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的难点与对策

2009-07-18 07:30边庆祝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信用社秸秆

边庆祝

支持三农发展,增加农民增收,始终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农村信用社如何紧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在农业内部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又在农业外部积极寻求增收途径,使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五大连池市为例,理论结合实际,简析一下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的难点与对策。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与构成分析

自2006年以来,五大连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幅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67元,比上年增加887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300元,比上年增加1233元。其中种植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决定农民收入是否增长、增长幅度大小的决定性因素,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60%,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等种植收入。养殖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有进一步提升,但受市场、资源、产品价格以及缺少龙头企业拉动等不利因素制约,畜牧业还没有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八的7.50%,包括牛、羊、猪、鸡、鹅等普通家畜家禽养殖收入和狐狸、貉子、獭兔等特种养殖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50%,包括外出务工、季节性短期务工和进入当地企业务工收入。而林业经济、庭院经济、商贸、交通运输等其他行业收入还不是农民收入普遍性来源,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40%。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的难点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的难点

首先,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农村信用社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被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转存其他商业银行款等方式大量转移出农村。

其次,农村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主要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性因素,致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比重比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低下。

最后,农村金融体系所必需的基础条件缺失。一是信用缺失。近年来相当多的供销、粮食和乡镇企业以及广大农户拖欠、逃废、悬空农村信用社债务,扶贫贷款中被挤占、挪用和“视贷款为救济”的情况相当普遍,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安全。二是没有健全的土地使用权、房产等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导致农民贷款担保难。三是缺乏信贷信息系统,由于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合理、高效决策。

(二)农民实现增收的限制因素

首先,农民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大部分农民思乡恋土情结较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徘徊性增长,对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力逐渐减弱。农民的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外出务工、发展规模养殖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比例还不高,仅占农户的30%。

其次,农民收入受粮食收购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影响严重。由于种植业目前还不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粮食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利润空间。同时,土壤药害严重,农业结构调整困难。

最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小、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作用还不十分明显,直接影响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增收的新思路

(一)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畅通扩大支农渠道

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一是加大力度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微观体制改革。按照“模糊过去,清晰未来,因地制宜,借鉴经验,分类指导,多方案比较”的原则,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的微观体制改革,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二是适当调整农村信用社的宏观政策定位,加快其行业管理体制建设。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八股、自上而下层层服务的方式,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体系。

(二)建立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创建信用安全区

1、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农村良好信用秩序。一是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合同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经济金融法律法规,教育广大农户恪守信用,做到贷款有借有还:二是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活动,对信用村、信用户适当授信,给予优惠利率贷款和信用贷款,在农村形成“守信有利,失信受罚”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维护农村金融秩序。

2、完善农村中介和服务市场,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房产、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交易市场和拍卖市场,鼓励农民以有价值资产抵押贷款;二是地方政府要拨出一定的财政资金,同时吸收民间资金成立农民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作担保服务。

3、建立高效的科技信息系统,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农村信用社要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国内外农业产业政策信息和农村经济发展信息系统,随时掌握辖区农村经济形势、重点涉农建设项目、农户贷款需求等,实现农村金融与经济的信息共享,提高贷款决策效率。

(三)围绕农业发展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人民银行要加大指导力度,合理引导农村信贷流向。一是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引导农信社按照“额小、面广”的原则扩大小额农户贷款投放面,支持农民发展“短、平、快”的小型生产项目。

2支持农村流通市场建设,降低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首先要支持农村流通市场的建设,扩大农村集贸市场的规模,尤其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农产品专门市场,培育全国性或区域性批发中心。其次,要大力支持和培植农产品流通企业,对已初具规模的贩运户,要引导他们实行企业化经营,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责任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

3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一是加大农业科技信贷投入,支持提高农产品品质,改低质劣质的“温饱型”产品为优质畅销的“营养型”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稀品种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拓宽农民提高收入的途径。

4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一是积极支持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进一步扩充其就业容量。二是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让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联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就业岗位

非农产业是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要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因此,要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并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改制、资产重组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农村城镇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变目前不合理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节约能源,降低农村工业化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乡村工业和乡村人口由分散走向集中,并逐渐形成规模,为产业结构优化和非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五)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快劳务输出步伐

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表现在知识、信息、教育、技术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素质的差距。一是大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增强科技兴农意识,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加强与农业和乡村工业相关的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农村科技推广、咨询和信息网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扩大受益面。二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八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为劳转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提高劳动力就业率。积极拓宽就业空间,在巩固原有56个劳动力转移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地数量和规模。

(六)加大扶贫减负力度,完善各项保障体系

从乡村负债情况来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这些年农业投入不足形成的历史欠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仍然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把农民负担降低到最低程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避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贫困人口不仅影响到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全民动员,做好农村弱势贫困人口转化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把帮扶贫困户工作落实到每个部、委、办、局,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力争使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摆脱贫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公室)

三里河乡出台优惠政策促秸秆综合利用

目前,确山县三里河乡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户综合利用秸秆。一是凡购买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建设秸秆沼气池的,除上级给予政策补贴外,乡财政分别再给予1000元、200元不等的补贴,二是为建好养牛小区、凡从事开发秸秆饲料和进行秸秆食用菌栽培的,乡政府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协调贴息贷款不少于投贷额的50%,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凡用于发展秸秆流通和工业利用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艾滋病户或特困户实施秸秆还田或其他综合利用的,乡财政给予每亩25斤复合肥的补贴。截至目前,全乡已引导农户新置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大型农机113台,完成了42个标准化养牛小区规划,发放以奖代补资金80万多元、复合肥40吨。

(胡小芬王文启)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信用社秸秆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营改增”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管理发展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SONG OF SMOG AND FIRE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万能秸秆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