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打破西方预言

2009-07-23 19:22
环球时报 2009-07-23
关键词:中国网民网民

●本报驻美国、印度、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管克江 任彦 萨苏●本报记者 邱永峥 张培

22年前,一封从北京发往德国的电子邮件,宣告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22年后,中国已发展成“网民第一大国”。这22年间,世界追逐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每一次跳跃,中国网民的任何动向都能引起媒体的兴奋和联想。《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纪思道曾预言,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互联网接入中国后,不会长久存在下去。但如今中国超过美国人口的3.38亿网民的数字,该让纪思道作何感想?“西方人倾向于低估中国民众及中国政府适应互联网的能力,一贯领跑的他们,总是把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看得过于笨拙。”一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就中国互联网目前的技术和市场状态,也有中国互联网专家提醒说,从中国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和功能角度来看,中国还称不上“互联网强国”,而只是“互联网使用大国”。

“美国已无法成为互联网世界中心”

7月17日,西方各大通讯社和主流媒体纷纷锁定了中国发布的一则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6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网民数量达3.38亿。17日,“美国之音”称,中国3.38亿的网民数量不仅为世界之最,也超过了美国总人口——3.07亿。据统计,去年6月美国有2.23亿网民。英国广播公司(BBC)说,中国网民占总人口比例达25.5%,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报道还说,在中国,有3.2亿网民使用宽带,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有210万个网站,1亿多个博客空间,“相当于每8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开博客”。《华尔街日报》21日还引述美国“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报告称,预计到2013年,全球网民将达22亿,其中17%来自中国,美国的比例将降至13%,“美国已无法成为互联网世界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专家李飞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出了一封没有特定接收人的电子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封“网络寻呼”邮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收到了世界各地的回复。中国由此进入互联网时代。“22年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程度已令发达国家侧目。”李飞说。

西方媒体一直非常关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2002年7月,BBC就曾报道称,中国以4580万的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日。仅一个月后,BBC又引用美国互联网统计公司的数据称,中国已拥有5600万网民,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去年7月中国宣布网民达2.53亿,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更引起西方媒体的惊叹。正是在那时,中国的“.cn”域名(1200万个)超越了德国的“.de”,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在惊讶于中国互联网成就的同时,西方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中国实施网络管制。美国网站“Web Host Review”甚至逻辑混乱地说,“尽管当局努力阻止人们登录黄色或反动网站,中国的网民仍达3.38亿”。它似乎认为,美国网民之多是因为“登录黄色或反动网站”的结果。

“3亿中国网民的力量”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Media-Screen Netpop”2007年底曾发布报告称,在年轻的中国网民中,近一半人每月会在网上发表意见,而美国年轻网民的这一比例为15%。中国网民意见表达之活跃,在CNNIC16日发布的报告中得到了证实。报告显示,中国56%的网民经常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中国网民的这种特质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曾任香港《南华早报》驻京记者的李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驻京期间,他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找线索”:“在门户网站浏览中国媒体要闻,在论坛上寻找猛料,并常由网民意见来推测事态发展。”

“美国之音”去年12月的一篇报道称,互联网在中国发挥了社会重要舆论渠道的作用,在当年发生的西藏骚乱、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以及三鹿奶粉、贵州瓮安事件过程中,“中国网民执著地行使知情、参与、监督权”。去年汶川地震后,在中国网民的压力下,迪奥公司为其品牌代言人、美国影星莎朗·斯通伤害中国人感情的言论致歉,美国《商业周刊》称,如今,全球跨国公司都不敢忽视中国网民的“怒吼”。对于去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日本《互联网观察家》曾称,中国网民表现出了“以国家为中心团结一致”的盛况,甚至认为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7月1日也举例称,2005年,一名美籍华人在网上发起反对日本“入常”的活动,并最终获得1000万人的签名。此外,2年前,承诺不会参拜靖国神社的福田康夫当选首相,日本媒体看过大量中国网民的评论后总结说,福田当首相,中国人比日本人更高兴。韩国《朝鲜日报》3月题为“3亿中国网民的力量”的文章认为,中国网民“有时大度有时刻薄”,比如“人肉搜索”让当事人苦不堪言,但中国网民也在汶川大地震时自发组织捐款。文章提醒说,对韩国企业来说,中国网民同样是“既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巨大力量。

与此同时,互联网还得到了中国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美国之音”援引一位中国学者的话说,中国领导层已不再依靠“内参”来了解中国舆情,而更多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富士产经商报》说,西方媒体通常倾向于认为中国互联网上激烈的政策讨论会暴露共产党的弱点,但实际上这正体现出共产党的强大,因为政策争论给予了民众表达渠道,也令中国政府获得了地方腐败等信息,达到了让民众宣泄愤怒、并由此分析民众情绪、为决策提供参考等目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网民基数庞大,就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力,据他所知,中央领导人要求中央高层每天都要上网半小时。而一项调查显示,近82%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一条新道路。“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喻国明说,“互联网使中国的官员与民众的关系有所转型,网民问政是中国民主化进程可贵的推动力。”

中国称得上是互联网强国吗?

