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

2009-07-06 03:54杨蕊铭
科教导刊 2009年16期

杨蕊铭

摘要 SP(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伴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式。因为ESP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是克服英语教学不相关、不适应现象的理想途径。目前,ESP理论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法等领域。本文结合ESP在英语课设置方面的理论,简单分析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

关键词 SP 职英语 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献标识码:A

1 前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为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而设立的相关的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在指导如何分析学生需求、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如何选择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测试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专门用途英语相对应的是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简称G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英语课程。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ESP的研究成果是高职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各行各业输送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专门人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需求单位不再像以前一样盲目崇拜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除了要求毕业具备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能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交流。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的形势越来越紧迫,简单的基础英语教学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因此很多院校都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了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会展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但英语课程的设置根据各院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有些院校为了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只开了些类似基础英语、综合英语之类的课程;有些院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在不同的学期都开设了不同种类的英语课程,但这众多的课程经常会出现重复学习,使教师对教学的侧重点无法准确掌握。英语课程开多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更加依赖课堂与教师,不能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的自学;英语课程开少了,又无法满足学生对本专业英语的了解与接触。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是设置混乱,有些是该不该开课或何时开课的问题上存在争端。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专门用途英语可以看作为英语语言共核的一般用途英语的变体应用于不同的专业。基础英语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生即使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也难以用英语把它们表达出来,达不到沟通的目的。“有了基础核心的GE英语课程,加上与专业知识结合的ESP课程,学生不仅能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而且因为与专业、学生信体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接轨,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洪卫,2008:21)。

因此,根据ESP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解决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问题。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特点,合理地在每个学期安排好相关的英语课程,使学生不仅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又能在本专业领域内灵活运用英语解决相关的问题。结合Hutchinson和Waters的英语语言教学树型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简图”。根据这个简图,笔者对三种课程的设置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基础英语技能必修课程设置

基础英语课程在大学阶段还该不该开设目前还存在着争论。有些院校的教学领导认为,高职学生已经有超过五、六年的基础英语学习经历,如果高职阶段还要在宝贵的时间中安排基础英语的学习,那不仅是一种重复学习,而且是一种浪费。所以他们干脆第一学期就直接开设专业英语课,认为学生既可以学习英语知识,又可以接触到专业知识。但这马上会出现两个疑问。第一,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能不能在一开始就能适应大学的课堂?第二,学生在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不能马上适应专业英语课上反复出现的专业术语及背景知识?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马上得出答案,虽然这些经过了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在课堂上几乎还是不能开口说英语,如果直接进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那教师与学生的压力将会是无法言喻的。因此,笔者认为基础英语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但要改变目前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使之成为以功能意念为核心的技能课,这样的基础英语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像初、高中英语,只停留在语言本身,重点是学生学以致用”(黄萍,2007:79)。课程设置不能怱略对学生一般应用语言的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提高利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笔者认为基础英语技能课程主要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开设。好处有两个:第一,让学生适应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改善自己的薄弱环节;第二,学生在第一年里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中文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专业术语及背影知识,为后面开设的专业英语课打好基础。考虑到高职课程繁多,各科的学时有限,所以可以考虑必修课开设两门:英语读写译课程和英语听说课程。每一门课开设两个学期。英语听说课程不再强调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学会使用已学的语言,如何使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和谈论某些话题,在学习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法,为听懂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英语读写译课程要主要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及翻译的方法,不再是中学的句法讲解为主,而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及方法,能够在课外进行自主的英语学习与书面交流。每门课程最好都能保证每周有4个课时。

3 专业英语技能必修课程设置

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者洪卫认为,基础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很好的应付普通语言水平测试,但是用英语从事相关行业时未必显得游刃有余,因为仅有“共核英语”是不够的。而ESP课程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习得技巧和特定领域中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专业英语技能课程无疑是高职学生提高在自身专业领域运用英语的重要途径。但繁目众多的专业英语技能课程如何科学的设置是要费一番脑筋的。以商务英语为例,专业英语课程就有: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译等,学生如何在第二学年两个学期内即能最大程度地接触完这些知识,又不会占用太多的课时,导致英语课比重过大?这就得要合理地整合这众多的课程,科学安排学时。笔者认为,如果所在院校能安排足够英语教学学时,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安排两门专业读写译课程,一门听说课程,如第三学期可以安排商务英语阅读1(2课时/周)、商务英语写作(4课时/周)、商务接待英语口语(4课时/周);第四学期安排商务英语阅读2(2课时/周)、商务英语翻译(4课时/周)、商务谈判英语口语(4课时/周)。但如果所在院校的学时或师资比较紧张,可以像基础课一样设置,每个学期只安排两门专业英语课,即:商务英语读写译(1、2)和商务英语口语(1、2),但要保证每周每门课有4个课时,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要包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要求的技能。

专业必修课的开设要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及学生的需求为基础,笔者建议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在二年级这个阶段,每个学期要有两门读写译课程和一门听说课程;对英语要求不是非常高的专业可以每学期安排一门读写译课程和一门听说课程。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在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在自身专业领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

高职的教学特点与大学本科不同,大多数院校的教学计划都是安排学生在校学习五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或公司进行实习。学生已经在前面两年进行了基础英语及专业英语的学习,但如何把这些已学过的零散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为最后一年真正进入社会进行实践作好准备,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在第5学期开设一门本专业的“XX英语综合实训”课。如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综合实训”课可以建设虚拟的旅游公司“外联部”,整个实训包括:开拓国外旅游线路、咨询、接待外宾、安排住宿、安排外宾进餐、现场讲解、购物、送行等环节,保障所有的实训环节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现实,内容要包括听说读写译,并适当安排学生观看录像和进行社会实践。因此,在第二学年的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也要考虑到实训的内容,做好整体的规划,把实训内容跟前面两年的英语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

4 英语选修课程设置

选修课的开设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解决了教学学时不足的难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解决了英语学习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问题。

第一年的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可以开设两种选修课。一种是提高学生英语基础技能的课程,如英语语法、英语语音等。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纠正他们的发音,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为必修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另一种是提高学生素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课程,如英美历史文化、英文歌曲赏析、英美文学简介等,通过简单介绍英语学习的有关背景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自身的修养。

第二年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开设的英语类选修课应该跟本专业相关,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兴趣进行选择。专业选修课也可以是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技能选修课,如一些比较高级的英语口译、英文广告赏析等,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技能;另一类是行业英语概述课,如商务英语简介、旅游英语简介,通过对国外本行业的概述,让学生真正了解本行业英语的使用情况、相关术语及相关行业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动机,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与世界接轨。

5 结束语

有效的英语课程除了要在分析需求和设置阶段要认真思考外,教学法的运用、教材的编写与选择、评估系统的建设等也是必不可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的领导,不仅要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理念方面进行钻研,还应该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进行综合的考虑。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保障教学资源地最大化利用,才能给用人单位输送满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 洪卫. 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