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2009-08-01 07:06赵冰冰穆丽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个性特点

赵冰冰 穆丽婉

摘要: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把握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其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气质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旅行目的、不同旅行状况的旅客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服务的方法、服务的侧重点就各不相同。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学习,反复实践。

关键词: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旅客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F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44-02

在客运服务工作中,只是单纯的热情、勤快、主动服务,而没有针对旅客的心理需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时越勤快、主动,越让旅客产生反感。比如有的患病旅客想要安静休息,不愿被人打扰,此时乘务员总去问寒问暖,旅客当然不愿意。如果我们能了解旅客的心理,根据其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就把工作做到了点子上,把主观努力与客观需要统一起来,必然受到旅客的欢迎。

要想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的客运人员必须学会观察、了解、掌握旅客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旅客的个性心理需求,从而探索服务规律,提高服务水平。

一、根据旅客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提供服务

(一)按照人的气质划分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为此就要有不同的服务方式

胆汁质气质的旅客,往往性格急躁,快人快语,喜欢与人争论,情绪容易激动,对服务的评价也容易走极端,旅行中又常常粗枝大叶,丢失东西。客运人员在服务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要谦让、宽容,不计较他们过激的语言,安抚好他们冲动的情绪,并随时提醒他们不要乱丢乱放物品。

多血质气质的旅客,往往表现得活跃、好动,他们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对人热情大方,喜欢与人聊天,收集各种信息,打听各种新闻,而且感情外露。乘务员在工作中要尽量满足他们爱沟通、交流的心理,主动向他们介绍一些站、车上的设施,安全规则及沿途各地的风景、特产。

黏液质气质的旅客,通常表现得很安静。少言寡语,一般不主动与人交谈,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慢,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但他们做事稳重,自制力非常强,讲话慢条斯理很少打扰别人。回答他们的询问时,要放慢语速,重点地方要适当重复。一般情况下不要与他们过多交流,以免引导起他们反感。

抑郁质气质的旅客,感情很少向外流露,有事一般不愿对别人讲,愿意闷在自己心里,旅行中往往很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对事情体验深刻,又很敏感、好猜疑,想象丰富,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表现得非常痛苦。为他们服务时,一定要体现出十分的尊重,态度要亲切和蔼,讲活清楚明了,不要和他们开玩笑,以免产生误会和猜疑。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关心,给与帮助和安慰使之感到温暖。

(二)不同年龄段的旅客表现出不同的旅行心理需求

首先老年旅客(60岁以上)的心理特点是,追求安全、安静。老年人大多体力较弱,尤其是单独旅行的老年旅客,通常是我们服务的重点。由于老年人听力、视力减弱,大脑反应也比较迟钝,行动上迟缓,语言表达方面也不够清楚、流畅,心理上又敏感多疑。因此客运人员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服务态度要恭敬、和蔼,细心观察老人的行为举止,了解他的心理需要,与老人交谈时语调要热情、柔和,尽量使用老人听得懂的口语、方言,动作要敏捷、适度。

其次对青少年、儿童旅客,针对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聚堆、热闹又往往粗心的心理特点,及时提醒他们注意旅行安全,站、车上的安全设备、设施不能乱动,注意上下车的时间,以免漏乘;候车及乘车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卫生,以免影响其他旅客休息;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尽量给予解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成年旅客来说,他们比老年旅客行动灵活,比青少年旅客成熟稳重,对客运服务工作的要求也比较高,服务中要多向他们征求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向他们请求帮助。当然不同体质的旅客对服务的心理需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三)不同职业的旅客有不同的特点,服务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首先是农民旅客,由于他们不常出门,旅行信息少,缺乏旅行常识,在旅行中很在意旅行费用,能节省就节省,而乘车时携带的东西又较多。突出的心理特点是紧张,有问题不敢问、不知道该问谁,有时又听不懂广播术语,总怕买不着车票、上不去车;上车后常聚在车门口,不敢往车厢里面走,担心坐过站,下错了车等等。乘务员一定要非常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们,提示他们该买什么票,上哪列车,什么时候到站,买什么样的食物更经济实惠。

其次是工人旅客,他们一般都能自觉遵守铁路的有关规定,维护站、车秩序,对旅行条件要求不高,喜欢经济、实惠,能有个座,喝上水、吃上饭就行。有时没座也能将就。而且能积极主动协助和支持客运员的工作。所以对他们要给与充分的尊重和提供方便。

对于军人、干部、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旅行经验,表现出要方便、顺畅的心理需求,一般注重文化生活。旅途中希望能看看书、读读报、听听新闻;注意乘车环境是否整洁、卫生,安静、安全,更注意客运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常提一些意见或建议。和这些旅客接触时,态度要诚恳,表情要谦恭、温和,对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要表示虚心接受、真诚感谢。

(四)旅客因不同的旅行情况、不同的旅行目的心理需求也不同

比如长途旅客注重乘车条件是否舒适,乘车环境是否安全、卫生,而短途旅客更在意乘车的快捷、方便;旅游的旅客和就医治病的旅客心情截然不同,前者往往要求在站、车上能休息好,并提供更多的旅游信息,后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方便、照顾,万一出现病情严重,及时得到站、车的应急处理等。再有像没有买到车票,由于有特殊情况急于上车的旅客,上错车、坐过站、下错车、漏乘的旅客,携带品超重上车或误带危险品上车的旅客,物品丢失的旅客,列车晚点或超负荷列车上的旅客等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客服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提供正确有效的服务,才能真正使旅客满意。

二、掌握旅客个性心理需求的方法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的服务理念

旅客是上帝、是父母、是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把追求旅客的感动看成运输企业永远的奋斗目标。客运人员一定要把旅客看成是亲人,所有的工作都要以旅客为中心展开,以他们满意为目的;要把旅客看成是朋友,要用真诚和热情换来旅客的真挚感情;要把旅客看成是自己,将心比心,真正没身处地为旅客着想。

(二)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客运人员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掌握与运输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服务方法;还要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更要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把所学的理论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既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人格素养,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细心观察、反复实践

从旅客所持车票了解是长途还是短途,是始发还是中转:观察旅客的外表、服饰、携带品,可以看出旅客的职业、民族、旅行目的;从旅客的外貌、动作,识别年龄、身体状况,是否患重病;从旅客的表情、神态分析其心理活动动机,比如有的旅客坐卧不安、心慌意乱、精神紧张,就可以判断该旅客可能遇到了麻烦或有了违章行为;还可以通过与旅客沟通交谈,了解旅客的性格、情绪,对运输企业有哪些意见和要求等等。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铁路旅客运输企业要想占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仅靠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热情、主动的服务,远远不够,还必须根据旅客的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而了解掌握旅客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方法很多,需要客运服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复揣摩,长期积累。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个性特点
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教育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