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山水画行情继续走高

2009-07-28 08:00
文物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牧牛万山红立轴

余 虹

6月1日,“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这也是继吴冠中、徐悲鸿、李苦禅画展之后,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另一场重要的现代名家画展。展览以李可染家属的捐赠活动为契机,展出了李可染的中国画作108幅、水彩画作13幅。展出作品涵盖了李可染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精品,既有早年创作的经典人物画《天王送子图》《执扇仕女图》《卖唱图》《钟馗送妹图》等作品,也有奠定其山水画巨匠地位的代表作品《万山红遍》《雨中漓江》《夕照中的重庆山城》《山顶梯田》等精品,全面展示了李可染艺术风格的变化过程,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李可染是20世纪成就较高的中国画大家,在人物画、山水画的创作方面尤其突出,其作品自80年代以来,屡屡在拍场上创出天价,因其画作存世不多,一直广受收藏人士的追捧。就在此展览开幕的前一天,北京诚轩上拍的一幅李可染创作于1969年的16平尺巨制《韶山》,拍出了1624万元的高价,不仅创下了今年以来李可染作品的最高成交价格,也是内地市场历年成交价最高的李可染作品。此幅画在2000年中国嘉德秋拍时,曾以104.5万元拍出,9年时间价格涨幅超过15倍。

据记者统计,今年1-5月中国市场上大约18件李可染作品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其中8件价格在300万元以上。《韶山》的成交价创下了内地李可染作品拍卖的最高价格,打破了该公司2005年秋拍《烟江夕照图》立轴1540万元所保持的纪录,名列李可染成交作品前十名第二位。

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李可染的写意人物画已经高度成熟,80年代香港拍卖市场多见此时期的人物画、牧牛图。人物画的数量较少、价格不及牧牛图、山水画,常见的人物画成交品多以钟馗、仕女、怀素书蕉、布袋和尚、寒山拾得、笑和尚、挖耳图、苦吟图、觅句图等为描述对象。内地历年成交价超百万元的人物画数量不足10件,以《怀素书蕉图》《白毛女》《苦吟图》《钟进士送妹图》等作品较具有代表性。2007年北京翰海春拍,1985年所作的《绿天庵醉僧书蕉图》立轴拍出了249.76万元的高价,创李可染人物画拍卖最高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可染作品在内地与港台地区的行情差距较大,内地画价较低,香港市场远高于内地。内地当时主售李可染等画家作品的单位是北京荣宝斋,销售的李可染作品有牧牛图和山水画两类。据资料显示,当时牧牛图的画价低于山水画,大约是65元一幅(四尺开三),山水画每幅的价格在70元左右。“文革”以后,1979年所售的李可染作品价格升至数千至上万元,四尺开三的牧牛图标价大约在7000-8000元,山水画的价格在1万至1.2万元。进入80年代,画价大涨,牧牛图的价格在1.2万元左右,山水画的价格是1.5万元。

60年代的香港地区,集古斋是最早经营李可染作品的画廊,据香港地区出版的文献资料显示:1962年该画廊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现代中国画展中,李可染四尺开三的牧牛图实际售价为120港币,山水画每幅的实际售价为320港币。有行家指出,七八十年代里,李可染作品的价格大约是10年涨10倍,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

80年代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李可染作品,也主要是山水画和牧牛图,两家公司最初几年成交的作品价格大约在1万至3万港币,山水画的价格基本上是牧牛图的1倍。就作品的创作年代来看,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不多,价格也不高,尤其是40年代的作品数量最少(这一点与其作品的存世情况相似,笔者在今年6月北京画院举办捐赠作品展上看到,画家这一时期的作品数不多),1980年至1990年间两家公司仅匕拍过6件。1989年香港苏富比11月秋拍,1948年创作的《渔夫图》立轴以11万港币拍出,是80年代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画家早期作品。1991年香港佳士得9月秋拍,1942年创作的《搔背图》镜心以7.15万港币成交,是拍场所见创作李可染1986年作醉僧书蕉图立轴63.8Z万元;年代最早的作品。

1983年5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李可染1962年所作的《茂叔赏荷》立轴以9.35万港币成交,是80年代头5年里价格最高的一张画。到1986年,随着1978年作品《暮韵图》立轴以13.2万港币的成交,李可染作品开始突破10万港币,此后精品的价格一路高涨。1989年,两家公司上拍的李氏作品数量达到了18件,仅1件流拍,成交价最低的《归牧图》立轴也以4.187/港币成交。

山水画方面,郎绍君将李可染的山水画分为三个时期:“钻研传统期(1953年前),写生变革期(1954年至1959年),升华创造期(1960年至1989年)”。钻研传统期的“山水画处在钻研传统阶段,大体属于写意系统,以水墨为主。”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有三类,一类是仿八大、石涛之作,第二类是仿黄公望及其追随者画风的,第三类是属于自己创造的。1947年开始,李可染向齐白石、黄宾虹学习,是其艺术创作上的重要转折阶段。写生变革期是李可染艺术生涯的中期,1954年到江、浙、皖写生,1956年到江、浙、川、陕写生,1957年到东德访问、写生,1959年到桂林、阳朔写生,写生时间长达7年,为此后山水画创作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升华创造期主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升华前一阶段的写生成果上,“醇化自己的风格”,“文革”前以《万山红遍》系列作品最具代表性,“文革”后他的作品又有了新的变化,“他一生最富有创意的作品,多出自这十多年”,“山水画交叉并行着两种形态:一种以素常的经营、严谨为特色,一种趋向随意,即一种理性占着上风,另一种直觉和感性占着上风。”前者以《万里风光万里盘》《井冈山主峰图》等为代表,后者以《桂林月牙山》《夕阳无限好》等为代表,但也有近似两者之间的作品。

