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创新

2009-07-29 07:11冯月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7期
关键词:昌平区三等奖二等奖

冯月利

信息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

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利用这一技术平台,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力度。

领导重视 加大软硬件投入

学校领导是学校的决策者,是“整合”的带头人。学校领导高瞻远瞩,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首先进行硬件改造。因为硬件条件是“整合”的基础。2003年我校投入500万元,对硬件进行大规模改造。为每位教师配备了高配置的电脑,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办公室安装了打印机,增加了两个学生机房,学校备有资源库,建成了百兆校园局域网络,与北京电教馆宽带连接。学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已经与昌平区信息中心相连,2003年3月,我校的校园网正式对外开通,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加强培训 更新观念 提高运用水平

1.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几年来,我们先后聘请了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所长马承先生、特级教师林生香女士、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材编写部主任孙平华等专家以及区进修学校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研员赵守巨做我校的顾问和业务指导。他们为我校提供最新的教改信息、研究动态,推荐介绍最新教材及教法,联系外出学习与研讨,亲临学校听课、评课、做课,全方位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了解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用较少的经费投入,教师花较少的时间,却得到了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科研理论及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提高了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的研究质量的水准。

2.组织培训,提高运用水平。

教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的效果。几年来,我校共派出各学科教师100多人,参加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有关信息技术培训班,学校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大规模地、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由计算机教师讲授辅导。培训主要内容主要有课件制作、办公自动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使教师初步形成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的观念。

截至目前,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都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B级证书,大部分教师参加过“网络应用”、“Authorware”“网页制作”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计算机学习班。

教师积极性高 运用恰当合理

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先行完善,使广大教师应用各种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积极性。通过培训以及不断实践,我校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绝大部分教师能自己设计、制作、收集、整合课堂上教学课件,课件生动形象、简练实用、信息量大。通过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也使教师们改变了旧的学科观念,有意识地思考信息技术在本学科的融入,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结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常用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做课都能根据教学需要熟练、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取得显著效果

1.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近年来,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水平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技术也相应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课件比赛中获奖。在2004年昌平区基础教育系统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孙富荣老师制作的课件获一等奖,姚永玲、郑秀兰、王志明、张舒老师制作的课件获二等奖,黄会萍老师制作的课件获三等奖。在2004年信息技术学科青年教师课比赛中牛丽颖、杨利媛老师获二等奖。在第五届昌平区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中李立茁老师获二等奖。在2004年北京市青少年计算机作品主题竞赛中杨利媛老师制作的动画《祖国腾飞》获三等奖。在2005年中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孙富荣老师制作的课件《Language Study》获得三等奖。在2006年昌平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中马建玲老师的课件获得三等奖,魏玉宝老师的多媒体教学录象课获二等奖。

在多年的实践中,教师们总结出经验,形成理论,撰写了多篇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2003年在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论文评比中,张翠珍老师论文《由大运河的变迁一课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获二等奖;在2004年昌平区第十五届教科研成果论文征集中李鲤老师的《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荣获三等奖;在2005年《现代教育报》“素质教育经验谈”论文评比中魏玉宝老师的论文《多媒体与高中英语教学》获得一等奖;在2005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优秀论文评比中李杰老师的《关于多媒体辅助政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三等奖;在昌平区教育学会2005年优秀教科成果评比中王淑荣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劳技学科整合体验》获三等奖,李宗娟《多媒体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讨》获一等奖;在2006年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初中物理教师周晓静的《初中物理重力》获二等奖,初中历史教师续曼莉《寻访丝绸之路网络课件》获二等奖;在2007年昌平区第16届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赵晓笛《网络环境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获二等奖,邹红的《多媒体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获三等奖;在2007年北京市第六届课改征文中孙富荣老师的论文《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红梅老师的论文《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整合教学尝试》获一等奖。

2.涌现出以中学外语教研组为代表的优秀教研组。

中学英语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实践,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气氛。在教学中,他们勇于创新,注重整体教学,以人为本,以用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多媒体,扩大课堂信息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形象性,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教师们注重知识的传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小组活动,在做听力训练之前,先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注重了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教师上课精神饱满,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情景,给学生创造说和写的环境,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语言训练活动。如魏玉宝老师的课,他所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设置了一个个台阶,让学生组逐步理解。

外语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能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板书、教材、现代化手段3个体系的交融,确实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迅速达成。教研组教师曾多次做过市级公开课、区级研讨课,都得到专家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外语教学成绩在校内及昌平区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2007年的高考中青年教师邓建青老师所教学生取得了区英语单科状元的好成绩,在全区引起了震撼。其他教师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此列举一二。

马建玲老师:

①获得昌平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三等奖。

②2005荣获第二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外研社杯”英语教与学展示活动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③2006年1月荣获北京市第三届基础教育“外研社杯”英语教与学展示活动优质课评选市级一等奖。

④2006年获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评比市级三等奖。

魏玉宝老师:

①论文《多媒体与高中英语教学》在《现代教育报》“素质教育经验谈”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②多媒体教学录象课获昌平区录象课二等奖。

张秀利老师:

2003年10月《比尔·盖茨》课件获得“市外研社杯”三等奖。

孙富荣老师:

①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B级证书,参加过“网络应用”“Authorware”“网页制作” 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计算机学习班。

②2002年,制作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多媒体课件获得了昌平区基础教育系统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的一等奖。

③2005年10月课件《Language Study》获得中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等奖。

④在2007年北京市第六届课改征文中论文《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获一等奖。

黄会萍老师:

2003年所制作的英语课件荣获昌平区课件比赛三等奖。

3.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这几年,我校的中考、会考、高考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中考各科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进入前十名,被评为十佳学校。高考录取率在区几所普通校中也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教学成绩不断提高,一步一个台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们尝到了甜头,越来越体会到它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还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多研究、再认识,更深入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及作用,不断开拓新领域,攀登新的高峰。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前锋学校)

猜你喜欢
昌平区三等奖二等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专题·融媒瞭望哨
丰收的喜悦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WZW—bewell摄影月赛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三等奖获奖名单(初中组)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