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2009-08-01 07:06陆平山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爱国主义

陆平山

摘要:在抗日民族战争中。中国人民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产生,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和革命斗争精神,具有最显著、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K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60-03

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中国人民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用自己坚韧意志和血肉之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战精神。诞生于硝烟炮火中的抗战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在抗战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的历史,争取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谱写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宣传抗战精神,正确认识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必要的。

一、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就是当年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格的综合体现,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

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反对侵略行径。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水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这不只是某个人的豪言壮语,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它表现了全民族在民族危机面前同仇敌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坚定立场。从日寇的铁蹄踏进东北的时候起,东北人民就自发地拿起武器,进行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此后14年中,从沈阳到喜峰口,从芦沟桥到上海,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严正立场。

中华民族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还表现在对叛国投敌行为的憎恨和坚决斗争中。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一向盛赞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鄙视认贼作父、引狼入室的汉奸、卖国贼,坚持爱国是大忠,卖国是巨奸的原则。“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一价值观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民族败类的唾弃。在抗日战争中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同极少数民族败类、汉奸、卖国贼同样进行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使王克敏、殷汝耕、汪精卫、周佛海等一小撮丧失民族气节、卖身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汉奸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二)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积极进取、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显示出“贫贱不能移,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也是一个弱国,没有力量在同日本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取得速胜,但她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韧性同侵略者战斗到底,直至将他们逐出国土。这个过程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曲折、漫长、艰苦,但无论怎样的艰难凶险,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都不能动摇抗战军民的战斗意志。他们知道,在一个凶残野蛮的侵略者面前,除了战斗,别无选择;他们深信,只要坚持战斗。百折不挠,

“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中国人民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树立必胜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坚持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洗雪了百年国耻。

(三)顽强奋战的英雄气概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七七事变前,日本的工业总产值就达到6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13.6亿美元,其差距是4.4:1。日本陆军在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日中空军军力比率是8:1。海军军力比率是13:1。由此可见,日本的军事力量占有明显优势。但八年抗战的结果众所周知,现代化程度低、又贫又弱的中国战胜了现代化程度高、又富又强的日本法西斯。那么,贫弱的中国靠什么战胜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帝国主义呢?从有形的国力来说,在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从无形的国力来说,则在于中国军民有为保卫国家顽强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作后盾。日本侵略者虽然一时蹂躏我神州大地大片国土,但它不可能征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日本之所以最终失败而中国之所以最后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烈现实,中国军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与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的历史上又一次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新篇章。

(四)舍身报国的崇高气节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心照汗青”就是这种崇高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每当祖国有危难时,舍身报国的崇高气节就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斗,

“舍身报国”本身就包含着牺牲。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许许多多为保卫祖国英勇战斗、慷慨赴义的民族英烈。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及广大爱国民众,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国家的尊严,表现出舍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五)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

为了驱逐日寇,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我国人民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倾注全力支援前线,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表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大后方,人民群众负担了维持五百万军队的开支,克服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压力,维持着最低生活水平。广大群众还承担了如修筑滇缅公路等大型艰巨工程的重任,为抗战胜利奉献了自己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在根据地,抗日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日伪的封锁。战胜了日寇的野蛮的“三光”政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成为激励中国人民长期抗战并最终获得胜利的精神支柱。

(六)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算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十四年;从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算起,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战历时八年。这期间,抗日战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经

历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最后到战略反攻的过程;经历了从单独抗战到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携手抗战的过程。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屈服,始终坚持斗争,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全国人民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懈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

二、抗战精神形成的基本原因

(一)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直接体现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爱国主义早已融入我们民族心里,成为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每当有外国侵略时,中华儿女都能够万众一心,共同抵御,表现了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抗战精神的基本内容就是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中表现。

(二)抗战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美德,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历代仁人志士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来砥砺自己,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格,并把个人修养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为了捍卫国家利益随时准备付出自己的一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精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形成了英勇顽强、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壮举就是这种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

