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不妨留一份安静

2009-07-07 09:52程言峰
师道 2009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安静写字

程言峰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读”成了阅读教学中历久不衰的主旋律。名家示范,新秀展示,教学研讨,竞赛交流等林林总总的阅读课上,指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真可谓书声琅琅,“读”领风骚!

读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书读百遍”下,是否真的能达到“其义自见”呢?文本读来读去,仍停留在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对话”唇枪舌战,重心依然落在理清故事情节上。肤浅的见解,浮躁的心理,热闹的场面,低效的收获。

语文课,不妨留下一份安静!让孩子们的心沉潜下来——去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轻轻地写字,独立地练习。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足见,安静是思考和收获的前提。

默读也是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训练目标之一,在安静中默默地读书,有益于心灵驰骋。朗读,似牛饮;默读,为细酌。宁静致远,在一方安静的氛围中,学生可渐渐潜入文本深处,反复回读,细心揣摩,也可释卷凝神,思考质疑。这样能有效提高阅读思维的能力和理解的质量。那种让目光行走于文字间的会心一笑,是朗读所能收获的么?

如果说文本是一棵树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是流淌在这枝丫间的汁液,它使文本泛化生机,使读书结出个性的果实。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切忌“把课文都讲肿了”,“读书时一边读一边想、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批注需要深思,需要对语言的精确组织,需要对信息的筛选精编,是经历阅读内化后的创造性表达。学生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用心徜徉在人文情感中,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写字和练习是知识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手段。过多的读,也会挤兑了写字和练习的时间。精化朗读,并兼之安静的默读、写字和练习,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一种手段。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给孩子们一个静静读书的机会,一个细细思考的时空,一片默默训练的天地,还给语文课堂一份宁静!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柳泉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安静写字
语文课文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学写字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安静
写字
写字大课堂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