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新形势探析

2009-08-12 10:00王得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

王得新

摘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利用外资的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利用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国际上经济危机正席卷全球,对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的影响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然而,国际投资的新趋势不可逆转,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取向不变,要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防范外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09)03-0070-04

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适应形势变化的利用外资政策,是实现利用外资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利用外资国内环境的变化

第一,中外两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开放,许多世界品牌在中国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在全世界流行。在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合作中,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科技进步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中国由资金短缺的国家变为资金充裕的国家。目前我国国内资金供给充裕,2006年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仅为5.04%,已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2008年8月,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8%,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分别超过和接近20万亿元,银行资金充裕。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8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

第三,中国外商投资法律从单项的合资法律,成长为涵盖外商投资方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外资并购等各方面的外资法律法规体系。自1979年以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等一批外资法规达六十多种,推进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和管理外国投资。到目前为止,我国外资法已形成一个由各种专项立法及相关的单行法律、法规相互联系的外国投资法体系,利用外资的法制环境日益完善。

第四,由优惠外资的政策环境变为中外平等的国民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稳定了投资预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外资企业在华享受二十多年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此外,外资企业单独享受的税前扣除优惠、生产性企业再投资退税优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的优惠等今后也将与内资企业统一。外资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上的超国民待遇政策2008年初已经结束。事实上,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外资在华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已经所剩无几。

第五,由关注外资企业的经济作用,到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了集中调整,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实行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措施,使得外资进入我国的“门槛”逐步提高。在实际使用金额大幅增长的同时,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在2008年1-8月份持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一升一降”说明外资对资金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趣在减少,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高附加值、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兴趣在增加。外资战略的变化使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首先是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大幅度增加,2003年为28%,2007年几近半数(49%);其次是外资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目前全国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已达1200家。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是结合紧密,就越容易受到世界经济走势的影响。2007年中期,美国发生了次级贷款危机,近期已演变成为金融风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受到影响。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高度依赖的外部需求显著减少,外贸出口增长明显回落。11月份出口额同比出现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增度达2.2%,而10月份还曾是19.2%的较大幅度增长;进口额则下降达17.9%[2]。2008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出口增长9.6%,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

从产生的影响分析,可能会有两股力量共同发生作用:

第一,美国经济放缓,造成美国对中国投资的直接减少。2007年初,中国吸引的FDI中约有23%来自美国,一旦美国经济放慢,将导致中国吸引来自美国的FDI减少。另外,美国金融风暴造成全球信贷紧缩,将会减少来自发达国家外商的直接投资规模,据《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世界产生金融动荡导致许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产生清偿危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已经开始减少。2008年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额比2007年下半年减少29%。根据联合国统计,2008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锐减了21%,预计2009年还会下降30%左右。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来自日本、美国、欧盟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大幅度减少,其中,来自日本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减少了25%,占总额的比重从7.23%下降到4.8%;来自欧盟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减少了29%,比重从8.26%下降到5.13%;来自美国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减少了13%,比重从4.56%下降到3.5%[4]。2008年,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继续减少,不利于提高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质量。

第二,受到出口减少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无疑会放缓,但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巨大的国内需求如果得到充分挖掘是可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在8%左右,为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方面的经济剌激计划和促进增长的多项政策,扩大内需战略也意味着更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国采取的宽松信贷政策使外资企业可以相对地获得配套资金贷款,这对跨国公司来说解决了部分融资难问题。至于成本优势,经过数十年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国早已是全世界跨国公司的天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投资中国的成本优势还会继续存在,甚至还会扩大。

除了国内的有利条件,国际环境中也不乏积极的因素。金融危机并没有扭转全球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根据历史的经验,中国与美国的外资流入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每当美国经济状况不景气时,外资在美国的投资机会相对较少,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流动的外资就会增加。《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对全球20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大公司多数把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看作是最有投资吸引力的国家。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对比,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将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在2007年吸引外资835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增长,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第一,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开始向中国扩散。据商务部资料,外商投资的独立研发机构总数已经超过700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研究,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高达61.8%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2005-2009年海外研发地点的首选,美国以41.2%位列第二,印度以29.4%排在第三位。不过,目前在华外资研发机构所从事的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研发,技术层次不够高,与本地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较少,“溢出效应”尚待发掘。

