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2009-08-01 07:06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姜 凌

摘要:文章从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自身学校特色,探讨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构实践教学体系的部分新方法,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实践教学;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93-0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促使素质教育尽快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是中等职业教育高职化的产物,国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存在,它不仅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从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而且表明高职对自我发展方向的重新调整。

高职从教育层次再到教育类型的转型发展是一种本质的蜕变,不仅要求在层次上完成由中职教育成功转型,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而且在发展方向上面临如何结合时代特征调整教育模式,建立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又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国内学者和实践者一直没有停止对高职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高职的定位已日渐清晰,在人才培养上已经作为了明确区分,如黄秋明指出,如果以“理解-制造”、“确定性一不确定性”、“符号-工具”三个维度来理解职业分类的话,分为理论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就把高职定位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制造、确定性、符号性等特征,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从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看,它突出职业技术教育高层次的个性特征与功能,根据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确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它强调通过工作任务完成来建构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行动导向的学习。实践教学不仅契合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等特点,而且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看,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征。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具有如下特征: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善于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比较接受“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也顺应了高职学生学习的特征,是一个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教学模式。可见,无论从高职教育本质属性还是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来看,实践教学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教学模式。

如此看来,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职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职办学特色的体现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践教学作为推进整个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思想,以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领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二、我院的特色做法

我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院领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在实践教学体系上探索了一些新路子。尤其是2002年10月教育部在我院召开首次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发展思路,对我院的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特色一: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生产管理提供仿真场所,为实行“工学交替”创造良好条件。

学院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重点建设永大农业科技园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农业技术类专业创建了集教学实习、科技示范、良种推广、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一场四园”院内实训基地,组建了大型植物组培实验室。医卫技术类专业建立了以附属医院为主,以虚拟病房、医学检验实验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基础医学等实验室为辅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汽车技术类专业除加大畅通驾校建设投人外,还重点加强了5个实训中心、16个实训室建设,购置数控车、铣床数控实验台等实训设备100多万元,物流管理教学软件5万元。

学院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医院、厂矿企业的合作,扩展院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场地,实现资源共享。除现有实习医院、医药公司、农场、工厂、酒店、大型企业等200余家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外,今年又增加26个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和实习工作,特别是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力争年内建设5个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和中心。

特色二:以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趋向完善,但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体系中都没有创业教育内容,所以要把创业教育的内容逐步渗透到其中。开展创业教育目的就是为了使青年学生能够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丰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六方面:

1、创业情感。创业情感是创业成功的动力,是创业者在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事业的兴趣、爱好和憎恶表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创业者只有对所从事的创业活动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创业情感,产生创业的需要,变成创业的自觉行动。俄国科学家包特金述说自己的创造情感道:“新颖的工作方法、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工作的教育意义是那样吸引了我,使我从早到晚与青蛙打交道……我几乎忘记了生活中的一切。”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情感教育。

2、创业需要。创业需要是指个体和群体对其社会“存在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主体对现有存在与发展条件的不满足感,并由此而产生的新的要求、愿望与意向。创业需要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动力。

3、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推动个体或群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使主体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一种内驱力。对创业实践活动来说,创业动机具有行为的起动或停止、行为强度的增强或减弱等功能。

4、创业兴趣。创业兴趣是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的认识指向性。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业意识,以积极的方式影响着主体的创业心理和行为,使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感知敏锐、注意集中、思维活跃,并影响创业情感和意志。

5、创业理想。创业理想是个体和群体对创业实践的未来奋斗目标的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向往和追求的心理品质。它是创业意识的较高形态,具有了创业理想,也就具有了创业需要、动机、兴趣在内的创业意识。

6、创业世界观。由创业信念所组成的逻辑系统,是创业意识的最高层次。创业世界观对创业主体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在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创业实践活动形成的。创业世界观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作用和影响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成为创业意识的最高调节器。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