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与丰田在混合动力车上的一场酣战

2009-07-29 07:11
经济 2009年6期
关键词:赛德排气量动力车

陈 言

在今天的世界,汽车企业要想赚钱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能生产小型车,第二是生产低价格汽车,要想能长期盈利还需要第三,那就是节能。

中国自1月20日开始对1.6升以下的汽车减免购置税以后,多年不温不火的小型车在中国终于火暴起来了。而中国的邻国印度,虽然在美国引发的金融风暴中经济出现了很大的衰退,但塔塔集团的Nano车那不到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也还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中国的另一个邻国日本,混合动力车正在成为丰田本田这两家公司的攻占重点。2009年4月在日本国内新车销售总量排行榜上(轻型车未计算在内),本田的混合动力车(HV)拔得头筹。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在5月11日公布的最新排行榜,本田的混合动力车INSIGHT(本刊译为“茵赛德”),以10481台的成绩,首次登上榜首。这比本田在3月获得的4088台销售成绩又高出了一倍多。此前在日本较有名声的是丰田的普瑞斯,但该车在4月只销售出了1952台,排在第21名。从目前的销售情况看,本田占了绝对优势,丰田败绩。

而日本第二大汽车厂家日产,似乎没有参与这场酣战的意思。几年前,戈恩人主日产后,作为削减成本的一个方面,砍掉了耗资巨大的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如今在丰田、本田要靠混合动力车来争未来利润的时候,手中缺少这张牌的日产,只能局外观战了。

至于本田的茵赛德何以能够突飞猛进,在于该车有两个概念赛过了丰田。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藤井隆行部长对《经济》记者说:“第一是在研发阶段,该车的价格就被设定在每台200万日元(约13万人民币)以下。第二是很好地实现了环保理念。汽车企业都在谈节能环保,如果节能车卖不出数量,企业的节能环保理念就很难得以实现。”茵赛德能在单月荣登销售量第一名,让本田在节能环保方面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13万人民币以下的售价,引发混合动力车销量井喷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汽车展,让不少人初次见识了本田推出的茵赛德。其实早在10年前的1999年,第一代茵赛德就已经在日本闪亮登场,不过很难说本田的第一代茵赛德取得了成功。

本刊汜者10年前在日本拜见过那时的茵赛德“尊容”:两个座位,为了减轻重量,车身使用了铝材,当时拿下了每升油跑35公里的节能省油数值。两个座的车,并不适合于普通家庭使用,而且在售价上,也比普通驾车贵了不少。虽然本田在以后的几年中,销售出了17000台,但到了2006年这款车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不再往外推了。“在开发茵赛德的同时,我们把混合动力技术用到了思域等车型上。”藤井部长对本刊记者说。实际上到了2001年以后,本田把混合动力车的开发重点放到了思域那里,到2009年2月再度推出茵赛德时,已经是第二代了。

藤井部长说:“在开发阶段,本田就把茵赛德的价格定在了200万日元以下。如果混合动力车的销售数量不能上去,企业的环保理念就很难实现。”2月初,本刊记者在日本采访时,正好遇到本田推出新款茵赛德,日本媒体同时把焦点对准了每台1 89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的销售价上。日本中档车的价格大致在200万日元上下,又以150万~200万日元的车为销售主力。茵赛德一亮相就把价格定在189万日元,明显地适应了日本消费者的需求,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购买者群体。记者在日本各家汽车的销售店看到,丰田普瑞斯的价格大致在226万~325万日元之间;丰田高级车中,雷克萨斯也有使用混合动力的版本,其价格在680万~770万日元之间。茵赛德在日本的价格魅力不言自明。

目前混合动力车的价格该是多少,可参比的价格只有丰田的各个版本的车型。在售价上的绝对优势,让本田在推出茵赛德后,立即出现了井喷现象。遥想第一代茵赛德,费七年之劳,不过销售出了17000台,而现在仅3、4两个月就在日本实现了14569台的销量,如果加上2月的4906台的销量,这三个月就大大地超过了第一代茵赛德的总销量,这让本田大喜过望。在日本大多数厂家深受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之苦,找不到订单的时候,只有本田的茵赛德需要加班加点生产。而茵赛德的热销,并没有给丰田的普瑞斯带来任何波及效果,价格上的理念不同,同为混合动力车一个在天上,另一个在地上。

