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2009-08-01 07:06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

刘 秦

摘要:文章指出,首先运用研讨法,为实践教学打下理论基础;然后在精讲教材重点的其中穿插案例分析教学法;最后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法,达到课堂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讨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57-01

《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就课程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在理论上还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9门学科,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正是这些特点,要求在公共关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广博的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才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

而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开展对学生实际工作有用的教学活动安排,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一、合理运用研讨法,为实践教学打下理论基础

研讨法是一种先由教师综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有些概念和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而研讨法不指定或硬性要求参与者按事先的意图发言,而是强调参与者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较适用于概念性或原理性知识的把握和学习,通过研究讨论,加强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在研讨形式上可以把学习者分成小组,每组6-8个人,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发言的机会,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这样研讨的效果要优于讲授法。

二、浓缩教材,以点带面,精讲重点在其中穿插案例分析教学法

众所周知,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只是远程教学手段中的一种,而大部分课本理论学习在于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讲解,但是大部分学员工学矛盾突出,事先自学的很少,并且单单地讲解理论十分枯燥。对于这个难题可用案例教学法解决。

案例是以企业现实问题为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是实际工作的仿真和缩影。所以在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既将理论讲解融人进案例,又和学生的实际工作挂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公共关系学》第六章公众的特点与心理中的第一节目标公众分析。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而我们讲解的企业公众关系包括有: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消费者关系、社区关系等,每讲解一种关系就结合一个经典案例。以案例教学讲解为主,抽象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事例当中,一反过去先讲概念再举例子的做法。在案例教学中,全体学习者面对同一个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各抒己见,以引起争论,经过充分的讨论,取得可行的最佳方案。学员反映印象深刻,也乐于接受。而成功的运用案例分析法,必须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该仅仅是教科书原理的说教者,而应该是催化剂、有效的信息源,在课堂上提出探讨性的问题以引发学习者之间热烈的辩论,尽量让每个参加者陈述他们的看法,征求他人的意见,作出自己的决策。通过对学习者的有效引导,使学习者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到最低。

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法,达到课堂实践的效果

情景模拟法,又叫角色扮演法,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真实的情景,要求一些学习者扮演某些特定的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他学习者观看表演,注意与培训目标相关的行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处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可以体验学习者自我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

比如《公共关系学》第八章公共关系沟通中的第二节公共关系谈判,要求学习者事先准备好谈判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并且做好心理准备、资料准备、技术准备、人员准备,在进行模拟商务谈判中,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就会运用教材的谈判的各类技巧来达到自我谈判目的,而且由于是自我的角色扮演,有的学习者不知不觉已经忘记在模拟,俨然自己是谈判高手,想尽千方百计来战胜对手。

在有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模拟法相互穿插的方法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第十一章公共关系礼仪。这一章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教学章节,基本上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先采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名人礼仪、现代商战中的例子来说明,以加深印象;然后用情景模拟操作教学法来学习相关的礼仪内容。要求几位学员模拟公司员工的身份在办公室这样的地点,从仪容、仪表、仪态三方面修饰自己:男生穿西装、打领带,女生着正装、化淡妆。让学习者上讲台展示,并请其他学习者就服装、配色、饰品、化妆等方面进行点评。通过这些模拟操作,使学习者在仪容、仪表、仪态、勇气、胆量、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真实而有效的锻炼。

以上几种方法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领域。再好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学的资源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