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改进

2009-07-08 08:38尹明顺
中学生物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尾鳍棉絮载玻片

尹明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此实验在操作过各中常遇到以下现象:(1)将小鱼抓放在培养皿中是一个很难操作的过程;(2)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包裹的过程困难;(3)小鱼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易发生跳动,易引起学生的尖叫,也导致了观察的困难。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及实验,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的改进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红鲤鱼(长约6cm),捞鱼的小网(直径约8cm),显微镜,培养皿(直径9cm),滴管,棉絮,盛放少量水的水槽。

材料改进的分析:选择红鲤鱼的原因是它个体较小,价格便宜,比泥鳅的活泼性小。

添加捞鱼的小网,解决了抓鱼难的问题。学生用小网很容易将小鱼罩上来,即能节省时间,也免去小鱼在抓捞过程中鱼受到伤害,增加了小鱼存活时间。

直接选用小号(直径9cm)培养皿,不使用载玻片,直接观察。只是在观察时,将培养皿的水珠擦干净,效果很好。教材要求将载玻片盖在鱼鳍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观察中将物镜的镜头弄脏,本实验使用的是低倍镜,物镜与小鱼间有2cm左右的距离,不至于碰到物镜,因此载玻片缺少实际应用价值,却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一般小鱼的尾鳍都贴在培养皿底壁靠边缘处,很难盖上载玻片。如果将尾鳍贴在培养皿底壁中央处,可以盖载玻片,但小鱼无法平放,载玻片缺少固定,小鱼尾鳍稍作摆动,载玻片就会掉下来。

2方法步骤的改进

将棉絮浸湿(棉絮应是从小鱼头部到尾鳍之间的长度,大约长5 cm),放在实验台上。用捞鱼的小网将小鱼捞上来后,把培养皿扣在鱼网上,之后反扣过来,放在实验台上。迅速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盖起来,只露出口部和尾部(一定要将小鱼的眼盖上)。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实验后,将小鱼放回水槽(观察过程不必滴水)。

3步骤改进的分析

直接用湿棉絮盖住小鱼,而不是包裹小鱼。原因一:实验中小鱼很黏滑,用棉絮包裹不方便,学生不易操作。原因二:包裹住的小鱼尾鳍翘起很高,根本就贴不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

用小鱼网捞鱼,直接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中不会有过多的水分,易于观察。同时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还可以防止小鱼受伤害。

盖上小鱼的眼。教材的图片中将小鱼的眼睛露出,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小鱼只有将眼盖上,鱼才会不动,而这种做法对其生命也没有影响。

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实验中经常发现学生用手动小鱼尾鳍,既不卫生,也会对小鱼也会造成伤害。

观察过程中不必滴水,因为棉絮能蓄存一定的水分保证小鱼存活。

猜你喜欢
尾鳍棉絮载玻片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仿真的新月形尾鳍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尾鳍驱动型水下机器人发展综述
太白县文化馆:“非遗过大年”太白县2021年迎新春棉絮画展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掺玉米粉的豆粕咋鉴别
塘养建鲤背鳍、尾鳍和腹鳍指数的线性体重表征
市售载玻片涂制疟原虫检测血涂片质量的比较
消失的棉絮
木棉絮儿飞
双层48片装塑料载玻片晾片板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