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新闻生产的若干思考

2009-07-31 01:01
网络传播 2009年7期
关键词:报业宁波多媒体

田 勇

今年1月13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全国首家全媒体新闻部,首批15名记者每人配备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和笔记本电脑,实行24×7的多媒体信息发布模式。5月初,新设立基于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的3G事业部,实现多媒体、即时和互动的移动新闻播报。6月上旬,投资2000多万元历时一年多建设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接受新闻出版总署的评审和验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等媒体手段和全媒数字平台来试水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体系,进行从单终端、单形态、单向的传播转到多终端、多形态、多向的传播模式的尝试。

进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传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网络信息传播应用技术与移动信息传播、多媒体信息传播融合交汇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正在或将会出现重大的变革。媒体的数字化生存模式日益成为报业探索的重点,传统报道方式的多媒体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融合媒体”等新概念新理念影响着报业的内容生产和运营策略。通过流程再造以促进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是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变化而推出的重要应对举措。在不远的将来,全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或将成为数字化时代报业生存的一个重要选择。全媒体传播对报业集团而言,其实质就是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媒体融合,从报纸产业转变为内容产业。

以媒体融合为目标的多媒体实践在国内外方兴未艾。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在新的办公地点中,将独立办公室模式改成了报纸和网站的编辑记者共同办公的大平台模式。同样的编辑部也出现在美国的“坦帕新闻中心”和《纽约时报》采编部门。而在国内,除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模式,还有主要通过搭建数字技术平台进行媒体融合生产的,如烟台日报报业集团;有主要通过流程再造、虚拟组织的运作进行全媒体拓展的,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有在主报专门设立滚动新闻部进行多媒体拓展的,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等。

近年来,传统报业的自身价值受互联网等新媒体因素冲刷,影响有呈弱化趋势。一些报业集团出于适应数字时代的报业生存发展考虑,从体制和机制上开始为数字化生产、传播、营销、投资和管理搭建战略架构和统一平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平台、多介质、多层次和多次销售。

全媒体的核心

在全媒体传播中,新闻内容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加强“多媒体”采访制作同时,重视以“聚合和互动”为重点的全媒体整合,为受众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媒体的新闻信息服务。

全媒体新闻特点。首先是具有“多媒体”特质。报纸记者以往都是用图文手段报道一个新闻事实,而全媒体记者须是全能记者,首先学会做视频多媒体新闻,利用视音频和图文等多种手段进行即时新闻报道。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中,传统报业较之广播电视应有更大的危机感。目前一些报业集团,利用新闻网站、3G手机等新媒体拓展多媒体特别是视频新闻宣传,同时在报业集团培养多媒体的新闻队伍,为媒体拓展创造新的条件。4月16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袂推出宁波市市长与广大市民多媒体对话节目。全媒体记者对节目反映的社会民生热点问题进行视频跟踪报道,其中市委书记还重点批示了网上反映市区莱条道路垃圾整治问题。宁波手机报即时互动,并推出书记市长对话交流的系列解释性报道,还配发《市委书记与网友对话是阿拉宁波版的“炉边谈话”》等耳目一新的评论。集团下属各报头版配发对话内容和各方反响,使多媒体对话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互动性”优势。全媒体新闻吸收了互联网、手机等的互动优势,使传受双方互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既丰富了新闻的内涵,又拓展了新闻的空间。受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又是新闻的参与者;传播者既是新闻的报道者又可以是新闻的被报道者。

全媒体新闻一定程度上是“互动性新闻”。以“互动”为抓手,延伸全媒体新闻价值链。通过论坛互动、活动组织等方式,让受众与新闻互动起来,新闻和评论结合起来,体现受众对重大主题新闻的参与价值,并搭建开放性的报道平台。

“聚合性”功能。以“聚合”为形式,突出媒体资源优势。所谓“聚合”,是指全媒体采编人员对主题稿件,组合相关背景介绍、论坛意见讨论、原创评论集纳、视频图片展示、后续新闻跟进等,通过图文新闻、视频新闻、评论新闻、互动话题、相关新闻等整合,使之成为全媒体报道的一个中心。全媒体新闻部通过策划、聚合,将信息搜集、整合、加工、提高,力求滚动性全面地进行报道,把新闻事件更广阔更深入地展示。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中国宁波网与集团各报新闻进行“聚合”和“互动”编辑,在网站、手机等媒体重要新闻发布时配上新闻评论、论坛互动、相关图片视频等,形成跟进式的全新新闻产品。同时力图实现重要新闻专题化,专题节目新闻化。

在今年人大政协“两会”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全新亮相。通过网络直播开幕式、多媒体系列报道、代表委员视频访谈以及原创评论等,多侧面、立体生动地传递了“两会”实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推出“保增长促调整”、“重大项目会展攻坚”、“创新服务,增强活力”、“重民生,保就业”等四期代表委员与市民的视频交流节目。加强系列原创评论,《宁波克难攻坚的民间视角》等评论掷地有声。论坛推出“两会”话题,手机和电话连线形成了网上网下“共话两会共议民生”的舆论氛围。报道充分发挥报纸直面、网络聚合和手机滚动优势,强化了宣传效果。

