应对,科学决策,为十三亿人民及子孙后代负责,尽快叫停煤炭出口,务必将榆林规划为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储备地。

三、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共和国成立后,榆林人以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在这块贫瘠而厚重的土地上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明并推广了诸如引水拉沙、网格造林、飞播种草、人工梯田等等全国领先的生态建设技术和模式。半个世纪,榆林人民将历史遗留下的900余万亩流沙固定、半固定近700万亩。在我国土地沙化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速度扩展的趋势下,榆林率先实现了荒漠化的逆转。北部风沙区的林草覆盖率由建国前的1.8%逐步增加到目前的43%,使地表植被提高了20多倍。

荒漠化逆转生态脆弱依旧。矿产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的煤炭超设计能力开采和生态恢复措施的滞后。有的煤矿开采能力提高了3.6倍,一百年的矿井开采年限缩短为三十年。致使地质灾害逐年增加,引发地面水位下降,导致河道断流,水库、水井干涸,地表植被枯死,水土流失加重。裂缝的房屋、滑落的山体、塌陷的土地,仿佛遭受过一场强烈地震。大量来自煤炭采空区的调查和报道令人震惊。神木县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1900多户、6700多农村人口成为“生态灾民”。损坏房屋1560间,损坏水浇地、旱地和林地3.7万多亩。伴随着采矿塌陷区的危害,火灾、河水污染隐患日渐增大。大型企业“切豆腐”式开采导致矿井漏风严重,极易诱发采空区余煤氧化自燃;神木境内大柳塔、榆家梁等大矿排污、排渣,直接导致窟野河下游水质污染;石油钻采废水未能全部实现管道集输和污水回注地层,有些采油区块的泥浆、污水就地掩埋,遇到暴雨山洪,经常造成农田、河流二次污染;拉煤车辆、运油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污染十分严重,道路两侧100米范围土地不能耕作;矿区的城镇、企业大都没有污水处理厂,也没有集中供热系统和垃圾处理场,混合性污染现象愈来愈严重。无定河断流和水质污染。居住无定河两岸、年愈不惑的一代人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无定河的中下游水面宽阔,波涛涌动,木船摆渡。今天,千里无定河“野渡无人舟不横”。支毛沟径流量的减少和高抽灌溉,导致无定河中下游在每年的整个夏季,几乎都处于断流状态。河水的污染比断流更令人触目惊心。根据环保监测报告,无定河水质已遭氨氮残留物的严重污染。在无定河中游两个监测断面中,水质标准1个为Ⅳ类,1个为Ⅴ类;近年来用无定河水灌溉农田致死作物的事件屡屡发生;神木窟野河水体中悬浮物比开发前增加了93倍,同时又相伴着严重的断流现象;最新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无定河、榆溪河50%的断面超过水域功能标准,全年水质评价均为Ⅳ类水质。

榆林市全境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榆阳区沙河下降2.62米、神木县尔林兔镇庙壕下降0.97米、靖边县梁镇柳桂湾下降5.32米。分布于北部县的大部分海子水面缩减或干涸,闻名遐迩的沙漠内陆湖红碱淖水面下降约2米,天然湿地严重萎缩。

上述说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仍然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四、发展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注重环境保护,构建生态工业

单纯投资资源消耗型企业,必然是畸形的投资结构造成畸形的经济结构,从而走入“发现、开采、高潮、萎缩、枯竭”的死胡同。因此,榆林发展要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要尽早实现从重化工业单一主导型经济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经济结构转变,以更好地扩大榆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矿业要以出卖资源为主转变为产业链的延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结束能源基地以原煤、原油等能源资源为最终产品的历史,使原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打造出煤电载能、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化工四条产业链的新的产业方式;结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废气消失、废水循环、废渣变宝”的愿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拓宽产业发展领域,保证榆林可持续发展

榆林目前经济发展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资源终有用尽的一天。资源型城市弊病在于经济结构单一。当矿产资源优势日益萎缩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增长乏力,从而陷入衰败局面。而且资源过度开采将影响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榆林以煤、油、电、化等资源开发型模式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在当前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但主要依靠资源开采最多维持上百年的发展。过去依托矿区建立的城市因资源枯竭面临着经济停滞、污染严重、大量失业、人民收入下降局面的城市和地区比比皆是。榆林目前以能源开发主导的经济格局发展迅速,但第一、第三产业受各种条件限制,发展仍较缓慢。因此,为了避免榆林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必须适时在发展后续和替代产业方面做文章。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将科学发展观与榆林的优势、不足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头并进,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农林牧副工并举,促进榆林可持续发展

保持目前优势产业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创造和发展新产业,培育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区域产业结构的梯度升级。以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兴办农产品开发企业,做大绿色食品产业;继续大力发展畜牧相关产业;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在第三产业挖掘潜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的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科技发展的后劲。

4、加强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力度

城市的生态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保证和主流方向。榆林作为国家正在崛起的重要能源城市,必须注重生态建设的规划与配置,要有相应的生态内涵、文化内涵支撑和烘托。明确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系统化、自然化、文明化和人性化的生态理念,实现沙漠绿洲、塞上江南的独特自然景观。

总之,榆林在“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保障的同时,更有必要广泛深入研究“榆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1]程少华.“煤炭经济”繁荣背后的生态伤痕.人民日报,2008.09.23.

[2]榆林矿产资源-你了解榆林多少?http://blog.sina.com.cn/s/blog.

[3]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http://blog.163.com/13992228839/blog.

【作者简介】

武国强,陕西省靖边县图书馆馆长.

张振中,男,副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榆林市可持续发展
叶锐仙作品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