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2009-07-20 10:06马海英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变迁

马海英

[摘要]黑人影人始终凭借固有的艺术天赋和坚韧不拨的民族性格,在电影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是黑人影人不断证明自身价值的历史,也是不断争取平等、捍卫肤色荣誉的历史,其中经历了一个由边缘到主流、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并见证着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关键词]黑人电影;黑人文化地位;变迁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最终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同时也是第一位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总统。奥巴马的当选,引起了美国内外政治界的巨大反响,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再次反思。这个破天荒创美国总统选举纪录的事实,既在人们视线之中,又在人们意料之外。因为在一个曾经充满种族歧视的国家,黑人过去连选举权都没有,如今却能当选美国总统,自然让人想起了马丁·路德·金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做的“我有一个梦”的伟大演讲。奥巴马的当选,不能说不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变迁。

就美国黑人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来看,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由边缘到主流、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见证着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从最早的黑人电影的诞生,到黑人电影的成熟,已走过了90余年的历程。在这90多年里,黑人影人凭借固有的艺术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始终在电影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纵观黑人电影90多年的历史,正是黑人影人不断证明自身价值的历史,不断争取平等的历史,不断捍卫肤色荣誉的历史。

一、初期的蹉跎岁月

在早期的黑人电影中,1914年拍摄的默片《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1914),当属代表作品。这是一部根据美国小说作家斯陀夫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通过对汤姆叔叔、乔治夫妇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触动了美国白人社会的道德底线,为美国废除黑奴制而推波助澜,同时也揭示出,如果像汤姆一样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就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而像乔治夫妇那样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才能得到新生,这样的主题对揭示美国黑人的早期斗争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片中扮演汤姆叔叔的萨姆·卢卡斯,是历史记载中最早的黑人演员。但是,在美国早期的黑人电影中,黑人演员虽然有过扮演主要角色的经历,也大多只是局限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样的南北战争题材的影片,而广泛的事实是,黑人几乎无法进入电影界,更不用说扮演那些重要角色。

另外,在《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Nation,1915)等一批默片中,黑人的角色竟然全部由白人化装代劳,可见当时黑人演员的困境。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诞生》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黑人电影,尽管导演格里菲斯被视为现代电影的开山鼻祖,但作为一个南方人,他却保留了对黑人乃至北方的狭隘观念。在这部艺术上绝对传世的作品里,格里菲斯却执意将南北战争的根源推到黑人身上,也一定程度揭示出当时黑人文化的边缘化角色。

到了19世纪30年代,这种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好莱坞各大影业公司均意识到黑人电影人才及黑人电影市场的重要,便有意为黑人提供一些机会,一是让他们扮演一些配角,二是吸收部分黑人进行简单的幕后工作。但这一时期的美国影片里,除了像保罗-罗伯森等歌舞演员能够出演主要角色外,黑人一般只能饰演奴隶、仆人、侍者、农夫等小角色。在这些场面、镜头尚显简单的早期影片里,这些龙套级别的角色几乎没有任何对话,甚至有人将他们比喻成“活着的道具”。但即使如此,黑人演员还是以他们出众的表演天赋向世人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哈蒂·麦克丹尼尔便是其中代表。1939年,她在经典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1939)中饰演了一位令人过目难忘的黑人保姆,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成为第一位结缘金像的黑人,初步显现了黑人在电影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不屈的成长历程

二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黑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有色人种的地位都有所提高,电影界的形势也同样有所改观。黑人演员能够在片中担任主要角色,而一部分黑人编剧、导演也进入好莱坞的视野。于是一位伟大的黑人演员应运而生,他就是西德尼-波埃特(SidneyPoitier)。1950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邀请西德尼,波埃特出演《医生与凶手》(No Way Out)一片,他在片中饰演的医生角色再次引起大银幕的注意,片约也源源不断,不久他就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黑人演员,由于白人演员在挑选角色上的优势,西德尼·波埃特又再花了七年时间才达到同时代电影巨星的地位。在《挣脱锁链》(The Defiant Ones,1958)、《野百合》(Lilies 0f theField,1963)、《吾爱吾师》(To Sir,with Love,1967)、《猜猜谁来参加晚餐》(Guess Whos Comingto Dinner,1967)等多部影片中,波埃特塑造了一系列善良、正直的黑人形象,这些角色的特点在于,他们并没有激进地同白人进行正面的反抗,没有显现出激烈的仇视,而是以忍辱负重的性格化解外界的歧视敌对,并将自身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周边环境。