1989年李可染逝世后,其作品价格开始狂飙,特别是山水画,价格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90年代里,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无论是牧牛图还是山水画,价格都以几何倍数在增长。山水画方面,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不多,以1960年以后的作品行情最好,特别是60年代以朱砂所创作的几幅《万山红遍》,成交价格创李氏山水画之最。其次是七八十年代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的桂林山水、韶山、井冈山等系列作品,拍卖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

1989年11月香港协联举办拍卖会,2件李可染80年代创作的山水画成交价创历史新高:1984年所作的《雨余山》立轴以25.3万港币高价成交,1986年的《万木葱葱横翠微》立轴以38.5万港币拍出。第二年,香港佳士得3月春拍,同场上拍的7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

1975年的《清漓风光》立轴以33万港币成交。

1991年两家公司上拍的11件作品也是全部成交,1979年的《九华山》立轴以74.02万港币成交,被香港收藏家竞得。1987年的《烟江夕照》镜心以110万港币成交,创出天价。此画到2005年北京诚轩秋拍时,成交价已经涨至1540万元,18年增值超过14倍,这件作品也是画家桂林山水题材的代表精品。

90年代是李可染作品拍卖行情突飞猛进的时期,随着内地拍卖业的启动,大量作品走上了拍场,山水画精品动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到1999年时,其作品的最高成交价已逼近500万元——当年中国嘉德秋拍,1962年创作的《万山红遍》镜心以407万元拍出,此画尺幅不大,仅69×45厘米,但却创下了画家当时成交作品最高价。第二年北京荣宝秋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立轴再创高价,以501.6万元成交,尺幅仅75.5×46厘米。60年代李可染曾以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意,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7幅《万山红遍》即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这组作品也是历年升值率最高的李氏作品,1962年创作的一幅当时成交价约300余元,1979年涨至万元左右,而到1999年拍卖时,价格达407万元。而到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时,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镜心,131×84厘米,成交价已到了3504万港币的天价。

2000年以后,收藏、著录清晰的李可染山水画精品,成交价动辄超过千万元,特别是创作于60年代至80年代的系列山水作品,非常受藏家的推崇。

李可染山水画中还有一类是以《娄山关词意》《井冈山》《韶山》等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历年拍卖交易的价格涨幅也直逼《万山红遍》系列。如1972年由郭沫若题签的《娄山关词意》立轴,186×111.5厘米,1998年北京翰海春拍时成交价为132万元。到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创作于1964年的同名作品,134.3×83.1厘米,成交价已达到了1175.15万港币。

井冈山系列以1975年的《井冈山图》立轴为代表,此画129×69.5厘米,2001年中贸圣佳舂拍时以137.5万元成交,到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时价格涨到了694.4万元。画家先后曾创作过为数不少的井冈山图,如《井冈山》《井冈山主峰图》等,尺幅都不小,拍场上屡屡以高价成交。

韶山系列作品创作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前后大约创作了十余件,内地拍场上历年高价成交过3件:早在1996年中国嘉德秋拍时,1974年创作的《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镜心就以154万元高价成交;2003年北京华辰春拍,1971年的《革命圣地韶山》镜心以218.9万元成交,72×107.5厘米,而到2007年中贸圣佳春拍,此画的成交价涨至1047.2万元;第三幅即今年北京诚轩春拍高价拍出的《韶山》立轴。

山水画之外,李可染的牧牛图的数量也非常大,成交的价格远逊于山水。由于这类题材是画家成熟较早的一类,存世数量大,收藏的人数众多,也不可小视。80年代香港拍卖市场上这类作品的成交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常见牧牛图,价格数1983年的《孺子牛图》镜心最高,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时以459.2万元成交。此类题材的作品少见单一的水牛图或者牧童图,水牛图成交价格数《九牛图》镜心最高,此画67.5×263厘米,是画家存吐作品中尺寸最长的一幅,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时以378.475万港币拍出,到2004年北京翰海1月拍卖时,价格涨至550万元。此外拍场上也见有《五牛图》镜心,水牛图是画家笔下最常见的动物,李可染极为推崇水牛的任劳任怨的精神,郭沫若当年见李可染画牛,曾为此写过一首《水牛赞》的诗,在今年画家的捐赠作品展上,就展出有一幅题有此首诗的《水牛赞》镜心。

李可染作品真迹数量不多,特别是用积墨法创作的山水画,一幅画的完成耗时甚长,数量更少。因此,市场上历年高价成交的精品,大部分都是熟面孔,如果偶然有高价品出现,藏家需要特别注意其来源。

仿李可染作品的伪作,画家在世时已经多不胜数。拍卖兴起后,拍场上出现的高水平伪作更多,高仿的山水画、人物画、牧牛画应有尽有,要特别谨慎。李可染生前曾经就如何识别假画有过专门的介绍,不妨仔细体味一下。比如,李口丁染画牛是一笔一笔写上去的,一笔就是一笔,“笔笔不重复,笔笔很痛快。临摹造假的人就要先钩一个稿子再去描,一描就呆板。”他的山水画笔触很多,很复杂,用笔像写字,每笔都有笔力。线条也像写字,画作用颜色较少,主要是用墨,即采用积墨法,在宣纸上一层层往上画,假画是很难有韵味的。另外是,李可染的书法功力深厚,这也是造假者难仿的。

猜你喜欢
牧牛万山红立轴
江山如画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徐境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牧牛图:禅宗“渐悟”的教科书
名家艺苑
拍一叶知秋 摄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万山红遍》欣赏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