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09-08-01 07:06周月桂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兴趣培养物理教学

周月桂

摘要: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文章对此提出五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手段

中圈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51-02

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对未知事物引起注意的一种内在感受,有了这种感受,人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观察、研究、探讨某个事物,也只有这种自觉主动的介人才会使人真正学到知识。并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年少的时候,其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伽利略在教堂看到马灯等时性的摆动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一头扎进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后来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摆钟,并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可见,兴趣是何等重要的东西。在中学课程中,物理学科因为其客观难度较大,令许多学生感到苦涩而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课堂语言设计,实施快乐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人人胜的导入语会让学生对新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必趣,生动形象地讲解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致,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语言方式导入,同一节课的不同阶段也要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如在导人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好引导方法,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物理课的导入法有趣味问题导入、实用实例导人、趣味游戏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物理学故事导人、设置悬念导入等等,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题的内容中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例如在讲授《电磁振荡》这节内容时可以这样导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每个家庭,同学们几乎每天都在收看电视节目,收听无线电广播,很多人在使用移动电话。我们知道电视、广播、移动电话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呢?要了解电磁波,首先就要知道电磁振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电磁振荡。”一番话既引出了电磁波的内容,也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这个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设计课堂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和掌握具体知识及发展智能都至关重要。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有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下滑再到达平面的演示实验,平面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是毛巾,一种是棉布,一种是光滑的木板。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平面上的滑行距离,得出阻力越小滑行距离越大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联想“若没有任何阻力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另一种方法是设计成小车在平面上通过教师手推小车起步,虽然小车也是在三种不同的平面上滑行,滑行距离也明显不同,但学生就可能产生滑行距离远近是由于教师手推小车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致的想法。两种不同的设计,效果显然不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成教学目的作用当然也就不同了。

三、抓住课堂层次设计,稳定并调控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整体兴趣

注意力分散是学习的大敌,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地集中在学习对象上,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就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学生在感知某一事物时,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稳定不变,尤其是一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一味单调讲授很容易导致他们注意力的降低。因此课堂教学应有层次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不同的内容,并不断提出新问题,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但学生如果注意力长时间地高度集中又会引起注意紧张,这种高度紧张可能引起疲劳而又会使注意力分散。所以,有时要引导学生把注意高度集中在学习内容上,克服各种干扰,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时却要降低注意的紧张程度,避免疲劳的出现。这就是注意力的调整。这种稳定和调控往往能通过良好的层次教学法得到实现。

四、利用CAI课件,通过网络知识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

近年来Internet以其传播速度快、包含信息量大、图片覆盖全球的特点,显示了它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我们获取新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Internet也使物理课程更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到网上查阅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参考网上信息设计CAI课件。创设多样化模拟方式和多种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提出假说、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兴趣,并获得经验,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靠实验来培养。教学中我有时会把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亲自动脑或动手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学习“焦耳定律”时,在学生已经认识到电流通过导体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后,我不急于按照课本上的演示方案立即演示,而是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便围绕着电流强度有关的量,提出电流、电压、电阻、通电时间等,我再向学生提问“这几个物理量与电热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学生猜想、讨论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做演示实验,以验证学生讨论的结果,这样就更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掌握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我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设计发挥能力,以保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维持创新兴趣,采取的方法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后给出一些小型新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把教材中给出的实验内容空出一些操作步骤和实验过程,留给学生去设计,并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如在讨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学生们认为导体的长度、材料、粗细、形状、温度、颜色等都会影响导体的电阻,如何对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呢?这就要进行实验验证。如何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种设计一次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就无形中维持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因为设计性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而总结出来,学生不仅感知深刻、理解透彻,而且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欲望,也就自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课外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兴趣意识,如我们在学习惯性时,让学生去感受乘车时起步、刹车、转弯过程中的倾倒情况。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对现在学好课本知识有利,而且对学生将来的知识应用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中学物理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也应该是教学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兴趣培养物理教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