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考究

2009-07-31 01:01宋广林
老区建设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

宋广林

[提要]本文结合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的出版史实,阐述了我国近现代美术文献发展的状况及特点,并指出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的出版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极具价值。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

美术文献是指所有与记载、描述、解释、评论美术活动、美术作品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文献。先秦到清代,我国艺术著作浩如烟海。古代的诗论、文论、乐论、画论和书论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对其进行整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一、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美术文献

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一批对中国古代书画史、书画理论进行资料整理与研究的论著。黄宾虹、邓实编的《美术丛书》(1911福州国光社出版),囊括了我国历代的画论、画法、画史、书法、书史等文献资料以及磁铜玉石、雕刻摹印和少量词曲传记杂记等,开创了20世纪系统整理古代美术文献之先河。余绍宋编的《书画书录解题》(1936上海中华书局)十二卷,著录书画文献八百六十种,画学文献五百七十种,有解题者三百余种,收录及整理了自东汉至20世纪30年代有关书画文献的史迹,此书“是为中国画学开忠实考据之始。”于安澜编的《画论丛刊》(1937中华书局),辑录了画法画理之作五十多篇,对美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沈子函的《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943世界书局),收录了自顾恺之到清代论画著作共75部,按朝代和时间先后编排。马克明的《论画辑要》(1928年商务印书馆)、赵诒深的《艺海一勺》(1933年)、朱剑芒的《艺术名著丛刊》(1936年世界书局)、《丛书集成初编》(1935—1937年商务印书馆)等古代书画史论著作,对整理我国书画理论、保存美术文献贡献巨大,也为读者研读书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读本。近代著名的画家、理论家陈师曾、郑午昌、潘天寿、俞剑华、胡蛮、李朴园、滕固和刘思训等撰写了一批系统研究中国美术史的著作。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1929上海中华书局),熔画史、画论于一炉,具有理论与材料并重的特点。《中国美术通史》是郑午昌的另一著作,1935年中华书局作为“中华百科丛书”之一出版,其特点是将中国美术的演进同世界美术的发展进行比较,认为只有复兴民族艺术,并吸收外来文化的“滋补”,才能发展中国的新艺术。俞剑华的《中国绘画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此书采用中国历史按年代编史的方法编成,体系完备、纲目清晰。著名美术史论家、戏剧理论家李朴园的《中国艺术史概论》一书,研究了近代中国的雕刻、建筑、绘画等的现状和发展道路及前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唯物辩证法,并以文化传布说为其补充,这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术简史著作短小精悍、简明扼要,是中国美术通史研究格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滕固的《中国美术小史》(1926年)、马振麟的《中国画学纲要》(1936年)、刘海粟的《国画苑》、诸完元的《中国画学浅说》(1944年)等。在中国美术通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美术学家们对美术断代史亦开始了初步的研究工作,如滕固著的《唐宋绘画史》,朱杰勤著的《秦汉美术史》,傅抱石著的《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等。

二、1949年至1976年的美术文献

编写通史教材是50年代最主要的美术史撰述形式。譬如胡蛮新著的《中国美术史》(1953文艺出版社,系胡氏据在延安鲁艺所写再次修订)、李浴著的《中国美术史纲》(1957人民美术出版社,系李氏在东北美专授课讲义)、阎丽川著的《中国美术史略》(1958人民美术出版社)、阿英著的《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朝花美术出版社)、阿英著的《中国连环图画史话》(1957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谢稚柳著的《敦煌艺术叙录》(1955上海出版公司)、潘兹著的《敦煌莫高窟艺术》(1957上海人民出版社)、罗子著的《北朝石窟艺术》(1955上海出版公司)、温廷宽著的《中国北部石窟雕塑艺术》(1956朝花美术出版社)等。50年代美术史著作中引人瞩目的一类成果,是多种中国美术通史教材。就美术史研究而言,从个别和局部进行,比通史更易深入;但通史之所以受到欢迎,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宏观的阐释,在于这种阐释有利于对遗产的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此外,一些新编的断代画史和画种专史还有认真整理的美术年表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陆续出版。主要有童书业的《唐宋绘画论丛》(1958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刘凌沧的《唐代人物画》(1958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傅抱石的《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1960上海人民出版社)、俞剑华的《中国壁画》(1958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王伯敏的《中国版画史》(196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郭味渠的《中国版画史略》(1962朝花美术出版社)、《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1958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和徐邦达的《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196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这些著述,有的论述充分亦有见解,有的只是对材料的梳理。其中刘凌沧的《唐代人物画》研究较为深入,不仅打开了按朝代就某一画科撰写画史的体例,而且材料丰富、脉络清楚、见解透彻。

