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在各学段教学中的实施和渗透

2009-07-10 09:03周志勇
西部教育参考 2009年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作

周志勇

习作能力是一个由多因素和多层次构成的能力。构成习作能力的基本因素应包括语言因素、知识因素和认识因素、智力因素和感情因素。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仅就语言因素进行指导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明确语言因素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必须明确习作和认识事物(包括知识、经验)的关系,必须明确习作和思维的关系,必须明确习作与情感、情绪的关系,必须明确习作与识字读书的关系,必须明确习作与积累运用的关系。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抓习作教学时,不是把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过程完全割裂开来,而是依据新课标,依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设置情况,统筹去考虑。每学期还开展不同的活动,强化教师的认识,检验习作能力培养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低年级重点抓好学生观察、朗读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始终的,同时也是贯穿于各个学科的,语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加以培养。特别是低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低段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及丰富的直观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观察的习惯,感知观察的方法,内化观察的技巧,并通过说和听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检验他们的观察水平,同时还要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品质。如,形近字的区分,同音字的区别,朗读中不丢字、不加字、不重读,阅读教学中的图文结合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要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相结合,不能把观察能力的培养孤立起来单独进行。如,让学生观察一幅图时,应当渗透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语能力的培养,渗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渗透观察力与观察水平的培养,而不应当是几个简单名词或是短语的叙述。例如,“同学们,看看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怎么样?……”对于那些只是简单地观察事物名称的罗列表述,教师一定要给予相关的指导,使其说出完整通顺、具有逻辑性的话。再者,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一定要避免少数人优先发展的情况出现,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适时用好评价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朗读能力是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知句子的基本形式;通过朗读,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可以深化和巩固对字词的掌握;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语言表达的优美和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指导,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句段以及一些简单的标点符号,同时还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句﹑段概念提供保障,让学生直观地学到遣词成句的方式与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低段学生模仿背诵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复述、背诵以及依据课文构句特点,挖掘拓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表达,在朗读中学会说话。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学生说话积极性的培养,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否定的方式,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让说话变得轻松愉快,进而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低段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低段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尤其要重视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统一教师认识,加强对口语交际备课的检查和监督,实施好口语交际课教学。老师们把每堂课说话的主题以及怎么说、说什么作为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狠抓不放,使口语交际课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除开展正常的口语交际课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我校的硬件资源,采用电影观看交流、视频语音图书交流、开展活动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交流的话题,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中年级重点抓好学生的读写结合,通过积累运用逐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三、四年级是习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几句话到段、由段到篇的重要的形成过程。读书方法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感悟作者谋篇构文、表情达意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自己遣词造句、谋篇构章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由教师提问预习到学生自己提问预习;②由教师提问预习、上课按预习回答教师提问,进而到当堂提问、当堂预习思考并回答;③问题要逐步扩大并加深,如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复述作品的大意等,同时还要陆续教给学生分析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等,进而让学生了解写作顺序,掌握围绕总体选材谋篇等方面的知识。

读写结合,是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彼此相联系的,我们只有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联系点,才能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等方面的联系,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写作的能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之所以能够对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关键不在于生搬硬套地机械对号,而在于对阅读中思想和技术方面的消化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写结合应侧重于阅读研究。如果从经济观点看问题,那么投资应着重投在阅读上。这样,阅读和写作的“效益”都会比较大。但要指出的是,读写结合不能把读的“拿来”立即用在写上,也不能犯“唯技巧论”的毛病,一定要围绕着读写的“联系点”,吃进——消化——吐出,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科学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读写的联系点上加以引导,加强教学,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我校的中段阅读教学就是围绕这一重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开展教学的。

积累是语言表达时思路开阔、文从字顺的前提,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习作一般比较充实,词句比较通顺,表达才能够具体明确,而积累不仅是词语与句子的积累,还包括表达方法、构段形式、叙述条理、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因此对学生的积累要常抓不懈,要有滚动式循环往复的积累策略和积累机制,每学期都有周密细致的积累计划和积累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逐步内化。

我校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利用放学排队、早读、课前五分钟、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积累,使学生的积累常抓不懈,逐步提高。

三、高年级重点抓习作质量的提高,抓学生习作鉴赏和判断能力

小学高段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对识字、理解词义、遣词造句等已具备了自主消化、自主构建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在抓学生的习作质量上下工夫。就习作质量而言,高段学生要在习作的表达顺序以及基本的表达方法掌握与运用上下工夫,突出习作的层次性、具体性,突出习作中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够自主判断一篇习作的好坏,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的做法还是从阅读入手,以引导启发为重点,高段习作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在阅读教学中找到“联系点”,即与习作的契合点,从分析联系点入手,深刻体会阅读中作者是怎样分层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层,为什么就分这几层,这些层次是按怎样的顺序及构段方式来叙述的,这些叙述都突出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我体会,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学习其中的方法,从而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认识,进一步达到为我所用的基本目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一些例文的分析和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找出文章中值得借鉴、欣赏与需要修改、摒弃的地方,掌握判断优劣的方法,学会修改与自我完善,使文章通过修改更加完美,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

(本文作者单位:兰州市兰化一校)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习作
两块磁的交际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习作展示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