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捕捉生成信息的技巧

2009-07-07 07:36许文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周长平行四边形笔者

许文华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上,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互动生成”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能否及时、有效地催化、激活、捕捉和利用互动生成的信息,是实现“动态生成,主动建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捕捉生成信息谈几点看法。

关注学生的表情,从中捕捉“暗示”

学生的脸是一张情感丰富的展示台,是一张无声的课堂评价表。为此,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脸上的表情。有一次,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同学背古诗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把结果用统计图表示出来。结果有的学生只写出个数,有的把条形统计图画得大小不一,甚至东倒西歪,也有的学生有了真正的数据不知怎么办。当笔者把作品一一放到黑板上时,学生脸上立刻就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有的不好意思地笑了,有的低下了头……笔者问:“感觉怎么样?”他们直摇头。于是,他们一起分析“不好”的地方。笔者顺着学生的评价插上几句:“像个宝塔要倒下来了,很危险!你们觉得有办法画出直直的塔吗?”学生都笑着欣然接受并想出了办法。

总之,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目光平视,就能看见每一个学生的脸上和眼神中流露出的“暗示”——会意的微笑、顿悟的惊喜、成功的喜悦、寻思的沉默、困惑的锁眉、错怪的不满、认同的得意、冷落的无奈、表扬的满足……这不仅是生命应有的迹象,更表现出他们在课堂中真实的体验、感受与期待,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无声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它。

关注学生的表达,从中捕捉“杂音”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尽管在教学前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面对一群具有生命力的学生,依然会有太多的、出乎意料的“节外生枝”。教师唯有从容迎变、应变,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方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开始,笔者按照课前预设有序地开展,一番铺设后提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突然说到:“老师,只要用3.14乘以直径就可以了。”糟糕,下面要探索的结论都被说了,怎么办呢?笔者灵机一动,问:“什么是3.14?”学生回答:“圆周率。”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和计算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我从书上看到的,因为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14倍,所以只要用3.14乘以直径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了。”笔者赞扬:“这位同学真厉害,知道这么多,那么这个结论可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从这位学生的口中说出的不和谐的“杂音”,是非预设的出乎意料的“节外生枝”,但笔者并没有被自己的预设所束缚,而是把这不和谐的“杂音”捕捉下来,充分利用这一点生成,尊重、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变探索为验证,反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使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关注学生的操作,从中捕捉“灵巧”

让学生通过摆摆拼拼、折折叠叠、画画量量、剪剪贴贴、割割补补来亲历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在互动生成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稚嫩的十指间所流露出的那份“灵巧”。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笔者就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探究。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沿着高剪开后平移的转化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然而也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显然,他们的操作都是对的,这种共性互化的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不断有效解读和反思的结果,有极高的数学价值。由此可见,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

中,既要十分关注学生的操作活动,更要关注隐藏在学生稚嫩的十指间所流露出的那份“灵巧”。

关注学生的思维,从中捕捉“智慧”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提供给学生动手编题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设计,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在参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如学习“数的整除”这节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学生互相猜,这样每个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地把课内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没有加重负担,反而更轻松。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及时和有效地催化、激活、捕捉和利用互动中生成的信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和生成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市南杜学区尚家庄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平行四边形笔者
巧求周长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巧求周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