第二,服务业外商投资可望成为新热点。一是中国兑现加入WTO的承诺,对外资大幅度开放服务市场。另外,还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安排(CEPA)。“十一五”期间,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服务贸易与投资协定可望完成谈判并加以实施,这将推动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必将增加对华服务业投资的力度。二是服务外包活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对于服务外包的增长前景,GartnerInc.预测: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将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2003年世界服务外包额为2201亿美元,2007年将达3063亿美元。印度国家软件协会预测,2008年仅全球计算机用户电话服务中心就将为印度提供110万个就业岗位和210亿~240亿美元的服务收入。美国ForrestResearchInc.预测,到2015年美国将有330万白领工作岗位和1360亿美元的工资转移到海外。不同机构的预测结果大同小异,共同揭示出一个结论,即服务外包将成为全球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第三,并购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日益重要的新方式。从全球跨国投资的方式看,并购在相当长的时间一直是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国家关于外资并购的法规逐渐完善,国内市场潜力充分显现,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加之产能过剩,越来越多的行业骨干企业显现出投资价值。在此形势下,并购日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方式,例如,世界最大的啤酒企业AB公司收购了哈尔滨啤酒,苏格兰纽卡斯收购了重庆啤酒,比利时英博集团以58.86亿元收购了福建雪津啤酒,美国新桥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权,等等。虽然并购投资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并不高,但由于并购较之新建投资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更多,且不少外资并购对象为国内行业骨干企业,因此,近年来不少外资并购案例引起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8月9日,商务部等6个部委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首次允许外国集团使用股权收购中国公司。

第四,重化工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一般而言,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济规模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度高,外资通常不会轻易进入。近年来,外国投资者逐渐开始在华投资这些行业,世界最大的钢铁集团米塔尔以3.17亿美元收购华菱钢铁股权,BP公司与中方合资建设大型石油化工企业。

第五,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地区总部。早期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是一个个分散的工厂或子公司、分公司,随着在华子公司数量的增多,需要建立地区总部加以协调。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主要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政局稳定、基础设施(交通、通信)、区位条件(中心城市)、政策与制度环境(市场准入、外汇管理、资金调度的灵活性,人员出入境、货物进出口的便利性,税收、法律与司法以及政府效率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金融、证券、保险、广告、咨询、会计、法律、信息服务业等)和人力资源条件。近年来,三菱、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著名跨国公司均已经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必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地区总部转到中国内地。

四、坚持利用外资政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建议

第一,继续坚持吸收外资的政策取向。由于中国经济是一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外资对中国投资具有巨大影响。当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进一步推进投资自由化,以改善投资环境。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之所以成为全球化的少数赢家之一,与中国采取的正确地利用外资战略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国内资金供给较为充裕,然而跨国投资的实践表明,资金盈缺并不是决定资金流向最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吸收了全球2/3以上的跨国投资,美国和英国是吸收投资最多的国家。这是因为,资本流动中搭载着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等要素,吸收外资与集成全球优势要素往往是“一揽子”的过程。这个特性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也是我们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主要着眼点。

第二,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国家,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升国力的根本。在开展自主创新时,要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一方面,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引进的先进技术、高端制造和研发能力能得到国内产业和技术基础支撑,产生较多外溢效应。另一方面,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先进技术和研发环节的速度加快,我们能够通过利用外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提升我国产业整体水平。为此,要继续鼓励外资企业在华开展更高水平的研发活动,鼓励外资企业加强与本土企业、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要加强宣传,打消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疑惑,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中国。

第三,大力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其意义在于:一是为大批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合意的就业岗位。二是使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等前端业务和市场营销等后端业务延伸,提高分工层次和收益水平。三是为国内企业提供高水平生产性服务,提高国内产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近几年,在软件、数据处理、商务中介、动漫制作、工业设计、研发等领域,我国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较快,显示出巨大潜力。我们的观念、体制、政策和教育结构等都要适应并促进这种新趋势的发展。由于服务具有不可视性,在获取服务外包合同时,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比制造业更为重要。因此,要获取服务外包的合同,就应充分发挥本国服务外包的潜力,培育本国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但较之培育本土的龙头企业,引入外国投资是一条捷径,但从长远看,仍需要两条腿走路。

第四,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以并购方式吸收外资的优点主要是:不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共享双方优势资源;困难企业可借此脱困,同时避免企业倒闭产生的集中失业压力。然而,并购对投资环境有较高要求:产权交易市场有一定发育,具有规范并购行为的法律框架,企业质量相对较高,信息透明可靠。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可以预计,未来外资并购会继续增加。以并购方式吸收外资存在特殊问题和潜在风险,因此要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投资行为。从我国实践看,需要重点注意四个问题:一是防止垄断。并购有可能减少企业数量或加强龙头企业地位,导致垄断。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严格加以约束。二是确保国家对重要战略产业的控制力,对这些产业中的大型外资并购案要有审查程序和控制能力。三是完善并购价格决定机制,保证公开公平交易,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作用。四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真正形成对资产收益和企业长远发展负责的体制机制,这是利用外资达到双赢的体制保障。对改革不到位、治理结构问题突出的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要加强监管,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利益。

参考文献:

[1]江小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着力点[EB/OL].www.people.com.cn.2007-07-13.

[2]周英峰,刘铮.三项数据下滑“保增长”压力凸显[N].经济参考报,2008-12-11.

[3]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EB/LO].http://www.drcnet.com.cn/2009-01-06.

[4]于芳东.美国经济大幅减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EB/OL].http://www.zgxxb.com.cn/news.2008-03-03.

[责任编辑:岳林]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
北京1月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海淀居首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利用外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动态面板研究
京津沪渝穗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