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三昧

2009-08-12 10:00余黎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三昧博客评价

余黎明

三昧,佛教用语,意为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修行过程中精神修炼所到达的境地。博客就是一个修炼的场所,写博就是一种沉静,写博的过程就是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悟教育、明学生,时间久之,自能在漫漫教育长路上得其三昧。

成长=经验+反思

谈起教师的专业成长,似乎都会提到一个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育博客所承载的“经验+反思”功能非常明显,业已成为教师研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育博客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已成为一种共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刚接触博客时,是被“第三代个人网站技术”这样的语言所吸引。我先在公用服务器上尝试注册,之后从网上下载源代码。在这过程中不断接触到博客的相关内容,了解到博客技术的优点。2004年,我将学校博客站点向全校教师推广。当时,我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担任学校信息中心主任,带着同事注册账号,开始发表文章,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生活琐记、人生感悟。写文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通过在博客上练笔,我的文章有了丰富的内容,我的语言也活了起来。在学年末部门工作总结时,我上台述职,发自肺腑地说:“在2005学年中,学校信息中心建立了教师博客,出发点是希望借助博客平台,能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一个工作的反思者、生活的记录者、成长的见证者。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教师对于这一新鲜事物都能快速接受并使用。每一个教师博客,都是一颗跳动着的生命,是一束闪烁着的火花。生命在这里彼此感应,火花在这里彼此碰撞……”就这样,我走进了博客,同伴们也走进了博客。我一路书写着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松散的、零星的、稍纵即逝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果不能及时记录,就会慢慢从记忆中消退,反思也就失去了具体的内容与载体。在不断地记录中,我的心灵敏感起来,也变得更加善于捕捉教育教学中的精彩瞬间。在不断记录中还让我的教育教学人生精彩起来、丰富起来。

当教师们都有了用博客的习惯时,我又开始思考能否在学生中推广博客。我利用博客进行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评价研究,并撰写了课题方案《用Blog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在博客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展示自己创作的思路,在浏览同伴的作品时学会评价。在我区召开的学业评价专题研讨会上,我阐述了我们基于博客的学业评价的实践与收获。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是一个旅程,教师和学生是学海旅途中的同行者,每一次评价不过是中途的短暂停歇,是为了走向更远;基于博客的评价是一座桥,沟通了教师与学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沟通了教学素材与教学目标,沟通了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沟通了期待与成功。基于博客的评价是一面镜子,它真实地再现了学习的状态,让每一个人都能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

守望博客,累并快乐

自1997年踏足杏坛,从做学生转变成面对学生,从求学转变成教学时,我心中曾经充满着惶恐。虽然每次备课都很认真,每次上课都很投入,充满着激情地帮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但始终没有感受到师生间的共鸣与共振。似乎我和学生始终站在河的两边行走着,虽然我竭力吆喝,但始终不能靠近学生的内心深处。于是,我经常困惑于为什么同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在我这里就不能生成精彩纷呈的教学实践,同样精心准备的谈话就不能演绎成推心置腹的交流,同样无微不至的管理就不能得到红旗飘飘的成绩。难道我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每周要面对全校十多个班的几百名孩子,短短40分钟的课堂交流时间,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上消失了,整齐、划一、高效的背后缺少了人文的关怀。当这些问题沉淀下来,我在博客中书写、梳理、反思,慢慢地,我看懂了学生课堂上那一双双带着期盼的眼睛。我试着走到学生中间去,探究期盼后面的真实存在,渐渐能感受到双方的距离在缩短。

2007年,我应杭州市教科所之邀,参加教师节座谈。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苦乐年华话教师”。我写了《平淡是美——从教10周年记》一文发表在博客中。在这篇文章中我写到这样一个事例:“在一次课堂巡视中,一学生担心因玩游戏被我批评,马上把电脑的显示器关了,然后将电脑主机重启。这样两个动作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看着她如此迅速的动作和受惊的神态,我的心变柔软了。我轻声问她是否做完作业了。她低下头一声不吭。我继续问她电脑可以这样重启吗。我看到她脸红了……于是,我就走开继续巡视与辅导。临近下课的时候,我看到她的作品已经快完成了。我不禁释然。很多时候学生犯了一些错误,其实内心也是很紧张的。我们不妨怀揣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们,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这比简单粗暴地直接干涉效果要好。毕竟每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向善的内驱力。必要的暗示与尊重,相信会触动其敏感的心灵。”就在这篇博客发表后,一位网名为“路过走过”的游客留了言:“认真看了本文,看到余老师的宽容,感觉余老师很有人情味。平淡中显从容,平淡中显智慧,平淡中显真情,平淡中显魅力!有你这样的老师,我们家长很放心”。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很少能听到家长的直接表扬。当我看到这条留言后,心中难抑激动之情。这样的互动与交流让我更勤于写博,这就好比农夫要经常到田间去走走,施肥、灌溉、除草。守望博客亦如此。这守望的不仅是一份教育的真情,更是守望一份心灵的澄净。我累并快乐着。

如切如磋 伴我成长

在关注自己博客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名家的博客,如李镇西老师的“与青春同行”、窦桂梅老师的“玫瑰小语”、朱永新老师的“滴石斋”、郑杰校长的“我的心路历程”、孔庆东老师的“东博书院”等等。浏览名家博客,我不仅收获着知识和思想,更被他们执着、勤奋的精神感召和鼓舞着。

在走访成都磨子桥小学后,我写了《磨子桥小学启示录》,与同事分享考察心得,被《学校品牌》杂志刊登。这样的肯定与激励让我的写博有了更大的动力。我更加勤奋地写作,于是有了《课堂的旋律》、《听<称赞>,悟教育》、《让规则与激情共舞——制度建设碎思》等文章。这些既是我教育教学、校园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更是与同事的深入交流,与内心的真诚对话。有人说,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博客让我沉浸其中,生命因此而更显精彩。

丰子恺在谈到艺术三昧时说:“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博客亦然,自由地抒写、灵性地表达都是为了寻求对教育的感悟;博客既是良师,让我看到很多人成长的轨迹,同时也在记录着我的成长历程;博客是诤友,在得到鼓励与肯定的同时,也会遇到冷嘲与热讽,但这也都将促使我走向成熟。这是博客的三昧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采荷一小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三昧博客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放翁“诗中三昧”浅论
冬日偶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天台学者的“王三昧”观
苏东坡的睡眠“三昧”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