全媒体新闻的要求。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全媒体的报道要求是“短、平、快”,要从“第一时间采写”变为“第一时间发布”和“滚动报道”。

短:短小精悍。新媒体传播即使拍摄连续视频,也要注意将报道有机切分,这样内容既丰富,又便提炼不同主题。也便于受众收看阅读互动。

平:面对各种载体不同终端,要多注意平民视角,多考虑受众的普遍接受。同时充分利用全媒体优势,与受众平等充分地进行互动。

快:不但要第一时间采写,而且要第一时间发布。全媒体人员要善于运用各种报道手段,记者尤要学会事发现场用电脑、手机报道。

而对专题新闻则需要有新闻“包场”意识。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全媒体优势,穷尽新闻资源,成为人们了解新闻必须到达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的要求。全媒体新闻具有非线性的采编播特点,很重要的在于流程再造和寻求规律。“全媒体记者”也不是简单的“视频记者”,除了要做好一般视音频新闻采访制作外,还要掌握全媒体新闻生产所要求的“用脑”、“用眼”和“用手”,

用脑:做全媒体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全媒体新闻要适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其它载体特点,

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用眼:做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全媒体记者要善于与受众互动。

用手:全媒体记者要会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多种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信息载体的聚集,使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全媒体运营

全媒体实践是传统报业向报业融合转型的重要抓手,要探索一种融合型采编传播模式,推进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就目前一些报业集团而言,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解决统一平台问题,新闻网站解决内容载体问题,手机报等新媒体解决多终端发布问题,报网互动解决资源整合问题。近几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基础平台,以“一网四报一平台”为抓手对新媒体实践进行了积极全面的探索。

搭建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整合媒体资源。内容生产平台是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核心部分,实现集团所有编辑、记者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互动。记者通过平台制作上传发稿;编辑同时完成对文稿、图片、音视频、Flash等内容的编辑加工,并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之间创建关联关系。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建设内容生产、业务处理、决策管理、客户服务和网络支撑五平台合一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目前,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全面上线。

以新闻网站为内容平台,先行全媒体新闻生产。新闻网站既是当地主流新闻媒体,又是报业集团媒体融合的基础平台。中国宁波网2004年10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网上视听业务;2008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网络数字出版运营许可证。目前,多媒体新闻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网视》、《对话》、《城事热线》、《天一红人堂》等多媒体品牌。网站成为全媒体新闻的主要运营者和发布载体之一。

增强新媒体的市场覆盖,发挥信息反复折射传播效应。信息经过多渠道地反复立体传播,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反应,从而使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在3G手机时代,移动、联通和电信手机报市场有望更均衡。目前宁波手机报收费用户达到50多万户,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之一。形成了“宁波手机报”新闻主报、“方向盘手机报”交警司机报、“掌握前程”人才报、“笑对人生”娱乐报等多报种。

多媒体数字报市场前景可期待,美国已有停止出纸报而发行数字报先例。互动多媒体数字报“播报”,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底评估,是全国唯一独立形态的多媒体数字报。与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合一后,大大拓展了数字报空间。户外电子显示屏报是可以争取的市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如今已有近100个户外显示屏分布在社区、广场、公园。

建设全媒体记者队伍,打造新闻“全种兵”。加强全媒体采访力量,配备视音频采集设备,主要对于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和滚动新闻的采访,为集团各媒体提供以视频报道为主的多媒体新闻信息。随着3G通信的成熟,全媒体记者更多地以手机+电脑+摄像机结合的方式向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提供全媒体新闻。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成立,由中国宁波网日常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100多人的社区DV播报员。全媒体记者同时兼职论坛博客,与网友播报队伍互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全媒体队伍建设。

通过全媒体流程再造,加强报网融合。在传统流程上,新媒体依然是报纸的配角,新闻只有在平面媒体上刊发后,才能在网站、手机报等数字平台上陆续发布,难以发挥数字媒体的快捷优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依托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对内容生产流程进行重造,并规定各媒体的电子信息版权归集团拥有,授权中国宁波网使用。逐步把旗下各报新闻资源与中国宁波网融合。一些报纸未见报稿件已与中国宁波网第一时间共享使用。报业集团鼓励报社记者采制视音频新闻,传统纸媒体推广图文、视音频等复合技术的信息采访采集,以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编辑和多媒体发布。

全媒体思考

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与报业体制机制的创新密切相关,要真正成为报业内容生存的重要实现途径,还要有赖于报业新的文化价值的重塑,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新的人才结构的构建,内部利益格局的调整。在全媒体探索中,集团各媒体不仅仅想的是自己可以成为什么,还要多想在一个新的业务流程中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不但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既有利益,更多想的是如何和别人利益融合做大新蛋糕。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拓展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报业集团新闻生产合力,扩大新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拓展新媒体业务和全媒体产业,从而最终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媒体生存。保持平面媒体优秀传统并充分发挥数字媒体前沿优势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长期课题。

猜你喜欢
报业宁波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