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2009-07-08 08:38姚轶群
中学生物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半透膜液面试管

姚轶群

很多学生对于非选择题都感到相当棘手,有时会无从下手,有时答了整道题,可得到的分极低。其实高考中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在教材中,答题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得分的高低。如何提高答题能力则涉及到学生一系列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等。下面仅从利用试题中所给出的信息来归纳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学会审题。从题干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例1]2008年江苏卷第31题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表1)。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组、组和_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

在这五个小题中,(1)、(4)、(5)的得分率极低。只要好好审题,这三小题的答案很容易得到。根据表1,可看出A、B组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是相同,不同的是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而据题设中的“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推出锥形瓶中空气体积不同,A组中空气为800mL,B组则为200mL,CD组与AB组类似,只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比AB组低。然后,观察曲线图,发现①、②曲线的峰值相同,只是到达峰值的时间不同,②比①更快达到峰值,③与④的峰值相同,比①、②要低,那么细胞密度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有关,还是与空气的体积有关呢?不难得出结论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有关,而达到峰值的时间则与空气的体积有关。所以①为B,②为A,③为D,④为C,这样(1)题的答案就解决了。第(4)题的题干中有“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做法应是“震荡”培养瓶,原液应“稀释”。而第(5)题中“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言下之意不能用试管刷洗刷,只能用水柱冲洗。

答案:(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

2学会利用题中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

[例2]2008年江苏卷第33题某同学进行实验,图中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_______;

②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据图2可分析出因为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由于渗透作用,a、b两管内液面有变化,而根据增添的实验材料,可推出蔗糖酶用来水解蔗糖,斐林试剂用来检测蔗糖的水解产物还原糖的,水浴锅是用来加热的,检测还原糖应加热到50-65℃左右,酶促反应也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设计的步骤①应是加入蔗糖酶,但大部分学生只在b管中加入,这样就不符合等量原则了。故应在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并要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步骤②应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而此题是一个探究实验,所以结果应是有两种:一种是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两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均有砖红色沉淀;另一种结果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看到的现象是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只有b管中液体用斐林试剂检测有砖红色沉淀。

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3学会利用题干的关键词句来答题

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会解题,而是因为其表述含糊不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题要求规范化,而答题的关键是要用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化的表述,而题中的某些词句可以用于答案。

[例3]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受某调控基因的控制,该调控基因能激发所有动物细胞大量增殖,为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中,科研人员利用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做了如下实验设计(图3)。

请继续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步骤(实验提示:癌细胞能传代培养,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①用合适的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细胞核质分离,将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③取两个培养瓶分别编号为甲、乙(与重组细胞甲、乙对应),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④_______。

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两瓶中的细胞形态。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则无法确定基因所在位置而需进一步实验,但可推断该调控基因的表达需要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共同参与。

(1)④题的答案是“取等量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但很多演会因遗漏“等量”两字而失分。(2)①的答案可根据题中“探究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还是细胞核上”答出“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核上”,而②题的答案可根据①“若甲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乙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答出“若乙瓶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甲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中”。这样依葫芦画瓢,答出③“若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说明该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④甲、乙两瓶中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

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审题能力、识图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要使他们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把有用信息作为问题的答案。

猜你喜欢
半透膜液面试管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吸管“喝”水的秘密
基于DCS自动控制循环水液面的改造
试管难题
激光系统对液面信息的探测与研究
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改进
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