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米的猜想》之存在主义解读

2009-07-20 10:06卢红敏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爱情

卢红敏

[摘要]影片《李米的猜想》主要讲述了女的士司机李米与男友之间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通过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迷失,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虚无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孤独的”存在主义主题意蕴,以及存在主义范畴下“自欺”的精神状态和“自由选择”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爱情,荒谬;生存境遇;存在主义

由新锐导演曹保平自编自导的电影《李米的猜想》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李米的女的士司机与男友之间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四年前,李米的男友方文突然失踪,李米失去了关于他的一切消息。之后李米开始收到一封封男友的来信,但是信封上的寄信地址永远只是一处空白。在寻找的过程中,李米发现,曾经深爱的男友其实已沦为贩毒团伙的成员。影片通过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迷失。

正如西方存在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每个人的自我互相为敌,任何科学无法从本质上认识人和客观世界的现实关系,因而人始终面对着虚无和荒谬的世界。”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虚无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

李米每天都在路途中不停地寻找,她把方文所有的照片夹在杂志里,给每一个乘客看,大海捞针似地期望能够获得一点点线索。李米找到方文的那个片段,是影片最为精彩的段落之一。苦苦等待、苦苦找寻的结果却是对方一再的矢口否认。从警察局内的询问,到街头追着方文诉说,最能体现影片所要表现的现代社会生活的荒诞感。观众已经知道这个马冰必是方文无疑,而李米这时却对面前的这个人产生了怀疑。她说如果是她认错了人,她愿意说声对不起。这里面既包含着对方文的失望,乃至绝望,也是对命运的极大嘲讽和揶揄。

对于方文,李米无疑一直是刻骨铭心地爱着的,这甚至成为她生活下去的全部理由。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她锲而不舍的寻找,才最终把深爱的男友逼得无处可逃,从天桥上横空坠落。这是她完全始料未及的,造化弄人。也许她只能在无尽的痛苦悔恨中孤独地了却余生了。

“小贼”裘水天从云南农村来到昆明,希望能够捞一笔钱衣锦还乡。对裘水天来说,这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小香——那个和他从小一起长大,他希望与之共度一生的女孩。小香几年前来到昆明打工,此后便杳无音讯。在裘水天心目中,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对自己也是情深意重。可从影片前后观众却不难看出这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暗恋而已,小香不过是他主观勾勒出的一副美丽的幻影,实际上小香对他并无特别的好感,很可能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在此,裘水天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东西原来根本就不存在,只是精神幻化的虚无,实在令人感到可悲可叹!

缉毒警察叶倾城工作上尽职尽责,明察秋毫,但他一天到晚却很忧郁、焦虑和暴躁,原因是相处多年的妻子有了第三者,事情败露,正在闹离婚。从他的遭遇,我们不禁想到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名言:“爱情的本质是背叛。”显然,在这一家庭事件中叶倾城处于被动的受欺骗的地位。然而在办案过程中,他又不动声色地主动设局,让李米无形中充当了他究查案底的工具。虽然我们也承认“有时候,欺骗是善行”(叶倾城语)这句话不无道理,但站在李米的角度来讲,最后的结局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人心真是难测,无疑她又成了这一刑侦事件的受骗者。

凡此种种,都应验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那句名言:“他人即地狱。”加缪对此曾作出感性的解释:“每个人都生来孤独,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了解的可能。”世界是荒诞的,人类是孤独的,无论普通人之间,还是倾情付出的恋人、朝夕相处的夫妻之间,概莫能外。

于是,我们不由想起片名的来历。《李米的猜想》原名为《李米的遭遇》,这一片名是编剧兼导演曹保平的原创。他认为:“一说到爱情电影,下意识会让人想到温馨、甜蜜等情绪。但是我不希望这部影片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我想传达的是人们对于爱恋对象不能自拔的沉迷和执著,在为爱所苦、为爱所伤时,那种巨大的撕裂感和震撼力,又似乎不是人所能自主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用‘天地不仁的‘遭遇”。李米对方文的苦苦迫寻,裘水天对小香的痴痴单恋,都陷入这样一种身不由己不能自拔的沉迷状态。萨特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欺”,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而“自欺”的目的就是“使我按‘不是我所是的样式是我所是,或按‘是我所是的样式不是我所是”。这句话听上去颇为缠绕、费解,但大意是说人因为意识而生存于否定的境况之中;存在即是否定,存在也就是虚无。“自欺的原始活动是为了逃避人们不能逃避的东西,为了逃避人们所是的东西。”李米、裘水天(包括方文)的这种“自欺”的精神状态是他们既自主又无奈的选择。也就是说李米、裘水天们的努力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执著坚守,更是在希望与失望两极之间的奋力挣扎,是对各自生存困境的绝地反击,是个人对于命运的无常的不甘。

存在主义的另一要义是“自由选择”。它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与这种自由观相联系的是他对责任感的理解。萨特认为,既然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他对自己的存在、行为就负有完全的责任,上帝和任何外在因素都不是推诿责任的对象,人生的意义就体现为人本身的行动。正如片尾方文在DV中对李米所说的那样: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同样,裘水天即使成了永无出头之日的囚犯,也从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丝毫的悔意,与他将个人的性命安危完全置之度外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对小香念念不忘的种种表现。无论何时何地,小香依旧是他心中惟一不变的牵挂。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我们读出了另一种对于人生的自由选择、勇于承担的大气魄。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对自由选择所包含的善恶是非的标准,并非停留在抽象的善恶上,而是力图联系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摒弃道德说教,从而更能发人深省。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大众消费时代,作为欲望消费的主体,“人们习惯得如此之快,人们为活得幸福而想赚钱,于是全部的努力和生命中最好的东西都集中在赚钱上面。幸福被遗忘了,手段被当成了目的。”方文之所以走上贩毒的不归之路,是为了拥有足够的资本和女友开家超市作为将来共同生活的基础。裘火贵与裘水天所以成为体内携毒者,前者是为了能够早日风光地回到已经离开整整三年的家,后者是为了实现与倾心已久的女孩子共度一生的美好愿望。说到底,他们都是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每个人都是为着所谓的“幸福”而进行了自主的选择,可惜他们的这种“自由选择”就是铤而走险,从而使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愈来愈远,最终失去生命和未来。只问目的,不择手段,孤注一掷,这是现代社会小人物面对生存困境时惯常采用的应对策略。所以,这部影片更像是一个-现代社会中小人物的生存境遇的寓言,观众不应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表面把它看作爱情片或悬疑片,或爱情加悬疑的影片。

“世界其实是支离破碎的,这种破碎世界多的是边缘,少的是本质;多的是偶然,少的是必然;多的是碎片,少的是整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多元的,也是混乱的。我们无法直接把握这个世界,也无法确定周围世界的真实性。就像李米这样,一个你深爱着也深爱着你的人,忽然就从你的身边消失了。你无法再触摸到他,却又感觉到他无时不在你的身边。我们因此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焦虑、恐怖和不安之中。我们时时感到有一种宿命,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但我们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就像方文最后的“美丽”一跃,恰好跌落在李米的出租车上,这种人为安排的巧合,又一次印证了我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助和无力,也佐证了这部影片在更深层次上试图表达的存在主义主题意蕴。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