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

2009-08-01 07:06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

嵇 立

摘要:股票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文章讨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完善。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投机行为;政府干预

中图分类号:F8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48-02

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方泉把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1981—1986年的萌芽时期,这个阶段股票市场没有交易机制,因此仅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则需要等公开交易市场形成之后;1986—1990年是股市的创立阶段,1990年初上海交易所与深圳交易所相继成立,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也因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1990—1992年,1992—1997年为股市的象征性及试点阶段。中国股市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然而在“南巡”之前,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制约,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股市要试点,试点不成就关,或者留尾巴的关,或者不留尾巴的关”一句话保护了股市,而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但在监管机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问题黑市行为大量滋生。而打压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1997—2001是股市的实用阶段。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市的地位正式确立。1999年股市第二次高潮开始,这个增长一直持续到2001年。太过火暴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居高不下,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事件的发生是当时混乱股市的一个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脱困”的一个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质量参差不齐。

2001—2005年是股市的转轨时期,新一届的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时期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资源优化配置一说,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到恢复,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中国的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从2007年至今,在国际油价不断攀高,国内CPI指数不断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下,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再则,许多获利盘的抛压、大小非的解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股票市场开始走向下跌通道。

二、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凯恩斯在通论上指出:“由于人的生命有限,人的本性要求人们快速获取收益,人们在快速赚钱方面存在特殊的热情。而长期收益对一般人来说贴现率较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投机还与人的“赌博本能”有关,认为有“赌博本能”的人是愿意为投机活动付出代价的。这主要体现在股票的换手率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2007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10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点。至2008年12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的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现今我国股市结构缺陷最主要的体现即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3、股市的外部治理环境效率低下,股市难以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由于我周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思路

1、政府、社会、投资者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但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管理者中对股票市场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从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场是筹资的重要场所,发展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积极推荐本地区的企业上市,这种认识使得一些企业上市后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因此,政府应把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通过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资本流人有更大盈利可能的公司。从投资者角度上看,投资者应当树立确投资理念,通过投资企业靠企业发展和资产的增值使自己获得较高的长远收益。另一方面,投资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并成为真正的股东,享受股东的权力,可以从企业获得应有的红利。从企业角度上看,必须从根本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这样才能使企业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乃到国际复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上违法行为的发生。首先。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股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步完善《证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大监管力度。为了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应的税收政策和适应证券市场需要的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资产可信度,增加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杜绝不法市场行为,加大对操纵股价的查处力度。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对策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政府干预在医疗卫生市场中的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