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辩证思维的运用

2009-07-16 09:33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

叶 迪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 适当地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彻底解决令他们苦恼的“哑巴英语”现象。本文立足于辨证思维方法, 通过对2006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中的演讲题目的分析,提出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英语文段的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思维;哑巴英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掌握英语,这个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先决条件。社会上,针对大学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各类英语应试技能的书籍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于是为了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天之骄子们不得不终日与成堆的英语参考书为伴。此外,大学教师们也在课堂带领学生们进行英语各项技能的训练和强化。各方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平均通过率的大幅度上升,可是也出现了一种“哑巴英语”现象:很多能读懂英语原著、听懂外文电影、写出流畅英语文章的大学生却无法与外国人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辩证逻辑思维的缺乏,是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限的根本原因。

一、现代唯物辩证法与辩证思维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不仅揭示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且揭示了普遍联系必然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唯物辩证法不仅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而且同时又是列宁所说的“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端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辩证思维便是这种科学的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达的思维过程和发展的辩证法,是最基本的、科学的思维和认识方法,是人们认识的中介和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结论的思维方法,特点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演绎是指从一般的概念、原理推理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和认识的思维方法,特点是从整体到部分;综合则是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和认识的思维方法,特点是部分到整体。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抽象是指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的反映,具体是思维的具体,许多规定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性的抽象,进而把各种抽象的规定通过更深刻的思维加工,达到具体的再生产,由理性的抽象上升为理性的具体,从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人对此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是指在上述过程在思维中的体现,即对历史的概括和总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指理论的认识的逻辑进程同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总而言之,这些思维方法告诉我们在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

二、辩证思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马克思辩证思维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年来, 英语难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是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教师们引导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去分析这一问题, 让他们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种复杂曲折而又不断变化和上升的过程, 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没有量变做准备, 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 必然引起质变。这能使英语学习者坚信:他们只要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 持之以恒地学习,就必定能最终学好英语。此外,教师们还应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用哲学观点去看待和分析在语言学习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和所读到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实,这样,学生在学会英语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辩证思维促成英语演讲稿的谋篇

英语演讲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说和写能力的活动。演讲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演讲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英语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而且还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解决哑巴现象。在开展演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写演讲稿,训练其英语写作能力;通过记忆演讲稿,上台脱稿演讲,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辩论,观点的陈述和反驳,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一篇精彩演讲稿和一次出色的演讲答辩的前提和保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2006年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比赛中的辩论和即兴演讲两个环节演讲稿的谋篇,来展示辩证思维有助于快速准确的传情达意。

例子1:辩论

题目:正方——电脑对人们而言的好处多于坏处。

反方——电脑对人们而言的坏处多于好处。

要求:先各自陈述观点,然后开始自由辩论。

陈述稿的构思:开篇从电脑使用的普及入手,然后根据自己的辩题明确表态。正方应主要论述电脑的积极影响,而对于消极影响只需简单提及即可;反之亦然。这种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并针对主次矛盾不同而给事物定性的思维方法便是分析。我们以反方为例,可以这样开篇:众所周知,电脑因为能有助于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大众的青睐,然而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破坏效果却是骇人听闻的,所以电脑的使用应该加以控制。紧接着反方会基于联系的普遍性,具体地分析电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损害:

1.电脑的辐射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导致使用者出现视力下降、头痛、甚至得血液病或不育。

2.电脑处理数据和实现资料共享的高效容易导致使用者过分依赖电脑,而忽略基本技能的掌握,如书写水平和计算能力。

3.网络病毒的普及和不断更新变异会导致电脑的运作失常,数据的遗失,会打乱人们的工作,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用这三条论据来支持反方的基本观点的过程便是演绎和分析在英文构思中的体现。最后结束陈述,强调电脑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矛盾,而积极作用是次要矛盾,可以忽略不计,比如:电脑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他对人们的健康的保持、素质的发展和工作的有条不紊都是有显著的阻碍的,所以电脑对人们而言的坏处多于好处。从各个缺点的分析到最后的总结,便是归纳和总结的思维方法。

辩论阶段构思:只有能捉住对方观点中的漏洞才能反驳对方。下面的表格便可以清楚地呈现辩证思维在辩论中的体现。

例子2: 即兴演讲

题目:Teenager Smoking(青少年吸烟)

要求:分析青少年吸烟现象普遍的原因。

演讲稿的构思过程如下:开篇从大众吸烟入手,将演讲范围缩小到青少年吸烟,这便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思维法。紧接着,文章正文将分析青少年吸烟现象赖以生存的条件。从全世界范围看,社会竞争激烈,大多数人要承受因生存压力大而带来的痛苦,所以通过吸烟来缓解生活压力成了大众喜爱烟草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就属于大众中一部分,所以缓解压力也是青少年吸烟的原因之一。这种归因方式便是演绎法,从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结论。然而,青少年又是属于大众中的一个代表着个性和张扬的特殊群体,所以对成熟和另类形象趋之若鹜的青少年也可能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为扮酷而吸烟。我们在分析大众吸烟和青少年吸烟的不同的心理因素的过程,就使用了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大众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的特殊性。此外,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的统一,所以青少年吸烟现象不仅源于缓解压力和心理满足两个内在原因,还与青少年生存的外部环境有关。这种寻找事物原因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和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方式。对于青少年吸烟现象产生的外因而言,家庭中吸烟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对吸烟现象的漠视和同龄人的鼓励、社会上对烟草行业销售失察都须对青少年吸烟负一定的责任。演讲紧接着从包含青少年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依次扩大的范围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外因,体现了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思维方法,这使得表达的意思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于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得不少青少年沉迷于尼古丁的毒害之下的事实就变得无可厚非了。最后,问题分析完了,稿子结尾用归纳法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便顺理成章。那便是,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反吸烟宣传活动有效,能促使青少年的对吸烟危害性的意识的提高,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青少年吸烟现象。毕竟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所以结尾以外因影响内因,而内因导致变化。

四、教学启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哲学思想引入到篇章的分析、写作的谋篇、口语表达中,让学生能够自觉地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这四种辩证思维来表达英文含义。课前的即兴演讲、小组辩论、对文章的赏析、定期的写作等都会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 钧: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哲学渗透. 毕节学院学报, 2007: 84-87.

[2]覃耀龙:关于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演讲课的思考. 赤峰学院学报, 2008: 170-171.

[3]蔡基刚:五段作文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13.

[4]湖北省教育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84-123.

[5]赵 锐:从演讲稿看英语写作教学——2005 年“CCTV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山西赛区复赛选手演讲稿阅读手记. 外语教学,2006:58-60.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
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价值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及其辩证思维特征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浅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技术的发展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浅谈作文互动教学中辩证思维的培养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