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经典的追梦人

2009-07-20 10:06张明华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张明华

[摘要]谢晋从拍摄于1957年的成名作《女篮5号》到2000年的《女足9号》无不见证了国人的情绪和时代的表情,凝结着经典的魅力和反思,并形成了后人反复研析的“谢晋模式”,其电影整整保持着半个世纪的辉煌。然而其辉煌仅止于上世纪80年代,晚期作品失宠原因为何,笔者认为其电影失宠是因为迷失在一个精神无根、经典缺失边缘化的年代里。

[关键词]谢晋电影;失宠;经典迷失

谢晋,这位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电影人,以其明镜一样的忧患和反思,在曙光的召唤和一次次被批斗的残酷中实践着一个文化人最本原的价值。我们不能不叹服老人是用怎样的坚定和真诚对艺术对崇高锲而不舍。对人性和艺术的追寻,对良知和历史的拷问,他做到了,谢晋做到了。谢晋是属于经典的。在汉语中经典包含:意义持久、价值深远、有权威、典范、标准等。或者说,“经典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价值,是心灵的滋养,是精神的升华,是文化的深厚积淀”。回想谢老电影,从拍摄于1957年的成名作《女篮5号》到2000年的《女足9号》哪一部不见证了国人的情绪和时代的表情?哪一部不凝结着经典的魅力和反思?其鲜明的美学风格、强大的叙事能力、充沛的情感表达,已成为后人反复研析的“谢晋模式”,所秉持的乃是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对人物情感的斟酌,对人性本原的挖掘,对传统伦理和女性美德的再现,对历史的书写和民族苦难的表白,谢老始终本着演绎经典的忠实,“把自己烧进去”是谢晋电影人最真实的声音。谢晋电影是诗性的写照,是精神终极的守护者,在人类文化的辗转流离中默然注目的永远是经典的家园。

然而,皈依经典的电影人谢晋的艺术辉煌仅止于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启明星》和《女足9号》反响平平,这是为什么呢?人们争议着它的缘由,也有人说属于谢晋的电影光辉时代过去了。我们不禁要问过去的到底是什么,是谢晋舍去了经典,还是经典错过了谢晋?笔者认为,谢晋对经典的扣问和追求是从始至终的,老人生前的每一次倾诉都展示着他饱含激情的电影关怀和梦想。或者说,谢晋的电影晚期失宠是因为迷失在一个精神无根、经典缺席的时代。首先,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的日益普及,我们的世界里充斥的是拟像,图画,是动漫、电子游戏、卡通制品,是摄影、模打、流行歌曲等等,勒内-于格在《图像的威力》中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感官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视听冲击着我们的大脑,脑力劳动不再健全,图像成为我们精神的食粮。紧接而来的信息泛滥,价值削平,流行破坏着经典化的进程,旋风般的流行甚至终止经典化的本来面目。图像时代的来临满足了当代人渴望新奇、感官放纵的心态,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的道理可见一斑。在这个告别神圣,乃至追逐当下消费与即刻满足的时代里,经典是一个过期的或颠覆的话题,同样,在电影界,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逐的影像是如好莱坞大片中的科幻世界,恐龙,侏罗纪公园,星球之战,暴力,魔幻的构想,视听全方位的冲击和更改人类眼见为实的现实,虚构的快感和宣泄的满足在拟像的世界里得以印证。其次,生活与艺术。精英与大众,前卫与保守之间发生着迎时的变化,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审美日常化的颠覆,从精神陶冶净化到娱乐化、消遣化、休闲化的宣言,从保守到反常规、反权威、反禁忌的张扬,影视审美和大众审美的追逐最终导致影视跪倒干流行的渗透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经典化”的管涌从来没有歇止过,尤其是在人类罹遭精神无根的时代,这愈演愈烈的管涌似乎大有冲决精神堤坝的威势,雅斯贝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种人不愿意相信大人物,也不要大人物,渴望处处有平等的倾向,……正是他们为了将人类中大人物的水准拉平,而让魔法师、超人和独裁者挤入大人物的行列。”个性张扬,眼球经济文化的盛行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极度萎缩,信仰轰然坍塌的困惑。在商业化运作的电影时代,炒作和抬杠已经不成新闻,而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常规”。明星打造,强强联手,魔幻离奇,美女出浴,所谓的激情戏裸戏床戏,如出一辙,变着法子迎合时下的大众情趣,其目的只是为了获取老百姓酬足的票房然后扬长而去。又或者三角恋及至错综复杂恋,传递虚无的道德观,玩弄台词的调侃,不问青红皂白重金打造。当年,《满城尽带黄金甲》风行于大小城市,对此,谢晋不无鄙夷地称:“大多女演员都是半裸到这里,看的人当然多了。”谢晋还有一句话感人肺腑:“中国十几亿人口,有几亿农民已经十多年没看过电影了,为什么你们没人去关心这些,却总围着《黄金甲》转?”当一些大牌导演纷纷臣服于资本,向商业抛媚眼,向权力求施舍,纷纷走向虚无的编造,却独独忘记了道义和责任感,忘记了底层的哀伤,不能这说不是一种背叛。一个时代如果丧失了对真正伟大的信仰,那么如雅斯贝斯说的一切将披碾成粉末,技术使人失去自己的特性而成为多余的亿万人的存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可以取代的,并且仅仅当作物质来对待和使用。我想这种经典迷失的悲哀非文字能形尽。

但幸而,人类文化史中标立终极价值和意义的伟大经典从来不畏惧任何一次气势夺人的解构,虽然这个物质的、功利的、再也无法用单一价值判断来统摄的时代,确乎不再属于谢晋了,但他是一面旗帜,在终极处为人之为人而不可或缺的精神性状默视方向;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未来。中国电影不能没有谢晋,也幸而有谢晋。谢晋走了,留给我们永远的怀念和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