三、1976年至今的美术文献

以文献纂集为主者,有《六朝画家史料》、《隋唐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明代院体浙派史料》、《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画品丛书》等。各种画家史料不但对引用资料一一注明出处,甚至注意了版本的选择与校勘。以编集图录为主者,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美术全集》、《中国书法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敦煌石窟》等石窟艺术图录、《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系列(即所谓六十卷)。这些图录收录作品均能说明藏所(窟号、位置)、尺寸、本地乃至时代与真伪,旨在较系统地推出丰富而翔实的资料。90年代以后,中国美术通史和绘画通史的编写由简明而详瞻,由单一模式而走向多样发展,带动了断代史、专史和个案的研究。关于出版的美术通史和绘画通史,主要编写于1967年前而于此时正式问世,如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张光福的《中国美术史》。1988年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全书分八卷十一编,五十四节,二百五十万字,插图二千多幅,涉及各朝代美术家二千多位。《通史》集国画、雕塑、版画、油画、书法篆刻、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多门艺术为一体,囊括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美术精华,可谓集各种门类艺术之大成。2006年由齐鲁书社出版,王朝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是论述中国美术和与之相应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自发生以至清末发展演变史的专著。《中国美术史》以时代先后为序,分列12卷:原始卷、夏商周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代卷(上)、宋代卷(下)、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加附卷《年表索引卷》,共12卷。全书约500万字,彩色图版及线描插图、图表和黑白图片各近5000幅,图文并茂、体大思精,是我国20世纪规模最大、最有力度的多卷本中国美术史巨著。90年代初林木相继出版的《论文人画》(1989)和《明清文人画新潮》,也产生了相当影响。在20世纪的美术史和近代美术专史的著述以及专题研究上,主要有:《当代中国美术》(王琦,1996)、《中华民国美术史》(阮荣春、胡彦华,1994)、《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1991)、《中国现代美术史》(吕澎、易林,1992)、《现代中国画论集》(郎绍君,1995)、《中国画与现代中国》(刘曦林,1997)等,反映近代美术活动与美术传播的《中国美术社团漫录》(许志浩,1992)也同时出版。其中《当代中国美术》是《当代中国》丛书之一,由美术界老中年著名学者编写,始于1949年、终于1992年,按各美术门类撰写,附有图版与大事记。编者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可靠的事实资料如实地记载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与成就,并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加以总结,便于读者按美术门类了解建国后的美术演进与收获。《中国现代艺术史》由年轻学者合写,始于1979年、终于1989年,是对1967年后十年美术特别是美术新潮的史实记载与理论描述。该书作者自称全书编写遵循着批判历史主义的主旨,本着“存在就是合理”的原则,在对三个时期的记载评议中强调了精神变革与批判传统,持论未见平实而资料异常丰富。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上下册,2007,北京出版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从古至今有记载的艺术家,其所涉猎的艺术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篆刻、工艺美术、民间艺术等;经过近百名专家学者历时八年的潜心编撰,形成了近七万七千多个条目、八万余名艺术家、七百五十余万字的辞书巨著。其容量之庞大、内涵之丰富都是空前的,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极具价值。

责任编辑:李志敏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