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类的“缺环”

2009-08-04 09:37王东梅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5期
关键词:猿人利基东非

王东梅

19世纪后期,达尔文学派关于“人、猿同祖”的科学理论终于被确立。1889年,德国的进化论者海克尔指出:人是从猿进化来的,在猿与人之间有个过渡环节,这是科学上尚未找到实证而缺失的环节。他将这个“缺环”的代表叫做“猿人”。寻找这一“缺环”成为古人类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找到的早期人类化石便是以“猿人”命名的,称为“爪哇直立猿人”,并认为这是“缺环”的代表。以后各地陆续发现了同类化石,包括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但这种化石比起一般概念中的“猿人”显然要原始得多,于是产生了谁是这个“缺环”的真正代表的问题。

1924年夏,采石工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塔昂爆破岩石时获得一块带有一具锁骨的灵长类头骨化石,经维斯瓦兰大学教授达特鉴定.认为这具头骨属一个6岁幼儿,其脑容量在500毫升左右。头骨具有适应直立行走的明显特点。次年2月,达特发表了题为《非洲南猿:南非的人猿》的论文,指出这具结合着类人猿和人类特点的头骨。是处于两者之间的动物,很可能就是人类的直接祖先。达特的这一见解立即遭到学术“权威”们的怀疑和反对。但研究“缺环”的专家布鲁姆仔细研究了这具头骨后,尤其当他看到脑部形态表明了“塔昂幼儿”具有直立行走的特征之后,确信达特的见解是对的。他认为,正是这具头骨才是“连接高等猿类和原始人类的中间环节”。他进一步指出,由于是个幼儿,因此没有将他所具有的特征充分显示出来,只有找到成年个体之后,南猿在科学上才能站住脚

1936年,布鲁姆终于在斯特克方丹采石场的一个山洞里找到了“非洲南猿”的成年头骨化石。新发现的材料进一步证明南猿是直立的。但他们究竟是“最接近人的猿”,还是“最接近猿的人”,争论得十分激烈。南猿的研究正在继续进行时,意想不到地出现了新发现。1959年,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利基夫妇在坚持28年辛勤考察之后,在坦桑尼亚的早更新地层中找到了“东非人”的头骨化石。“东非人”被发现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头骨本身,而且同时还找到不少“砾石工具”,此外在另一处,利基夫妇还发现一排石头,这些都被认为是“东非人”构筑居地的证据。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研究人员肯定其年代大约距今175万年,这又将人类历史推前了100多万年。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它揭开了古人类化石发现史新的一页。1960年,利基夫妇在“东非人”附近稍低层次找到一个头骨化石,命名为“能人”,意思是有熟练技能的人,其脑容量达到了680毫升,可能是“非洲猿人”的进步型。

到了1976年,利基夫妇的儿子小利基在肯尼亚的科比找到一具人型的头骨化石。令人惊异的是,“科比人”的眼眶上沿没有明显突出的眉脊,这个结构是南猿、直立人,甚至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特点。“科比人”的年代距今200万年,脑容量达755毫升。“科比人”的形态如此进步,生存年代又是如此之早,令许多学者为之不解。

有关南猿的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南猿会不会制造工具?只有会制造工具,才能算真正的人。达特曾根据一处南猿化石产地发现了砸碎的动物遗骸,提出南猿会造“骨器”,但未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自从1959年发现属于南猿的“东非人”与石器共存之后,南猿能否制作工具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肯定。然而又发现了“能人”。于是产生了谁是石器主人的问题。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属于上新世(距今1200万年-300万年)的早期南猿化石材料,距今年代最早的竟达900万年。

到底谁是“缺失环节”的真正代表?是南猿人中的“东非人”,还是“能人”,或是“科比人”?可能真正的代表还在岩层中注视着这场争论,等待着重见光明的日子。

猜你喜欢
猿人利基东非
论马及马及起义与德属东非殖民地政策的调整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猿人
Universal公司成功的关键:利基产品创新
日研究人员在我国台湾发现亚洲第4类猿人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