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2009-07-23 01:48
理论与当代 2009年5期
关键词:珠三角经济圈体制

陈 宁

随着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上马,我省与广州的车程距离将缩短到4小时左右,贵州即将全面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三角”出口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新一轮产业布局转移和调整已经成为必然。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完全有条件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调整的目的地之一。当前我省已经开始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联手在两省区交界处建设“黔桂工业经济园区”,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作前期准备。而要在西部各省区中抢占先机,有效依托珠三角经济圈带动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则需要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做好工作。

1观念融入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落后省份,贵州的落后是由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形成的,其中观念的落后是主要因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贵州每一次发展,每一次大的进展,都是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相连的。”石宗源同志说:“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

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状态,唯有观念的改变与融入才能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才观念、全局观念、战略观念、市场观念、创新观念、信息观念、效益观念、时效观念、系统观念,特别是人才观念的彻底转变才能有效实现与“珠三角”经济圈的无缝对接。

2交通融入

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交通的落后是导致贵州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各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力争中央的大力支持,在扩大内需这几年中上一批交通方面的大项目,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用十年的时间彻底改变贵州交通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珠三角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接,以尽快的速度融入珠三角,用时间改变空间,用速度改变效益,用开发促进发展,在承接珠三角中小企业的产业转移中抢战先机。

3环境与资源融入

在工业化时代,贵州的优势是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气候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优势。然而仅管贵州拥有黄果树和荔波等众多丰富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优势,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体现为经济发展上的巨大优势。石宗源同志指出:“我们要大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珠三角经济圈的融入无疑将给近年来正在蓬勃兴起的贵州旅游业带来了期盼已久的发展机遇,将为吸引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的高端游客创造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4体制融入

贵州要科学发展,体制改革要先行。贵州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但现在有很多事情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西部相邻省份是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但在贵州依然处于争论状态、研究状态、禁止状态,从而白白放脱了发展机遇,这是思想观念的落伍造成的体制落伍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利于我省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发展,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平稳较快增长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融入是一个复杂的敏感问题,是一个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深信随着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贵州在体制机制上将一定会有全新的突破,能较快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猜你喜欢
珠三角经济圈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经典来信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