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设计中的“艺”与“技”

2009-08-01 07:06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艺术设计

程 瑞

摘要:设计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技术的学科,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以及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都会对设计本身造成影响,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文章通过对设计中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剖析。来论证设计、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科学技术;现代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31-02

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艺术与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么,这枚硬币就是设计,其与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设计与艺术

设计与艺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情缘。艺术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存在,是艺术家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采取的方式,并让别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重在个人的表达,是以“我”为中心的;而设计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是以千千万万的“人”为中心的。

事实上,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合作的深化,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艺术才从实际技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分类。虽然艺术从实际技术中分离了出去,但二者之间并未就此一刀两断、分道扬镳,而是一直不断地相互渗透与融合。不管是原始的彩陶,还是最新的现代产品设计,我们都能看到设计与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必然还有艺术性。设计对美的这种不懈追求是出于人自身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需要,一种是精神需要。当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解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后,还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所以,设计必须具备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功能,这一点必然决定了设计中的艺术性。大家都知道,设计重实用功能,艺术重审美功能。在设计范畴内的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方向,更加偏重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成分,所以在学习中就更注重理性视觉思维的培养,学习的内容也是以机械原理、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的生产知识等为主,更强调理性、逻辑思维,强调企业团队精神,一切以为工业文明服务为导向。而艺术范畴的广告设计、平面没计、包装设计、装饰插图设计等方向则较为感性化的多,它更加强调自我、自由的个性、独创的风格,以探究外观形式美感为己任,学习的内容也多与文科紧密相连:美学、文学、文化发展史、人文科学、哲学、心理学、艺术造型规律、素描、色彩等等,以精神活动为主要成分为其鲜明的特征。因此,在传统习惯上,艺术一般都划归文科系列。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许多边缘交叉学科的产生,有些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日益含混模糊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多关注的只是其整体的美感效果和实际功用,而不会在乎或逐渐淡化其是设计类还是艺术类的属性特征。之外,像平面广告的发展、各类展示展览的增多,产品外包装及其他视觉传达设计的丰富多彩,也都不断地呼唤着绘画高手们的直接参与,使得设计与艺术的联系愈加密不可分。

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投入设计实践,用其掌握的艺术理论对设计进行解读,推动了设计的进步。历史上,以艺术家的身份投入到设计领域、参与重大设计活动的事例比比皆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到19世纪的威廉·莫里斯,再到20世纪的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均在设计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成为设计与艺术联姻的有力佐证。

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层次,充实自己的艺术理念,并将这种艺术理念融人到设计实践中去,积极推动设计的发展。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在设计之余悉心研究现代水墨,并将研究心得融人到他的设计作品,赋予作品以深厚的中国韵味,从而在世界设计界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二、设计与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看,艺术设计的发展,经过了手工技艺、机械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个阶段。技术是设计中的“硬件”,设计就是使用一定的技术来创造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技术对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产业革命以后,人们进一步思考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技的进步,创造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设计师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把科学技术日常化、生活化的先锋。

科学技术是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使其成为一种实用技术,改善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环境,它重在解决物质内部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设计是处理人与物之间问题的最重要活动,没有设计,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安全的、舒适的、美观的工作与生存环境和空间。因此,设计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与人类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活动。

设计总是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因素。设计是设计师依靠现有的设备、材料、技术、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感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可以说,科学技术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是设计的物质载体。科学技术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时代的设计作品都是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相一致的,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以及技术水平最直接的反映。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享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因为物质形态的科学技术也只有在被社会接纳、被社会消费的情况下,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科学资源需要设计加以综合的利用,变成优质的新商品被市场大量地吸收,才完成了科技的社会财富化,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不仅为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同时还能够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为例,在轮制技术产生之前,陶器由于制作方式受编制物的影响很大,所以布纹、席纹、绳纹成了早期的装饰形式,而当轮制技术出现后,在轮制成型时用工具接触器物表面,使之出现粗细宽窄不同的平行线纹,于是又出现了弦纹这一新的装饰形式。这些是科学技术通过对物质层面的改变来影响设计的,这是一种直接的方式;科学技术还有一种间接影响设计的方式,即通过对精神层面的影响来间接的影响设计。

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所有类型的设计都含有技术的成分,而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通过设计转化为商品的。设计是把当代的技术文明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设计师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不过,设计的技术并不是原有的技术形态,而是在给予的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设

计上的技法,依靠设计师的创造性直觉,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设计没有技术无以为设计,而科学技术没有设计参与也找不到同社会生活的结合点,从而不能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三、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

艺术与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艺术创造形象,激发情感;科学技术研究自然,寻找自然发展的规律。艺术与技术都是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也是人类所具备的两种独特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还将迅猛地发展下去,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会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把艺术与科学等同起来,认为新技术将使艺术变成科学,或者科学成为艺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艺术是人文科学中美的形式的代表,是最具人性化最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在两者的结合上,美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科学家对自然的探索本质上是对自然之美、形式之美的探索,这与艺术家的创造和追求是一样的。从根本上说,两者对美的共同追求,是建立在对人类更高文明和更美好生活的目标追求之上的。可以说,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统合中,艺术与科学会更好地互补和发展起来。两者之间不在于强调两者孰轻孰重,其最佳境界当然是两者的浑然交融而不露痕迹,即所谓“大而不雕”、

“大巧若拙”,也就是所谓“技近乎道”的境界。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也是艺术设计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艺术设计是物质的与精神的统一,在价值上表现为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与结合,因而技术与艺术是艺术设计存在与发展必不可少的两面,缺少任何一面都是不行的。那种以技术代替艺术,把技术当做唯一的、至上的东西,当做艺术设计的主流的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技术不等于设计,光靠技术、设备,无法使产品跃上一流水平。那种把艺术设计曲解为“装饰”或“美化”,只能给功能不合理、结构和工艺繁杂的产品涂脂抹粉,无法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符合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功能和造型,也不可能根本解决产品的结构、功能和质量,这是唯艺术论,把设计停留在装饰、美化的层次上,阻碍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单纯搞产品形态的设计,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在设计中,只有把技术的因素和艺术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才有利于艺术设计的发展,才会使艺术设计达到更高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学科,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以及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都会对设计的发展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物质层面的,有的是精神层面的,还有的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设计的发展施加着影响。当这些因素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设计的时候,设计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这些因素。他们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到这种关系、调整好这种关系,才能使这三者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艺术设计
□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