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连·葛雷的画像》的角色描写窥探王尔德的内心世界

2009-07-20 10:06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勋爵王尔德亨利

赵 青

[摘要]国内对《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书中表现的唯美主义、同性恋背景及享乐主义上,而对三位主要角色的观念、性格与作者本人的联系则一笔略过。诚然,《道连·葛雷的画像》并非王尔德的自传,但是作者在小说的三个主要角色道连、亨利勋爵和贝泽尔身上融入了自己的美学观、同性恋观和性格,使得读者在看这部小说的同时,仿佛在同王尔德做亲密交谈。

一、前言:奥斯卡·王尔德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奥斯卡·王尔德在读者和评论家心中的地位颇似榴莲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喜爱榴莲的人封其为水果之王,厌恶者则敬而远之。同样,喜欢王尔德的人,对其才华众星捧月般极力推崇。王尔德的儿子维维安曾说:“有人曾问温斯顿·丘吉尔,来世愿意同谁交友诉衷肠,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奥斯卡‘王尔德。”。丘吉尔对王尔德的喜爱,可见一斑。然而,在厌恶者口中,王尔德被描述成一个放浪不羁、声名狼藉的人。他的小说被评价为“包含着对沙龙贵族生活中的事物的欣赏,对道德堕落的美化,从而为主人公的无耻议论和罪恶行径辩护,因而成为颓废主义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王尔德去世至今已过百年,然而,对这位文坛奇葩的争论却没有消退。2007年,英国一家数字频道揭晓了民众心目中的“谁是最智慧的英国人”,王尔德一举当选最有智慧的大师。王尔德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在欧洲被阅读最多、被译成语种最多的英国作家。即使在今天,评论家和读者对他的看法还是不尽相同。不过王尔德本人若地下有灵,应该不会对各种不同看法有所异议,因为他有句重要的名言:“世上比被人议论更糟糕的事情只有一桩,那就是根本没有人议论你。”

二、《道连·葛雷的画像》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一生唯一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刊登后,王尔德备受谴责,几乎被讨伐声所淹没。小说描写的是英国90世纪末上流社会一位叫道连,葛雷的年轻人在见到画家霍尔渥德为自己画一副肖像画后,意识到了自己的美貌。同时,他听信了一旁的亨利勋爵巧舌如簧的有关青春难得、韶华易逝的怪论,开始为自己将逐渐老去感到痛苦,他祷告上天让那幅肖像画替自己老去,而自己可以永葆青春。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哪怕是自己的灵魂。没想到,奇迹发生了,祷告起了作用。之后,道连凭借自己永远年轻美貌纯洁的外貌和贵族地位,寻求一切刺激,任凭自己堕落。而这幅肖像却成为记录他种种恶行的证据,肖像上的脸孔代替道连老去,变得越来越邪恶。为了毁掉这幅肖像。道连用利刃向画像刺去。然而最后,画像完好无损,他却倒在了血泊中死去。

三、书中角色与王尔德的联系

这本书虽非王尔德本人的自传,但是在阅读该书时,我们不难在几位主要角色的身上发现王尔德的影子。王尔德自己也称,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一位新贵,靠机智才华为生的纯粹的享乐主义者”,道连,葛雷是“自己希望成为的形象,青春永驻,可以不遗余力逃避道德与责任”,而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则是“自己本来的形象,沉浸于对美、对青春、对永恒的不懈追求”。

1、道连·葛雷——王尔德希望成为的形象

道连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为了保持完美无瑕的青春外形,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出卖他的灵魂。在亨利勋爵的教唆下,他逃避各种道德责任和自己良心的谴责,甚至把作恶看作是他实现其美好理想的一种方式。在其灵魂愈发丑恶的过程中,道连也实现了享乐主义的最终目的——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来解释感官的饥渴。

王尔德认为,道连是自己希望成为的形象。他小说中描写的道连的形象,与他本人有不少相似之处。书中第二章写到道连外貌时这样描述:他确实美得出奇:鲜红的嘴唇轮廓有致,湛蓝的眼睛目光坦然,还长着一头金色的卷发,青春的率真、纯洁的热情一览无余。这段外貌的描述,使人产生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这是纯洁、略带女性化的角色了。王尔德本人年轻时也长相漂亮,举止女性化。而道连拥有永恒的青春,可以逃脱道德枷锁,这也正是王尔德本人一直在追求的生活方式。评论家威廉姆·阿彻尔认为这个角色本身即来源于王尔德本人,他将王尔德本人成为“不负责任大帝”,称其本质上也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其次。两者都是对唯美主义的追随者。文中,道连对异性情人西碧尔的感情,与其说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如说是道连对唯美的艺术的狂热推崇。道连葛雷曾对西碧尔喊道:“你竟然说爱情损害了你的艺术,可见你对爱情是何等无知!你离开了自己的艺术,是毫无价值的。”而王尔德一直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张,应该在文学中和生活中同时实践自己的唯美主张。此外,王尔德与道连都对永恒的青春有着无限的追求。道连对青春的狂热欲望使他同《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的渔夫一样,与自己的灵魂分离。在小说第二章,亨利勋爵所描绘的年老色衰的情景使道连惴惴不安。同样,王尔德的心里也住着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这个彼得潘贪婪地期待能得到永恒的青春。两人还有一个相似点,在小说主人公道连,葛雷的生活中,出现过一个对其产生影响的唯美主义画家贝泽尔,而在王尔德早年,也曾结识一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画家惠斯勒。王尔德的唯美主张,有不少是受惠斯勒的观点中吸取养料。