对于中国戴上“网民第一大国”的桂冠,作为毫无争议的互联网强国美国,一开始并不情愿接受。去年3月,北京咨询公司先于官方几个月发布报告称,中国网民达2.25亿,超过美国的2.2亿。《华尔街日报》迅速撰文称,美国已经有5年没统计网民人数了,而中国每半年就统计一次。美国《电脑产业年鉴》和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则认为,美国网民人数依然领先,并认为美国对网民的界定比中国严格。英国《卫报》17日也称,与美国超过七成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中国的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冰岛,为85.4%,韩国、日本分别为71.2%和68.4%。

就互联网接入和网络服务而言,身为IT业人士的《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萨苏认为,中日可以说是仅次于美国,“只要到国外旅行,你就能有深刻的感受”。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或澳大利亚,很难找到网吧,酒店的上网速度往往只有64K的数字电话网络(ISDN)服务。以至于在建立网络链接时,欧洲或澳洲客户常会为中日的网络价格之低廉而惊讶。萨苏说,这是因为中日一开始就采用了更成熟、先进的宽带技术,而一些发达国家反而受制于其早期完成的网络骨干线路。在人口接近中国并致力于软件富国的印度,不少媒体也流露出了对中国的羡慕之情。印度目前有8100万网民。《印度时报》报道“中国网民世界之最”时特意配发图表,对中印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量等进行对比,然后评论道,“中国的信息化速度比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更快,远非印度能比”。

那么,中国算得上互联网强国吗?中国网络信息专家李飞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互联网强国,要看几方面的指标:有没有自主产权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如何?网络经济规模大不大?对互联网反应的成熟度,包括政府能否有效引导信息趋向、网民能否辩证地看待网上信息,都是重要标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该国通过互联网发布的信息能否对外界产生有效的影响。“考虑到这些指标,中国现在还不能算是互联网强国。网民人数多少与是否称得上互联网强国并没有直接关系。”

李飞认为,与美日网民相比,中国网民更偏爱网络的娱乐功能,“这是互联网强大功能发挥的一种缺失”。美国皮尤民调中心去年底的调查显示,91%的美国网民上网发送、接收电子邮件,而中国网民的第一大应用是网络音乐,使用率达84.5%,在网上玩游戏的网民也超过了一半。而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上,中国网民的使用率却远低于美国,比如网上购物的中国网民只有26%,而美国则高达71%。

就中国互联网的传播能力来讲,李飞认为,尽管中国网民多达3.38亿,但该群体却被封闭在中文圈内,没有真正走向世界,“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90%是英文的,网络话语权显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虽说中国网民受限于中文圈,但其毕竟仍影响着全世界1/8的市场,而且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具备了主流媒介的影响力。

西方的认识跟不上中国的速度

互联网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信息流通及社会开放度,一直是西方关注的焦点,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与其体制不同的国家来说,西方更关注互联网给政府带来的压力。十几年前,《纽约时报》资深记者纪思道曾预言,“中国共产党不会在互联网进入中国后长久存在下去”。兰德公司中国问题专家毛文杰也曾撰文称,“互联网能削弱中国共产党专政”。显然,他们的预言大大失算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前驻京记者麦康瑞2007年回忆说:“1995年当互联网刚进入中国时,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现行制度怎么可能在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呢?12年后,我们发现,在保持对网络的基本控制、使颜色革命不致发生方面,中国政府做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出色。”麦康瑞同时承认,中国人表达意见、交流思想、获得信息的空间大大扩展了,而且许多以往不可能出现的“敏感言论”,现在都在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惊人,“网民问政”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事实上,任何一个群体人数超过国家人口的20%时,都会产生政治作用。金灿荣说,中国网民对政府的批评以及督促政府信息公开,恰恰有利于外界知道中国问题的复杂性,不是简单方式所能解决得了的。而公开信息反而有利于中共执政,因为中共只要愿意学习、改变,就会适应这种挑战,“至于西方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误判,是因为他们自己教条、僵化,以不变的意识形态来观察中国,完全跟不上中国的速度”。▲

猜你喜欢
中国网民网民
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在线教育用户占34.6%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中国网民人数超过7亿
有关手机听歌的八个真相
网民损失915亿,咋回事
中国网民大数据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