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7-07 07:36刘再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动作体育

刘再菊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课中必须完成的一个课题,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须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事物或参与事物学习活动的倾向。

体育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倾向和对体育信息优先关注的倾向,二者兼而有之,或只具有体育运动兴趣,体育运动兴趣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的接触参与实践和认识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所以在从事基层体育教学工作时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或者保持这份兴趣,就成了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日常教学的体会中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学生本身直接的特点引起强烈情绪而产生的,间接兴趣是学生意识到学习目的或任务对学生学习结果发生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重在强调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可是给他球以后,玩了一会就觉得没意思了,放弃了。学生觉得枯燥,坚持的时间不久,他在练习篮球的过程中对自己练习的行为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不知道自己需要篮球的哪些方面的东西,尤其是对基础性的练习,学生容易引起厌烦,觉得枯燥,不明白这些基础练习是在学习任何一门体育项目所必须的,仅仅是从自己感性的喜欢来进行练习,应该说有了直接兴趣,在发展间接兴趣的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给予一个明确的练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动作时必须达到怎样一个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兴趣过渡到更自然和持久的状态中来,形成认识——情趣——行为,循环往复的兴趣[1]。

教学手段多样化

青少年的情感体验都比较深刻,对新鲜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容易枯燥。但是,如果教师变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效果就有明显的改善。学生觉得枯燥的不是运动本身,而是运动的方法。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乐趣,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来强化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神经也是应该不断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组织有序,主次分明

一堂体育课,同样的内容,每个教师上出来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教学的效果也各有差别。在把学生的技术动作向更深的方面发展的时候,一节课的主次就要把握得当,把学生的技术动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身体和心理的愉悦。这种体育带来的乐趣也就会更持久、更长远。比如在教学案例中,在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教学时,仅仅通过模仿示范,学生还不足以体会得那么深刻。如果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可能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很明显。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先进行一些踏板起跳的分解动作,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踏板的动作要求的话,学生就会把这个概念建立得比较牢固,印象非常深刻,然后再进行腾空动作的体会,让学生能够明白身体动作所处的状态,建立肌肉感觉系统,这样学生对整个动作的关键都了解得比较清楚,效率也明显好起来。因为有重难点,学生对动作了解得更透彻。在不断强调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看谁跳的远这样的角度了,还会看谁的动作更优美。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自然就有了兴趣[2]。

教学场景不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新鲜度

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有所不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体会比较深刻。中长跑项目是学生感觉特别枯燥的课,如果每天都让学生在操场上围绕操场跑,学生的兴趣就不高。笔者在外出听课时看到有的教师在操场上做了很多标志,让学生去寻找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在整个校园内寻找合适的场所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

孩子都是充满渴望和好奇的。对美的东西,学生总是充满渴望。如果一个教师的示范做得好,引导学生向更美的方向发展,没有人能够拒绝这种诱惑,顶多就是出于害羞而不敢参与罢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看见教师做的优美的武术动作时,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都想把这些动作学起来,这就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体育课中表现更多的是肢体语言,如果学生对这门课比较喜欢,或者说对一个项目比较喜欢,兴趣能够比较持久的话,他会自然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并且保持的时间更久。这也为教学的目标、终身体育迈出坚实的一步,慢慢地形成了终身体育的基础,为以后自发的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

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保留学生的一份纯真的爱好,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每个教师都重视兴趣这门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能保留得更长久,直至终身。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动作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动作描写要具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