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背后的政治角力

2009-07-29 02:31席志刚
凤凰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阿巴斯哈马斯加沙

席志刚

在连续多日空袭之后,当地时间1月3日晚20时30分,以色列出动地面部队全面进攻加沙。据目击者称,以色列军队的装甲车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从4个地点穿越了以色列与加沙之间的北部边境。“以色列地面进攻实际上是大空袭的后续阶段,也可以说是对哈马斯战斗的升级。”中东学会理事、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表示。

可悲的是,这场战斗没有赢家。对以色列来说,军事上的成果难掩重蹈2006年以黎战争覆辙的风险;对哈马斯来说,在赢得心理上的胜利时,却不得不面对在国际社会愈加孤立的现实。更重要的,一度拉近的中东和平进程又在远去,热爱和平的普通民众不得不在政治家的角力中,被迫负上沉重的战争十字架。

以色列:进攻背后的政治角逐

马晓霖认为,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空袭是想摧毁哈马斯的基础设施,包括武器库、工事、训练营地、走私武器的通道等,杀伤哈马斯主要领导人,最大程度地摧毁哈马斯的有生力量,只是仅依靠空袭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展开地面行动进行清剿。但分析人士同时认为,此次攻击背后的原因是以色列各派领导人围绕大选展开的强硬派做秀。

左图:1月2日,以色列战斗机继续轰炸加沙地带。图为在巴以边境休息的以色列士兵。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以色列2月10日将举行全国大选,到时候总理奥尔默特也必须让位。以色列的几名政治领袖早已对总理的位置虎视眈眈,他们包括外长利夫尼、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和现任国防部长巴拉克。按照以色列的政坛惯例,大选之前任何一个政党在安全方面都会表现得极为强硬。这也是此次袭击为何如此凶狠的原因。

最新民调显示,以利夫尼和巴拉克为首的中左翼政党,在即将到来的议会大选中,可能与利库德集团打成平手,甚至获得微弱多数,打破此前中右翼党派完全占据优势的局面。去年9月成为前进党党魁的利夫尼曾誓言,若在选举中获胜,她将推翻哈马斯政权。近一个月来,前进党在民调中取得的支持率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利夫尼为稳定选情,避免总理宝座旁落他人,必须支持对哈马斯采取行动。

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则指出,以防长巴拉克才是这次行动的最大赢家,这次军事行动对巴拉克的政治生涯起了关键的影响。巴拉克若能阻止哈马斯的攻势,他将证明自己能在危急时刻防卫国土,是“以色列所需要的领导人”。假如他失败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可能从此结束。因此,这是他非打不可,也是非赢不可的一场战争。

哈马斯之前向以色列南部发射200多枚火箭弹,尽管造成伤亡情况并不严重,但导致民众产生恐慌和不满情绪,这给以色列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当权者需在大选前控制局势。以总理奥尔默特说:“我们不会轻易结束在加沙的行动,以色列已经被压抑了很多年,现在是安抚以色列人的一个机会。”

右图:以色列空袭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领导人Nizar Rayan的家,导致其4位妻室和9个儿子同时丧命。图为1月2日,巴勒斯坦群众抬着Rayan一个儿子的尸体前往墓地安葬。

以色列前空军司令埃利亚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以色列完成对空袭目标的打击后,以色列必须采取地面攻势以实现三个目标,即控制哈马斯武装人员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的地点,与哈马斯武装人员交战并最可能多地杀死他们,加大对哈马斯领导层的压力以利于在外交领域内进行的谈判。但就目前局势来看,恢复以色列在南部边境的威慑力或许是以色列能够取得的最大成果。

哈马斯:愈加孤立的“困兽”

在巴勒斯坦方面,同样的权力争夺战在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展开。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任期1月即将结束,他曾表示会在今年初举行大选。为此,哈马斯已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有评论指出,哈马斯从法塔赫手中夺走加沙地带的控制权之后,哈马斯的支持率便开始下滑。哈马斯希望利用这次的冲突事件来讨好人民,以便扭转劣势。

