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药厚壳树叶治疗泌尿系结石136例疗效观察

2009-08-01 04:48何增富徐金富李秀林方锦明马光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5期

施 玲 何增富 徐金富 李秀林 方锦明 马光发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厚壳树叶;三金四逆散

中图分类号:R25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29-01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表现为腰腹部疼痛,甚至绞痛,排尿困难,淋沥不尽,血尿等,笔者采用厚壳树叶加入三金四逆散治疗泌尿系结石1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4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石淋的诊断标准及全国高等院校第5版教材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标准拟定:(1)单侧或双侧腰腹部疼痛,甚至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淋沥不尽;(2)B超或x线检查提示有结石影像,直径<0.7cm;(3)未并发严重的心、肝、肾疾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36例,男83例,女53例;对照组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病程1月~10年。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排石颗粒(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10g,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

2.2治疗组厚壳树叶加三金四逆散治疗,组成:厚壳树叶30g,柴胡10g,枳壳15g,白芍20g,金钱草25g,海金沙20g,鸡内金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mL,15天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疗效标准》中石淋的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像消失;好转:症状减轻,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像缩小或结石部位下移;未愈:症状无改善,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像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生于各年龄段,属祖国医学石淋范畴;病机多为下焦湿热蕴结日久,化火灼阴,煎敷尿液,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该方以厚壳树叶为主药通淋利尿,化瘀排石;柴胡、枳壳、白芍解郁行滞;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消坚涤石。综上所述,彝药厚壳树叶具有增强排石,缩短病程的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加味升陷汤治疗左心衰竭42例临床观察

王小祥

关键词:加味升陷汤;慢性左心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29-02

2001年5月~2007年5月,笔者运用升陷汤加味治疗左心衰竭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83.7岁;基础心脏病因分别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其中伴心律失常25例。

1.2病例选择42例诊断标准按《实用内科学》11版。以倦怠乏力,气短喘急动则尤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则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面色晄白或紫绀,舌质浅紫,舌苔薄白,脉细数或促结代为主症。临床体征可见,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动过速,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两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哕音。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西药,并连续两次接受加昧升陷汤治疗6天以上者。

2治疗方法

采用加味升陷汤治疗,基本方:黄芪30g,太子参30g,肥知母6g,柴胡5g,升麻3g,桔梗5g,葶苈子(包)30g,山萸肉15g,北五加皮8g。临床加减:咳嗽痰多色白呈泡沫状明显,加桑白皮15g,大腹皮10g;心悸怔忡加灵磁石30g(先煎),常山10;喘甚气不续息加红参lOg(另煎兑入),五味子15g,山萸肉用量加至30g;咯血加川桂枝10g,参三七粉4g(冲服);面色咣白,畏寒怯冷去肥知母,加补骨脂15g,菟丝子15g;舌质紫暗,瘀斑明显,加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临床控制:治疗6~8天后气短,喘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等主要症状消失,心率在每分钟90次以下,两肺哕音消失;有效:治疗6~8天后上述主要症状改善,心率在每分钟90~100次之间,两肺部哕音基本消失;无效:用药治疗6天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治疗结果42例中临床控制13例,占31%;有效19例,占45%;无效10例,占23.8%。总有效率为76.2%。

4体会

左心衰竭属急症范畴,多选用洋地黄制剂治疗。笔者认为,左心衰竭,虽然病位在心,实则关乎心肺脾三脏,总由久病,耗伤心气,累及肺脾,宗气形成乏源,甚则虚陷,致司呼吸无权,而见气短喘息,引长一息为快;贯心脉不足,心无所附,虚里搏动不均,心悸跳颧,不能平卧。近代名医张锡纯创治大气下陷方,并谓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怒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或满闷怔忡,……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无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这些症状描述颇似左心衰竭。并明确指出《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笔者从中深受启发,将升陷汤加味,应用于临床治疗左心衰竭,确有实效。方中以黄芪为君药,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少佐知母凉润,用柴胡、升麻引下陷之气自左右上升,桔梗为胸中舟辑,并在此基础上加红参,或党参、太子参益气强心,更加山萸肉以敛肺气,为防大气涣散。再佐葶苈子、北五加皮泻肺利水,祛邪安正,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强心敛肺,补脾泻饮之效,使心肺气旺,水饮之邪得泻,则心力增强而喘脱之症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