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2009-08-01 07:06郭一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郭一清

摘要:诚信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支柱,是一种社会规范,又是一种个人修养,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诚信缺失成了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导致大学生失信的诱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大学生诫信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70-02

诚信,作为道德的重要范畴,即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履行约定的事情,做到实事求是,恪守信用。其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一致,即言为心声、知行统一。诚信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又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理应在诚信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但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已相当严重,这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高等学校中常见的失信现象

1、考试诚信缺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报道,轻者受到各种处分,重者则被勒令退学。

2、学业诚信缺失。抄袭作业、买卖论文。有的学生为了“省时、省心”剽窃他人成果,撰写论文经常是大段大段抄别人的文章,以致整篇挪用也不鲜见,还美其名日“借鉴”。更有甚者竟通过手机短信和网上发布求购信息等手段直接购买毕业论文。

3、经济诚信缺失。有的学生在新年伊始,拿着家长给的学费不交到学校却擅自存入银行进行“增值”,认为反正国家有确保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政策,岂不知他们这样做的同时,剥夺了那些政府和学校给予真正家庭贫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机会,对学校、家长、同学都没有做到以“诚”相待。

4、社会诚信缺失。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缓解家庭困难学生的就学压力而设置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借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就是有极少数学生恶意逃债,给银行信贷工作蒙上阴影,甚至直接影响了一些银行继续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心。

5、求职就业诚信缺失。首先,自荐材料的虚假包装。由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会,首先要向用人单位提供自荐材料,很多用人单位也正是通过自荐材料这一途径来了解、评价、衡量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决定是否给予面试机会进而影响录用或聘用。一些毕业生就使出浑身解数弄虚作假,有的伪造各种证书,有的涂改成绩,有的在校期间未受过什么表彰。却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优秀毕业生”等。其次,随意签约、毁约。而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就业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6、其他。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当被老师或有关部门查到后,他们采取欺骗方式编造各种理由开脱;上述这些现象既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校园精神生活,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在社会当中的形象。如不及时铲除,很可能使我们这座“象牙塔”产生倾斜,甚至倒塌。

二、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历史根源。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人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中国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教育,灌输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即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管道德、品质高不高。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缺乏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缺乏道德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苟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社会阅历浅,道德评判能力并不强。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不良影响感到十分困惑,不能科学地看待社会中的腐败现象,社会的某些地方和领域道德失范、信仰失缺、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非、善恶、美丑界限颠倒,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道德行为严重地侵蚀着当代大学生,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偏离,以及盲目地追求实惠,物质享受、功名利禄,许多大学生心情浮躁,耐不住寂寞,不能潜心学习,既想取得好成绩又不肯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于是诚信缺失现象就越来越突出。

三、解决方法

1、加强诚信教育实效性:在现阶段学校仍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受到转

型时期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形成的固有缺陷的制约,学校的教育引导功能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要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首要的一点便是引导学生端正观念,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既要看到当前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是过渡时期和转型阶段的正常现象,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诫信与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其次要将实践贯穿到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实践,在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关注诚信、了解诚信、思考诚信和实践诚信,将诚信道德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最后教育者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使大学生从道德伦理、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等角度,对诚信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自律。

2、建立健全教育法制:诚信的保障需要借助于纪律、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教育法制,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高校要改革德育教育体系,制定诚信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失信的成本,对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让其不得不慎重行事。

3、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在学校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通过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5、加强自觉修养。环境、制度和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要求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广大学生,使学生们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有信用走遍天下,无信用寸步难行”、“存信誉就是存钱”的社会道德观。须知“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诚信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的追求。

“信者,行之基。”诚信,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造福社会的一项基本前提,不仅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每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孜孜以求的努力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