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课堂互动观的实证研究

2009-07-14 09:54朱利娜
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朱利娜 樊 琪

摘要先用包含1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90名大学生和50名教师进行调查,之后又用根据开放式问卷结果编制的封闭式问卷对196名大学生和7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如下:①师生的课堂互动现存在共同点和差异性;②师生都倾向于民主宽松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③学生更重视互动的内容和形式;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学生更看重知识面宽和有人格魅力。

关键词教师课堂互动观,学生课堂互动观,理想的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3-0050-03

课堂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和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动态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正是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学活动得以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因此,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师生课堂互动的效果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能的发挥。

笔者对上海、内蒙古两地4所高校839名大学生和188位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81.6%的学生和93%的教师赞同师生课堂互动,认为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但实际课堂互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有80%的学生认为师生课堂互动的次数不多或很少,52%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主动参与课堂互动,58%的教师认为组织课堂互动非常或比较困难。

导致课堂师生难以互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容易忽略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观的差异,即师生对课堂互动的信念和看法的不同。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角色不同,课堂教学中各自的活动目标殊异,因此师生双方的课堂互动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隐藏于互动策略形式背后的背景与原因,只有探明师生双方的课堂互动观,使其对互动了解、明晰,才能真正搞好课堂互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同时对师生课堂互动观进行调查,并对二者比较分析。

1研究的方法

1.1步骤与工具

第一步,用两份开放式问卷分别调查大学生和大学教师心目中理想课堂互动的特征。其问题均为:您认为理想的课堂互动具备哪些特征?对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合并涵义相同或类似的论述,并将有5%以上教师和学生被试提到的理想课堂互动特征提取出来,然后再合并涵义相同或类似的论述,最后共获得了80项特征。

第二步,将抽取出的80项特征编制成封闭式问卷,分别请教师被试和学生被试从中选出10条最重要的特征。

1.2被试

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共对9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三年级55人,四年级35人;男生38人,女生52人;文科生54人,理科生36人。

大学教师的开放式问卷共对5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教师21人,女教师38人;文科41人,理科18人;青年教师25人,中年教师34人。

大学生的封闭式问卷共对196人进行了调查,其中三年级112人,四年级84人;男生62人,女生134人:文科生127人,理科生69人。

大学教师的封闭式问卷共对76人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教师27人,女教师49人;文科52人,理科24人;青年教师33人,中年教师43人。

1.3研究结果

分别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被选择项的频数进行统计,将排在前10位的选项挑选出来,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这些选项都被50%以上的被试选择。由表1和表2可以发现:学生选择的理想课堂互动特征最多的题项与教师相同,都是“教师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另外学生和教师还有4条相同的选择题项是:课堂开放民主,气氛宽松;师生平等、如同朋友;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尊重学生。学生选择的理想课堂互动特征的另外5个题项按频数多少排列依次是:师生进行案例分析;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在互动中展示自己;教师有人格魅力;教师知识面宽。教师选择的理想课堂互动特征的另外5个题项按频数多少排列依次是:教师有亲和力;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上课有热情;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归类,笔者可以发现,学生所选择的十项理想课堂互动特征中,针对课堂互动内容和形式的有3条(3、4、5);涉及到课堂气氛的有2条(1、2);针对教师素质的有2条(7、8);针对师生关系的有2条(9、10);从学生角度提出的有1条(6)。教师所选择的十项理想课堂互动特征中,针对教师素质和态度的有4条(2、3、4、10);涉及到课堂气氛的有2条(1、7);针对师生关系的有2条(8、9);从互动内容(5)和学生角度(6)提出的各有1条。可见师生的课堂互动观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

2讨论

2.1师生对理想课堂互动气氛认识的比较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对理想课堂互动中课堂气氛题项的选择相同,且都认为“教师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互动中最为重要,学生对“课堂开放民主,气氛宽松”题项的排序比教师更为靠前。可见,大学生渴望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是服从教师。而民主、安全的课堂更可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更有助于师生保持放松、愉快的情绪,使师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保持最佳的认知水平,也更利于学生对课堂互动的参与和师生间信息的反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言行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方面,教师应确信:自己和学生都是课堂重要的参与者,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语行为表现为建议、协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非言语行为上,教师愿意与学生接近,想与学生交朋友,眼神中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期待,表情温和、有亲和力,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到与教师没有距离,愿积极与教师合作。

2.2师生对理想课堂互动内容和形式认识比较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理想课堂互动中内容和形式题项的选择共3条,而教师只有1条。可见,大学生更看重其在引发课堂互动中发挥的作用。首先,大学生更偏爱案例分析的互动形式。这可能是因为案例分析中,学生可以在无标准答案的情况下,与教师平等的讨论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讨论问题”去发现问题,开拓思维,希望在学习中能自己探讨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在内容设计上,师生都认为“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学生提出了“教学内容应不局限于课本”。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课本的知识很多自己可以弄懂,所以希望教师能扩充知识,增大信息量,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研究的学科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对学科的难点重点和兴趣生长点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能做到提纲挈领,突出中心,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和认知方式传授给学生。一堂课如果信息量不够甚至太小,就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变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去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有效地传达学术信息是引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

2.3师生对理想课堂互动教师应具备素质认识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将“教师知识面宽”作为理想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知识面宽的教师更能吸引他们参与课堂互动。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以上所述:大学生求知欲较强,渴望通过课堂拓宽知识面。在人格方面,教师认为理想的课堂互动中,教师是具有亲和力的,而大学生认为教师是有人格魅力的。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机水平和能力;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及道德品质上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大学教师希望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学生的喜欢,而大学生进一步指出教师自身的人格和素质是吸引学生并建立良好关系的要素。与学生相比,教师针对课堂互动中自身能力、态度提出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有热情”则较为空洞和肤浅,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应更深入地思考和积极地实践。

2.4师生对理想课堂互动双方关系认识的分析

师生对理想课堂互动中师生关系题项的选择完全相同,即“师生平等,如同朋友”、“教师尊重学生”。可见,师生都认为,教师应放下权威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话、相互反馈信息,以朋友似的平等的姿态参与互动;但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在现实中实践却并非易事,还需教师们放下架子增强实力。教师还认为“学生思维活跃”是课堂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的确,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启而不发,课堂难以互动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思维不积极。实际上,由以上调查分析可发现,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在互动中展示自己”,因此,如何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只听不思的听课习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总之,师生对课堂互动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愿望,教师的素质及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都会影响学生对课堂互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