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方法

2009-08-05 08:55李怀林何晓峰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皮病病部子囊

李怀林 何晓峰

杨树烂皮病是分布较广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东北地区尤为严重,防护林中发生率常在30%~40%,死亡率也往往达到10%~20%左右。

近年来,黑龙江省发生杨树烂皮较为严重,特别是城市绿化的柳树发病更为严重,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危害之重是前所未有的。杨树烂皮病是北方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榆树及糖槭。

1 杨树烂皮病病原菌

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ValsasordidaNit),其无性型半知菌亚门的金黄壳囊孢菌[Ctvosoorachrvsosperma(Pers)Fr.)]帅子囊多个埋生于子座内,呈长颈烧瓶状,子囊壳直径350gμm~6801μm,高5801μm~8961μm,未成熟时为黄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子囊孢子4枚~8枚,2行排列,单胞,腊肠型;大小为2.51μm~3.5μmxl0.1μm~19.5μm。分子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型,孔口突出寄主表皮而外露,分子孢子器直径0.89μm~2.23μm,高0.79μm~1.19μm分生孢子单胞,五色,腊肠形,大小为0.68~1.36μm×3.7.4pμm~6.80μm。

2 症状

发生在主干,大枝分权处,有些地区因日温差显著,出现日灼伤,往往在树干基部向阳面首先出现病斑,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肿胀,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以手压之有水渗出,后期失水下陷,有时病部树皮龟裂,甚至变为丝状,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无固定形状,病斑在粗皮树种上表现不明显。后期在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突起,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或雨后,自分生孢子器伤孔口中挤出橘红色胶质卷丝状物,在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展速度很快,向上下扩展比横向扩展速度快,当病斑包围树干一周时,其上部即枯死,病部皮层变暗褐色,糟烂,纤维互相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达木质部,如环境条件对树木生长有利,抗病性提高,病斑的周围组织则可长出愈伤组织,阻止病斑的进一步扩展。发生在苗木,幼树及大树枝条上,发病初期呈暗灰色,病部迅速扩展,环绕一周后,上部枝条枯死,此后,在枯枝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即为分生孢子器。在老树干及伐根上也有时发生烂皮病,但症状不明显,只有当树皮裂缝中出现分生孢子角时才开始发现。

3 发病规律

病害多发生在幼树上。4月底5月初,气温在5℃时,越冬的菌丝开始活动,病斑开始出现,为初发期。5月中旬至6月初为盛发期,6月以后气温在28℃以上时,发病缓慢或不发病,9月以后又开始发病,11月病斑发展停止。

病菌在树木病组织中越冬,病斑为多发生在植株的芽痕、伤痕、皮孔、冻伤、灼伤等处。病菌只为害生长衰弱的树木,生长健壮、树皮光滑的树木很少发病,无伤及刀伤接种不宜发病。人工林、防护林边和行道树受害最多,尤以新栽的幼树最易感病。

发病与树木栽培抚育管理、气温、冻害等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移植苗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多、假植时间长的大苗,修剪过重易诱发病害。春季干旱、夏季日灼、冬季冻害、地势低洼、土壤盐碱量过大、土壤贫瘠、遭受虫害等不利因素,将会使树木生长衰弱而易发此病。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影响树木树势及抗病性的自然因素、认为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

4 具体防治方法:

4.1 适地适树,加强栽培管理,保证树木生长健壮是防治此病的主要途径。选择抗性强(抗寒、抗旱、抗盐碱)的树种,栽植时须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良种壮苗,根系完整,防止干旱和脱水。树木栽植后应妥善加以养护,适时除草松土,及时排灌,禁止放牧,防止旱害发生,合理修剪,不留残桩。初冬要进行树干涂白,以防树干冻裂日灼,是防治此病的关键;白涂剂的配方应为生石灰5千克加食盐2.5千克加硫黄粉1.5千克加水胶0.2千克加水40千克。

4.2 清除生长衰弱的植株,砍伐重病株,减少侵染来源。

4.3 药剂治疗 先用钉板或小刀对病斑部位进行刮皮处理,刮至好皮,然后用毛刷进行涂药,药剂涂至药液流下。涂3次,每7天涂1次。施用10%碱水(NaoH)或可杀得(53.8%干悬浮剂)8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50%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双效灵(10%)4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お

猜你喜欢
皮病病部子囊
红心曲来源Thermoascus aurantiacus QH-1 的生长代谢特征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