(三)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多次的野蛮侵略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粗暴的践踏,人民长期备受压迫,丰富的资源惨遭掠夺。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甲午海战英雄的壮举、义和团的反帝斗争等无数反侵略斗争,激励着中国人民的坚强斗志,为后人留下了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以来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从发动甲午战争占领我们领土台湾,到日俄战争霸占辽东半岛,再到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充分暴露了它的狰狞面目,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早已对其痛恨至极。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压抑在中国人民心头上的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新仇旧恨在抗战的旗帜下得到进发,在继承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精神的基础上,誓死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革命斗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三、抗战精神的基本特征

1、民族性。民族性是抗战精神所体现出的最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根本区别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善良和热爱和平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这种民族特性就有着不同的体现和反应。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这种民族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抗日战争精神所蕴涵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顽强的斗争精神等,都与我们的民族特性紧密相连。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正是有了勤劳和善良,中国人民才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又是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从不惧怕外来的侵略和干涉,为保卫自己祖国的主权、领土的完整和民族的独立,与凶残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他们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义务,把抗日救国看作自己的神圣天职,各阶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保家卫国,表现出了空前的爱国主义热情。从日军踏上我国领土的那一天起,中华儿女就凭借其顽强的斗争精神开始了一场赶走侵略者,保卫祖国的伟大战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2、时代性。时代性是抗战精神所体现出的最鲜明特征。抗战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尽管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抗战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则是永存的。当今世界已不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冷战结束了。冷战时期的显矛盾,随之烟消云散了,但冷战时期的潜矛盾却越来越显现,并相互摩擦和碰撞。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怎样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国内的发展该如何进行和定位,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来支撑,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个重大的问题。抗日战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时代价值就充分显示出来了,抗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焕发出了另外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战场上的厮杀搏斗,也不是大街上的游行示威,更不是民众支援前线那种壮观的场面。而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的共同意志,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不断奋斗的坚定步伐。时代性是一种先进事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和表现,是紧跟时代节拍的。抗战精神所蕴涵的时代价值和特性,将在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熠熠闪光,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凝炼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永恒性。永恒性是抗战精神所体现出的最基本特征。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抗战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高扬的两面旗帜。尽管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变迁,爱国主义的形式和内容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其维护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主权和独立的精神以及抗击外国入侵的斗争精神却是一以贯通的。抗日战争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中华儿女所体现的这种精神,无不是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做出的最好和最准确的诠释。这种精神贯穿于抗战的始终,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巨大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不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华民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抗日战争精神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但其本质和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四、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依靠伟大的抗战精神,取得抗日民族团结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把抗战精神落实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工作之中,体现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之中。

1、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热情的需要。抗战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爱国主义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各阶层各党派各兄弟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奋战,形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夺取抗战的胜利,就是我们全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灿烂结晶。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爱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必须把爱国主义作为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能够最大限度地统一全民族意志、振奋全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特殊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新的篇章,铸造新的辉煌。

2、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最终跨入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追求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如果我们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就会迷失前进方向,脱离实际,空谈误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3、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谋求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永远无止境,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必然规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创新就无从谈起。抗战时期,我们不仅仅是勇敢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宁死不当亡国奴”,而且我们凭着民族的团结和智慧,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抗敌经典,把当时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打得蒙头转向,闻风丧胆,最终投降。创新出奇迹,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新时期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

4、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需要。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历史的经验反复昭示我们,过去获得民族解放是靠“打”出来的;如今我们建设小康是靠“干”出来的。不干则退;不干半点儿马列主义也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5、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自己的纲领和宗旨,在民族危亡关头,自觉担负起抗战的领导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为民族利益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广大共产党员成为实践和体现民族抗战精神的模范群体。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应民族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要在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发扬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无数共产党员在抗战中正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履行着崇高的职责,以自己的革命精神鼓舞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努力保持先进性,在不同岗位、不同领域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率领广大群众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6、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历史是一面镜子,抗战时期的“延安现象”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首府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那里,一系列民主政策的实施,使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与国统区那种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延安现象”它所提示的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为什么延安就像一块大磁石,吸引着海内外青年,投进革命的洪炉里,锻炼成无产阶级坚强的战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因为施行民主新政的延安能够给人们在国统区给予不了的向往新生,追求真理,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这其实与我们如今倡导和施行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一致的。

因此,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大力弘扬抗战精神,让延安精神大放光芒,全面落实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才能有更加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更加充足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九百多万“五老”托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片天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