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是实现高职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2009-08-01 07:06朱宝春滕翠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学生管理辅导员

朱宝春 滕翠云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和现状,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让教师成为管理主体,发挥教师教育管理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高职教育教风与学风协调统一,教学与学生管理如何实施一体化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学生管理;辅导员;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95-02

2008年,《辽宁省高等学校辅导员评审教师职务基本任职条件(试行)》(辽教发[2008]69号)的出台,为高等学校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解除了专业技术职务归属的后顾之忧,目的是稳定学生管理队伍,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质量,但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将此保障措施与辅导员选聘的标准和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标和本两个方面达到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效果的目的。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现状概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较多,有本科院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中等专业学校改制升格后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有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调整后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还有由多个学校、培训机构或教育中心等多家合并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哪种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整合、规范,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多数是按照本科学校的管理体制,采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制度,即实施教学与学生管理双线模式,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工作。这种模式具有条理清晰,责任分明,宏观管理的优点,但是容易出现管教脱节,相互推脱,细致不足等问题。尤其是本科院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模式师承本科,教师没有管理学生的直接责任和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状况缺少相关的约束机制。影响学生教育管理效果。

二、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辅导员是一个职务概念,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只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专兼职人员特称为辅导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采取辅导员、班导师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出台以后,辅导员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由于大学生已经步人成年期,具有独立思考、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这种以宏观为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的辅导员制度,为我国高校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小学班主任为主,到大学以辅导员教育管理为主,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管理的重心和学校管理体制的变化,体现了高等学校双线并行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和途径。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本科学生更合适,但对高职学生则不太适合。

三、从教师中选聘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有管理学生的任务和义务。我国古代师塾中的先生,不只负责传授知识,而且负责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管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的学校中,主要还是这种管理体制,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进行,节省人力、物力、才力,减少学生的压力和困难。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采用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模式,即教师负责教学,同时有一部分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具体班级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教书育人管理同时进行,主要由同一名老师负责。其优势是方便快捷,责任明确,能够全面细致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教育和帮助,减少矛盾和推脱,适宜学生成长阶段的教育。不足之处是班主任老师太辛苦,面面俱到,全面有余,专业研究经历不足。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尤其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大学专科)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界于本科和中专之间,是高考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听之任之。随波逐流。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本科生的管理模式,不能全靠学生自律自觉。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必须抓住学生的特点,掌握个性和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将矛盾化解于初始状态。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基础上,采取专兼职相结合,而以兼职为主的辅导员选配和管理模式。具体做法:一是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设1名专职辅导员;相同专业1~2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二是兼职辅导员全部由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即由本专业或班级的任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实现以教师为管理主体的模式和方法;三是年级专职辅导负责宏观管理和调控,负责年级大型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团队组织建设等工作,班级的日常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由兼职辅导员(任课教师)负责;四是建立配套的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体制,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成果和相关研究可以替代部分科研工作的要求。这样既不会增加教师更多的工作量,又能够切合实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教育及管理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从任课教师中选聘辅导员,是实现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的模式的最佳途径。教师担任授课工作,有条件的同时担任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减少中间环节,教育管理责任明确,能够实现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关系密切,避免教与管的矛盾,提高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学生管理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