靠三年节油效果,回收高出的售价

仔细观察本田混合动力车茵赛德,会发现这款车更接近于本田已有的车型“飞度”。1.3的排气量,说明这还是一款排气量较小的轻型车。以189万日元的售价,在日本要高出飞度几十万日元。这部分高出的价格,需要在以后几年时间里通过节省汽油的使用来回收。“让用户使用三年后,就能通过节省汽油的使用量,把售价高出的部分回收过来,这是茵赛德在开发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藤井部长对本刊说。

对普通消赞者谈节能环保,不如直接向他们说明一款车的具体耗油能减少多少更有效果。在设计阶段,把混合动力车比普通车高出的售价在三年内通过节油来消化掉,这是茵赛德成功的另一个原因。

在这个理念下,本田的混合动力车与丰田在系统上完全不一样。相当于茵赛德心脏的“本田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系统”,采用的是引擎与电动马达两个动力源同时驱动的并列方式,在引擎力量不够的时候,马达能出来助力,但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引擎。

本田IMA方式与普瑞斯采用的“Toyota Hybrid System”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本田方式更加简洁、易于小型轻量化及低成本化。让消费者只用三年时间,就能收回附加混合动力装置后上升的购车成本。此开发理念得以实施,是茵赛德成功的一个关键。

突遇美国引发的危机,丰田损失4610亿日元

眼看着茵赛德在独占鳌头,丰田作为日本汽车中的老大,却一时还找不到能够迎战本田的最佳策略。

在最新发表的企业财年年报上,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2008年财年,丰田在全世界少卖了134万辆汽车,受日元升值的影响,丢掉了7600亿日元的利润,最终让丰田损失4610亿日元。而到2010年3月底截止的2009年财年中,丰田很有可能最终损失8500亿目元。

看看丰田在中国的情况,也能感受到丰田的捉襟见肘。2009年1~3月,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中,一汽丰田勉强排在第10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3%。前10大企业中,丰田的下降率最大,这与善于学习、勤于改善的丰田形象,似乎截然不同。

中国开始对排气量在1.6升以下的小型车实行减税政策以后,日产、

本田、铃木等日系厂家享尽了新政策的特惠,先后进入旺销阶段,但丰田一人向隅,在媒体上该公司力推的“雅力士”,并没有卖出火热来。

原以为丰田的高级车“雷克萨斯”能卖得红火,但结果也不然。一位美国媒体的记者,给中国几家专门销售雷克萨斯的4s店打电话问销售情况,采访结果是来了5份订单,丰田仅能销售1辆。原因是丰田预见中国市场可能会“转寒”,提前停止了对中国的供货,在中国汽车市场依旧火暴的时候,丧失了巨大的商机。

推出新版普瑞斯,丰田希望夺回一城

2009年5月,丰田推出新款普瑞斯,希望以此从本田那里夺回一城。

普瑞斯的总销量在100万辆以上,是个相当成熟的汽车,但造价一直居高不下,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排气量1.5升的普瑞斯,售价233万日元(约14.4万人民币),属于价格较高的汽车。其在中国的售价更在27万人民币以上,要比排气量在2.0以上的车还要高出不少,更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5月推出的新款普瑞斯,排气量提升到1.8升,加长后的车身,也更显得有气势,在价格方面,降到了205万日元(约12.7万人民币,中国国内售价尚未公布)。不过,价格依旧在日本消费者心理承受点(200万日元)以上,想要在销售量上超过本田的茵赛德,估计还有不少困难。

本刊记者希望能采访丰田方面的相关人员,了解新版普瑞斯的情况,但目前该公司在华人员无一人能出面回答记者的采访。记者从日本媒体披露的信息看,认为新版普瑞斯虽然在日本的销售价格比茵赛德高出了16万日元,但从排气量大大超过茵赛德、车内标准配置了CD音像等方面看,这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的差价,是日本消费者应该能接受的。夺回一城,丰田并不是没有希望。

但是有两点不可忽视。第一是受本田茵赛德的影响,新版普瑞斯很有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按自己的意愿设定价格,新版普瑞斯能否给丰田带来巨额利润,现在很难下结论。第二是,在小型车、低价车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时候,新版普瑞斯走大型化、高级化之路,这很可能与企业的环保理念矛盾,反过来又会影响普瑞斯的销量。

本田丰田之战还在进行中,这场战斗最后会扩大混合动力车的普及,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猜你喜欢
赛德排气量动力车
北京赛德车门制造有限公司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氢电混合动力车功率匹配对比研究
提高二氧化碳压缩机排气量方案比较
再生铜工业基准排气量的比较与分析
基于能流图的混合动力车数据分析方法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新型排气热回收装置POWEREV
基于ADVISOR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混合度的研究
成功来自于正确决策——访吉林赛德精密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立新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车船税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