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三重奏

2009-08-13 06:18
商界 2009年8期
关键词:宁高宁牛根生风雷

唐 亮

牛根生、宁高宁、方风雷协力合作的三重奏,堪称蒙牛重回主流的标志。

和一年前相比,牛根生似乎有些消瘦憔悴了。7月7日下午,他出现在“中粮入股蒙牛媒体沟通会”上,不过眼神依然镇定自若。

牛根生兑现了“万言书”中的承诺,没有将蒙牛卖给外资。不过,他选择和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厚朴基金创办人方风雷一道,导演了一出意味深长的资本游戏。

这笔买卖堪称中国食品行业最大宗交易。牛根生将其实际控制的近10%的蒙牛股份,以17.6元的价格配售给中粮和厚朴基金成立的一家目标公司;同时,中粮与厚朴还将以相同价格认购蒙牛增发摊薄后的10.01%新股。总成交金额达到61亿元。

交易完成之后,牛根生在蒙牛的股权将从4.4%下降到3.96%;牛根生此前捐赠自己持有的蒙牛股票所成立的“老牛基金”则将出清所持有的全部3.48%股权;剩余出让股权则来自于注册在英属处女群岛,由蒙牛发起人、业务伙伴及员工拥有的“金牛”和“银牛”。

而中粮与厚朴成立的合资公司将持有蒙牛20.03%股权,加之中粮在合资公司中占有70%股权,因而中粮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蒙牛第一大实际控制人。

一个身份模糊不清的蒙牛,就这样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是国资、是民资,还是外资?宁高宁的现身,意味着蒙牛已经成为一家“准国企”;再看看有着外资背景、外资作风的方风雷,你又会觉得蒙牛还是具备一定的外资后台。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经历了三聚氰胺、特仑苏OMP事件的接连打击,蒙牛市场销量下降了不少。据称,去年销售额达到46亿元的特仑苏,今年销售额预计仅为25~30亿元。而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恢复市场、支付原奶成本,蒙牛资金缺口高达20~30亿元。这些需要牛根生“背靠大树好乘凉”,找几个“好兄弟”来帮忙。

而在牛根生眼中,宁高宁,方风雷都是令他放心的“大熟人”。

2007年7月,宁高宁亲自参观蒙牛新厂房,并对牛根生“一心一意做牛奶,聚精会神做雪糕”的提法大加赞赏。这些交情的一个具体表现,便是牛根生为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内蒙古)有限公司解决选址问题——这家工厂就位于蒙牛工业园以东100米。

2008年6月建业地产在香港上市时,方风雷就是建业地产聘请的独立董事,牛根生也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建业地产的股票。

世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牛根生的马头琴、宁高宁的正统中国大鼓、方风雷的小提琴终于汇集成为一曲万众瞩目的三重奏。

宁高宁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入股蒙牛正是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而宁高宁对牛根生也是放心的。他承诺,中粮集团是长期持股的战略投资者,在蒙牛未来的董事会11名董事中占3个名额,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集团不参与蒙牛的具体经营管理,不改变现有的经营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不改变目前的战略方向。

言下之意,只要有宁高宁在,牛根生就一定在。

三重奏另一位演出者方风雷,则继续实现他在厚朴基金的一贯作风:所有投资均与中国概念有关。更何况,这一次的参与伙伴是宁高宁和牛根生这样老练的商界大鳄。

老练,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媒体沟通会上,面对“蒙牛资金链紧张”的质疑,牛根生没有任何软弱:“如果有资金链的问题,我们和宁总不会一拍即合,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战略层面的事。”

现场沉寂片刻。

编 辑 周云成

E-mail:zyc@caistv.com

猜你喜欢
宁高宁牛根生风雷
宁高宁出席金砖国家农村发展和减贫研讨会
“垂直风雷”直-8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rmor steel under complex loading conditions
宁高宁:中粮当家人变身牵牛郎