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的短板

2009-07-21 10:06佴永松
董事会 2009年6期
关键词:股票市场机制监管

佴永松

股票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通过影响预期而左右人们的投资行为,预期的意义在于形成对公司未来价值和不确定性的认识。对股票投资者而言,预期的价值不但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真实与否,还与获取信息的时间有关,经济学理论里把交易双方掌握信息的程度和时间上的不对等称为“信息不对称性”。由于制度成本、监管成本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性就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一样,摩擦是永恒存在的。因此,通过严明、公正的交易规则来消除信息优势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是股票市场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前提。

在世纪之交的那场关于“中国股市像个赌场”的大争论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在维护市场公平、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离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今天,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一整套相对规范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就股票市场的信息披露而言,在形成有效机制方面还未有实质性的突破。机构联手上市公司利用内幕信息操纵股价与套利的行为,上市公司制造虚假信息粉饰业绩的行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从2008年的年报披露来看,公司财务信息虚夸、造假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证监会特别指出了一些上市公司在确认权益性交易、借壳上市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的收益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规的行为。其实,从制度建设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确是在逐年完善,我们比照了成熟市场的做法,制定出了一整套加强信息披露的规则、规章和法律制度。今年证监会还对部分上市公司做出了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内控报告的特别规定。问题是框架搭好了不等于能运作好。无论在外部监督机制,还是公司内部自律机制方面,实际运作的效果可以用“貌合神离”来形容。

本期封面文章反思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弊病,并指出其问题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的失效。众所周知,审计委员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这两项报告的“价值”在于独立性,而事实情况是,独立董事和监事大多数都是“名人俱乐部”的熟人,只是维持着名义上独立,鲜有人敢于或者有动力发表独立意见,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更有甚者,一些独立董事还是参股机构的证券分析师,这样的后果是,上市公司不但没有建立起隔离敏感信息的“防火墙”,还人为制造了信息泄露的渠道。上市公司规范信息披露的自律意识普遍较差,在年报或者季报披露之前,在与机构投资者沟通中,或者在股东交流会上,信息提前“释放”的事情屡见不鲜。

从外部监督机制来看,监管层对信息披露的违规、违法行为反应滞后,这也是信息披露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原因。执法不严,没有实际的惩戒、责罚,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是枉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了将近20年后,依然是一个没能真正解决的难题。由此看来,信息披露依然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短板。

猜你喜欢
股票市场机制监管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情况分析及建议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