2、亨利勋爵——世人限中的王尔德

亨利勋爵在小说中,是一位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角色。他玩世不恭、言谈怪诞,被道连·葛雷誉为“怪话王子”。他种种蛊惑人心的言论,往往会将身边的人引入歧途。例如,当道连为其残忍对待爱人西碧尔‘韦恩而造成其自杀的行为内疚反省时,亨利勋爵混淆是非地宽慰遭连:“那姑娘从来没有真正生活过,所以也没有真正死去。至少对你来说,她始终是一个梦她和现实刚一接触就搞得两败俱伤,于是他就离开了人间,所以大可不必为她浪费你的眼泪。”亨利勋爵的这段话,把活生生的生命仅仅看作艺术的载体,混淆黑白,使道连开始从一个纯洁的青年渐渐走向罪恶的深渊。

惠斯勒,曾经评价王尔德和蔼可亲,不负责任,贪婪自私。将亨利勋爵对照王尔德本人,不难发现两人有着众多的相似点。其一,两人的众多言论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体制的不满。理查·艾尔曼在《奥斯卡王尔德》中说,在虚伪成风的英国,对于王尔德来说,语言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并且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种。小说中亨利勋爵的言论内容和王尔德的言论内容如此相似,以至于在王尔德诉昆斯伯,里侯爵诽谤案中,被告轻而易举地通过小说中的亨利勋爵的众多言论,力证王尔德言论诱使“青年堕落”。其二,两人均拥有过人才华和张扬的个性。王尔德向来喜爱炫耀过人机智与才华,甚至在临终前都不忘展现他机智幽默的语言能力。而亨利勋爵有着一套似是而非的悖论理论,用雄辩的口才和貌似智慧的警句包装起来,成功说服了道连。其三,两人均对唯美主张和享乐主义极为推崇认为美与道德毫无关系。王尔德早年就对唯美主张顶

礼膜拜,并且在追求艺术的美的同时,他也不放弃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显示出强烈的物质崇拜倾向。而亨利勋爵是个享乐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奉行享乐主义为人生的真谛,诱导道连不要被道德观念所束缚,给其灌输各种享受生活的观念,并享受自己的这个改造道连的过程。

3、贝泽尔·霍尔渥德——王尔德眼中的自己

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是小说开篇出现的一个人物,是小说中另一个唯美主张的推行者。他为道连画了一幅肖像,正是这幅肖像使道连意识到了自己的惊人美丽,激发了道连对自身美貌的迷恋,从而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道连的画像倾注着贝泽尔的激情和心血,是他一生中最中意的杰作,同时,也隐藏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贝泽尔对道连有着不可言喻的爱。

贝泽尔对道连的爱,虽然被当时社会所不容,但却是十分理想化的、不掺杂任何欲念的爱,他将道连当作自己艺术灵感的来源。贝泽尔是一个艺术家,为艺术而生活,他把道连身上所投注的感情,转化为他的艺术灵感。他时刻关心着道连,生怕他过多受到玩世不恭的亨利勋爵的不良影响。画家对道连的爱其实是对美、对青春、对永恒的爱。王尔德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认为自己对同性的爱,就是柏拉图式的感情。而在古希腊,人们普遍崇拜少年的美,并把对少年的爱称为柏拉图式的爱。王尔德给自己的这种感情辩护时曾经说道:“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在这个世纪是这样一种如同存在于成年者和年少者之间,存在于大卫与约拿单友谊间的感情,就是柏拉图作为他哲学基础的那样一种感情,你可以在米开朗基罗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发现它。它是一种深刻的、灵魂相交的感情,就像它的纯洁那样完美。与王尔德一样,霍尔渥德也是古希腊文化的狂热追随者。他曾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为我们勾勒一个新学派的轮廓,这个学派将具备浪漫精神的全部热情和希腊精神的完美特征。”他对葛雷也有着粕拉图式异乎寻常的好感,同时贝泽尔也是文中对道德最敏感的人物。他一直出于被动,既爱道连,内心又遭受着心理、社会和舆论的巨大压力。

四、结语

在小说的最后,这幅象征着美学观、道德观结晶的画像毁灭了三个与之有联系的人物中的两位,独留下亨利勋爵。不知是否为巧合,《道连·葛雷的画像》出版后,就如同这张画像一样,成为一本“臭名昭著的有毒的书”,给王尔德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并间接给王尔德带来了牢狱之灾。在社会道德观念日益宽松的今天,当我们重拾这本书细细品味后,不难在书中的三个美学家道连,葛雷、亨利勋爵和画家贝泽尔身上,发现隐藏着的王尔德本人的影子。他的言谈举止,他的道德、艺术、美学理念跃然于纸上。通过对书中人物和作者的比较,为读者能更好地了解王尔德及其艺术观和创作理念提供了一种途径。

猜你喜欢
勋爵王尔德亨利
The Unhappy Body不快乐的身体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找找看
为自己
为自己
豪勋爵岛竹节虫的生命传奇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