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2009-08-01 07:06曾庆亮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模板

曾庆亮

摘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文章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钢筋;模板

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86-02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极其不稳定,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的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将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影响到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水灰比的影响也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的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物质。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会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盐碱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碎石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应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并及时筛选及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和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是根据工程要求、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实验室计算及试配与调整后确定的,其所用的砂、石都是干燥的,因此,实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吻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运输距离、施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在施工时,为了保证按设计配合比投料,需根据施工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进行适当修正与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因此在混凝土搅拌前,需对现场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检验,以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制作好的混凝土,在浇筑前需按要求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施工过程中,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人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会取到显著效果。如在混凝土中按要求掺入部分早强剂,会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这会加快施工速度、加快模板周转,其经济、技术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三)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搞好混凝土运输方案,是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的关键,其运输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混凝土工程量、运输距离、地形、道路、气候条件及现有设备等综合考虑,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需要。足够的混凝土运输量,是保证混凝土结构整体性的前提,特别是在不允许留施工缝的情况下,混凝土供给能否保证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选择混凝土运输机具数量和型号时,不仅要考虑混凝土的最大浇筑量和运距,而且还要考虑运输机具与搅拌设备的配合,才能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第二,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产生分层与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运至浇筑地点后,应具有符合浇筑时所规定的坍落度。

第三,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作业时间。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有关规定。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模板、支架、钢筋及预埋构件等进行检查清理,使其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混凝土倾倒时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以免发生离析现象,当自由高度较大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

第二,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振捣,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完毕,以免下层混凝土受振捣而致使结构遭到破坏。

第三,竖向结构(如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垫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用50~100mm铁铲人模。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基本保持一致,振动棒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第四,粱和板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同时进行浇筑,较大尺寸的梁、拱可单独浇筑,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梁和板。

(四)混凝土施工成型与养护的质量控制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地点的不同和结构物的使用等要求,混凝土施工浇筑成型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仅以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在检查中发现,常见的通病有以下几种:

第一,混凝土浇筑前立模检查欠缺。个别工程模板由于使用木模板且重复使用,致使有的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模板间缝隙过大,封堵不严,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有的模板固定不牢固;浇筑混凝土时跑模;这些问题使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形成蜂窝,外观几何尺寸改变。

第二,混凝土浇筑方法不正确。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没有根据结构物的形状、尺寸,有针对性地制定浇筑方法。如在某工程框架结构中,柱子均未分层浇灌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大多数柱子根部出现鼠洞,形成烂根。

第三,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时,没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甚至漏振,使成型后的混凝土造成蜂窝、麻面。

第四,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好。在检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没有及时喷养生剂或覆盖草袋浇水养护,而是直接裸露浇水养护或盖砂浇水养护,尤其是夏季,温度较高,容易使成型后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或微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二、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在施工前进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每道环节的施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监理和质检人员增强责任心,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些质量问题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其通病、缺陷也是完全能够预防和消除的。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模板
电厂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