哈马斯前领导人亚辛在世时,哈马斯尚能服从巴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但阿拉法特死后,双方的争夺达到白热化。2007年6月哈马斯与法塔赫在加沙兵戎相见并最终独占加沙后,阿巴斯下令解散了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担任总理的民族联合政府,由亲法塔赫的独立人士、原民族联合政府财政部长法耶兹取而代之,出任新总理,组成“过渡政府”。

阿巴斯称哈马斯为“恐怖分子”,扬言对其实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对话、不谈判”。巴解中央委员会谴责哈马斯与“外部势力”勾结,在加沙发动“政变”,要求成立调查委员会将政变者“绳之以法”。哈马斯则视法塔赫与以色列达成的和平协议为“丧权辱国”条约,视过渡自治政府——民族权力机构为“傀儡统治”,一度在大马士革组建了反对巴以和平的“反对阵线”。

有分析称,在无法说服哈马斯的情况下,坐看哈马斯被削弱、被消灭是法塔赫的必然选择。法塔赫没有直接参与这次对以攻击,阿巴斯甚至还谴责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攻击。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官员向《耶路撒冷邮报》透露,他们已做好回返加沙的准备。法塔赫的这种行径也招致非议。一名巴勒斯坦的议员告诉英国《卫报》,阿巴斯没有站在国民的立场说话,让自己陷入一个相当为难的处境。

而在阿拉伯世界,“在当前主流民意中,哈马斯异常孤立”。马晓霖称,哈马斯一方面享受着巴以和平进程的成果,另一方面又拒绝放大和平进程的成果,还在延续着原有的斗争路线,导致其游离于和平进程之外。所以哈马斯现在不仅承受着以色列空前的打击,而且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都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静观,周边国家对其同情的声音也很小。

以色列轰炸加沙后,面对加沙难民巨大的开关逃生要求,埃及一度拒绝提供配合,拉法口岸还在关闭。为什么关闭?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解释是,拉法口岸只能在交给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后才能开放,现在控制加沙地区的不是巴民族权力机构,而是哈马斯。

巴以和平:不乐观中再现悲观

对巴以之间的矛盾与流血人们已不再陌生,最终解决巴以争端也绝非易事。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盘根错节的宗教纠纷、利益攸关的领土争端,用刀枪炮弹无法获得长久解决,巴以长达半个世纪的争端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面对加沙的战火,哈马斯还能坚持多久7当务之急是双方尽快回到谈判桌前,进一步结束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巴以存在谈判差距,但并非解决不了,只是整个谈判进程以及格局没有理顺。马晓霖认为,巴以之间情况复杂的根本原因是牵扯方面太多,使其无法彻底跟过去了断。既然不了断,很自然地就被美以敌视,被国际社会主和力量孤立。“中东问题是一盘棋,必须全面解决。”马晓霖表示,解决巴以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推动巴以和谈,更要全面启动推进整个中东地区的和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称,以巴冲突最终还是要走到和解的道路上来,通过坐下来谈判,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达成永久性或持续性和平协议。

毫无疑问,以色列此次袭击会重创磨难不断的巴以和平进程,曾经努力营造的和平气氛被一夜葬送。以军发动空袭不久,约旦河西岸许多城市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以游行,有些城市的示威者还同以军发生暴力冲突。巴首席谈判代表库赖2008年12月29日宣布,巴民族权力机构暂停与以色列方面的和谈,以示对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的抗议。

“如果以色列将哈马斯彻底打垮,阿巴斯将会统一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格局。”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表示。但事实证明,只要哈马斯不被消灭,只要其存在一天,若不将其纳入巴以“和平轨道”,它将一直扮演给和谈搅局的角色,成为巴以和平之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次军事行动基本上排除了哈马斯短时间内融入巴以和谈的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战火中受伤最严重的还是无辜的平民。以色列政府发言人雷格夫表示,以军的行动并不是针对加沙地带的居民,而是针对哈马斯激进分子。但负责人道援助事务的官员则警告说,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正越来越严重,在战事中丧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阿巴斯哈马斯加沙
今天
何以为家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加沙街头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爱上埃及先生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