1963年,西德尼·波埃特以《野百合》中的精彩表现。再次改写了历史,使他一举成为第一位黑人奥斯卡影帝,并创造了此后近40年间绝无仅有的一段传奇。而影片《猜猜谁来参加晚餐》,作为美国六十年代最为重要的黑人问题影片,由好莱坞社会派大师斯坦利·克莱默指导,西德尼·渡埃特担纲主演。尽管轻喜剧化的情节削弱了影片的应有批判力度,但还是如实地再现出美国20世纪60年代种族歧视的社会现状,而其扎实的剧作和出色的表演水准,更成了本片被列为黑人电影首位的根本原由。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美国黑人运动的发展,黑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黑人影人进入好莱坞的一线阵营,而黑人题材影片也逐渐引人关注。1971年,黑人导演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 Jr.)拍摄了热门动作片《神探沙夫特》(Shaft 1971),这部完全由黑人编导、表演的影片堪称“黑色007”,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也为黑人电影在商业上树立了典范。

此后,《超级苍蝇》(super Fly,1972)、《蓝调女士》(Lady Sings The Blues,1972)、《灼热的马鞍》(Blazing Saddles,1974)等一批黑人影片成为热点,如人物传记片《蓝调女士》,通过向观众展现著名蓝调女歌手比利-霍利黛(BiUie Holiday)的传奇经厉、指出黑人原本就是艺术天赋极高的种族,他们在音乐、美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一类型的影片,已不仅仅拘泥于社会批判题材。更是扩展到了动作、喜剧等多种风格上来,从而确立了电影世界中黑人电影格局模式,也基本确立了当今电影世界中黑人的文化地位。

三、今日的繁荣局面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黑人影人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刮目相看。一方面,丹泽尔·华盛顿、胡比·戈德堡、小古巴·古丁先后获得奥斯卡奖,而摩根·弗里曼、塞缪尔-杰克逊等演员的水准也得到了广泛承认:黑人演员的演技水谁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肯定,另一方面,埃迪-墨菲、威尔·史密斯、克里斯·塔克、马丁·劳伦斯、韦斯利·斯奈普斯都成为深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黑人影星的收入也达到了同白人演员的相近水平。在创作方面,以斯派克·李为首的黑人导演已逐渐成熟,他们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基本融入好莱坞主体内部,无论在艺术还是在商业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而电影新人方面。休斯兄弟、凯茜·莱蒙斯等年轻导演也得到了行业乃至观众的认可,成为好莱坞重要的后备力量。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第74届奥斯卡评奖中,黑人演员更是集体胜出。史无前例地包揽了最佳男、女主角两项最具分量的表演奖。其中,因《死亡之舞》(DanceOf The Dead)折桂的哈莉·贝瑞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奥斯卡黑人影后,而主演《训练日》(Training Day,2001)的丹泽尔·华盛顿则摘取了自己的第二座“小金人”(1989年他曾因《光荣》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也因此成为继西德尼·波埃特之后的第二位奥斯卡黑人影帝。此外,美国影艺与科学技术学院还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西德尼·渡埃特,也就是说,在这一届奥斯卡中,共有三位黑人演员站到了领奖台前,这在以往各届奥斯卡的历史上,除去波埃特和华盛顿分别获一次最佳男主、配角奖外,也只有三位黑人演员获奖(两位最佳女配角、一位最佳男配角)。因此。第74届奥斯卡中黑人演员所取得的成就,堪称电影史册中的辉煌一笔,也由此奠定了黑人电影和黑人演员在电影界的稳固地位,并将长久影响着美国黑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我家的自行车变迁史
留村的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